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潜能极限(135章/247章)

第135章

胡吹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范远志曾答应过在退休前尽量帮范青安排个工作,但前提是范青要考上明珠大学,因为明珠大学与他所在的部门是对口接收单位,每年都会去明珠大学招毕业生……范之然算了下时间,知道女儿再复读一年就晚了,于是咬紧牙关东借西凑,最后筹了笔钱,让范青上了明珠大学。
      
      为了这件事,范飞一家砸锅卖铁之后还欠了一屁股债,把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借遍了。为了借钱,范飞和父母都受尽了无数的冷眼和讥讽,这才凑够了范青所需要的费用。
      
      当初不少村民碍于情面,都或多或少地借了些钱给范之然,但当他们偶然得知范之然总共借了将近十万块后,都开始急了,觉得范家这辈子恐怕也还不起这么多钱,而且范青花了这么多钱,毕业后也很可能找不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也要嫁人并撇开这笔账务,所以这笔巨债迟早得打水漂,于是他们都抱着先下手为强的心态,陆陆续续来上门讨债。
      
      范之然自然还不起,他已经家徒四壁了,只剩一小栋房子。而这一小栋房子是泥砖砌的房子,修建于几十年前,现在年久失修,又漏雨又漏风,根本不值钱,就算想卖也没人要。范之然也不敢告诉别人自己的女儿工作已经基本上有着落了,因为那是范远志再三强调保密的,所以在债主们面前,范之然就只剩下装聋作哑和作揖求情两条路子。
      
      债主们你走我来,轮番上场,三天两头地上门哭穷,并变着法儿地要债,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家里人病了,孩子要交学费了,或者准备修房子之类,总之是急需要钱,弄得范之然十分内疚,见了乡亲们都躲着走。
      
      而刚才搭台唱戏的范轻闲和范良,范之然分别借了他们三千块,他们也逼得最狠,甚至一起来范家吃过三天饭,说自己家没米下锅了,直到连吃三天红薯饭、见不到一块肉和一点油花之后,他们才讪讪撒退。
      
      要不是他们逼得这么紧,范飞的母亲孙可敏也不会舍得把自己的结婚戒指都卖掉还债,那是她唯一值钱的私货。
      
      这之后,范之然就不顾腰肌劳损的老毛病,一有空就去乡里和镇里拼死拼活地打零工,挑沙子背水泥修房子,没日没夜地干,就是想多攒点钱还债,指望着能少几个债主,少一点烦恼。而过度的劳作和心理压力,也让范之然整个人都日渐消瘦和苍老起来。
      
      范飞一直劝父亲不要去打工,但无论范飞怎么劝他,范之然都不肯听,逼急了就说一句“欠了别人那么多钱,不赚钱怎么办?让人打上门来逼债?”
      
      范之然是这样,范飞的母亲孙可敏也是这样。范之然去打工时,孙可敏就用纤弱的肩膀担起了干农活的重任,还有空就帮人缝缝补补,指望着能让乡亲们少一点怨言。至于范飞就更不用提了,从初中时就在打工,拼命地赚着钱,做梦都想着发财致富,出人头地。而范青也知道自己给家庭带来了太多的负累,一直在明珠大学勤工俭学,连家也很少回,一是舍不得花那些路费,二是不敢面对村民们的白眼,一心想毕业后赶紧工作,早点帮家人还债。
      
      一家人团结一心,只为了还债,也确实非常节省,没有赖债的意思。但他们作出的努力,一些债主们是看不到的,只觉得自己的钱打了水漂,因此范飞一家人走在村里时,总难免被人戳脊梁骨,就像几个偷了别人家钱的小偷、罪犯……
      
      范飞丝毫不怀疑,如果这样的情形再持续几年,自己的父母就会提前弯腰驼背了,因为他们一直不敢直起腰板走路,他们家集体缺钙……
      
      而现在,就是范飞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有了这几十万,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挺起腰杆来做人了。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范飞知道,自己这笔巨款来得很有风险,也并不正当,指不定哪天老道士的事情一败露,这笔钱就会被警察收去当证据使用了,所以得尽快花完,让警察想追也追不回去。
      
      范飞除了想把家里的债务都一举还清之外,甚至还准备把家里的房子也扒了,赶紧修一栋新房子。这样一来,从法律上来说,这栋房子是父母唯一居住的房子,就算花了不干净的钱在上面,警察也不能剥夺掉父母的居住权,是没有办法执行的财产,这还是从史亦、郭琴假离婚真逃债一事中了解到的法律知识。
      
      而这一切,最好要让村民们都看到,都来作个见证人,所以他才这么高调地招摇过市,并当众宣布还债的事。至于发财的对外原因,他也早就想好了,只是现在不说而已。
      
      “看什么看?我说错了吗?”范轻闲见范飞抬头看他,于是冷笑了一声。
      
      “当然说错了,这些钱是我自己挣来的。”范飞淡淡地答道,同时“哗”地一声拉开了一个大旅行袋的拉链,拎出了一个不起眼的黑塑料袋,又从塑料袋里拿出了两叠钱,都是一万块一叠的百元大钞。
      
      “哇,这小子真发财了!”
      
      “喂,不会是抢银行了吧?阿飞,你不是还在读书吗?”
      
      村民们看了都眼热起来,纷纷议论开来。
      
      “狗都嫌,良民证,我们家欠你们多少钱?我现在就还给你们!”范飞把那两叠钱在手里拍了一下,大声说道。
      
      “好好好,阿飞你够意思!一共是三千块,不多,不过你看能不能算点利息?”范轻闲见状大喜,生怕范飞变卦,赶紧朝着范飞挤了过来。
      
      只一瞬间,范轻闲原本挂在脸上的鄙夷、冷漠神情便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脸讨好的笑容,这让范飞忽然想起了一句“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话,也暗自感叹金钱的魔力。
      
      范飞还想起了爷爷生前经常感叹的一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飞飞啊,你要记住世态炎凉这四个字,永远记住!”
      
      “我也是三千块,阿飞,你小子真不赖啊,无声无息地就发达了。利息我就不要了,不过你要是有什么发财的好路子,可得让我沾点光啊。”范良也赶紧挤了过来,脸上同样堆满了讨好的笑容,只是他的脑子明显转得比范轻闲快,马上就想到了分享资源的事情。
      
      “还有我们家的……”
      
      “我们家是四千三!”
      
      “我是两千九!”
      
      附近的一些村民见状都嚷了起来,生怕范飞包里的这几万块不够分。
      
      就在范轻闲和范良挤到范飞身旁、准备抓那两叠钱的时候,范飞忽然微微一笑,身子一蹲,把那两叠钱塞进旅行袋里,麻利地将拉链拉上,然后站起身来,把手一摊,笑道:“拿来!”
      
      “什么东西?”范轻闲和范良都是一愣,异口同声地问道。
      
      “借条啊!”范飞说道。
      
      “借条在家里……打个收条行不?”范轻闲赶紧说道。
      
      “不行,拿借条来换钱,上面有具体数字,口说无凭。”范飞微微一笑,然后吹了声响亮的口哨,对着四周的村民嚷道,“大家静一静,听我说一句话!”
      
      正在喧哗着的村民们顿时静了下来,眼巴巴地看着范飞。
      
      “谢谢大家这几年来对我们家的帮忙和照顾,我范飞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刻想着还大家的这份人情,今天终于有了一个机会。”
      
      范飞对着村民们拱了拱手,大声说道,“不瞒大家说,这段时间我确实发了点小财,虽然不多,但还清大家的债还是没问题的,所以今天我就是特意回来还债的!大家别急,都有份!我们范家所有欠过的债,我今天都会连本带息地还给你们,一个子都不会少!大家先回家拿借条,一会就来我家领钱吧,好吗?”
      
      “好啊,好啊!”
      
      “哇,太好了!”
      
      “行啊,阿飞这小子真发大财了!”
      
      “我早就说过他会有出息的,靠,我眼光真准!”
      
      村民们听了范飞的话,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债主们都派人回家去取借条,其他人则争先恐后地帮范飞来提东西,并前呼后拥地拥着他往家中走去。
      
      不一会,看热闹的人便越跟越多,一会就跟上了一大帮子人,那阵势绝不亚于乡长和镇长来村里视察工作。
      
      范轻闲和范良则有些惭愧地互视了一眼,知道今天出了点丑,于是耷拉着脑袋飞奔回家取借条去了。
      
      第137章  今天就把这间房扒了吧
      
      “之然叔,之然叔,你们家范飞回来了!”范瑞和范思飞奔到了范飞家里,一起大嚷道。
      
      “他怎么啦?”正在切猪草的范之然脸色一变,赶紧站起身来。
      
      范飞回家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范瑞和范思却跑来报信,还嚷得这么厉害,莫不成是出了什么事?
      
      “他发财了!”范瑞笑道。
      
      “忽悠我呢!”范之然愣了一小会,又蹲下身子,若无其事地继续切着猪草,嘴里说道,“自家的儿子,我自家还不知道?就他那怂样,又还在读书,能发什么财?”
      
      “真的,他打的回来的,的士费就花了一百五呢,连二十块零钱都不要司机找!”范瑞见范之然不信,顿时有些急了,大声说道。
      
      “是啊,他提了两个大包,和从深圳、广州打工回来的那些人一样,但又不一样,因为他穿了一身名牌衣服,给我们散的烟也不一样,不是好日子,也不是红双喜,而是蓝芙蓉王烟,还一散就两包,这两包烟加起来就得一百块,可牛了!”范思也绘声绘色地证实着一些细节。
      
      村子小,新鲜的事儿不多,因此一件小新闻都可以被人津津乐道很久。那些能走出村子的人,也就容易成为新闻中心。




返回目录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首章]  [尾章] 135章/共247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859d5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