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02节

鼎湖听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09-08-13 09:44:40
      
        第81章虎毒必食子-为了梦中飞翔的龙椅(续十三)
        这个大救星就是太常寺的一个姓安的乐工,此人是一个颇有正义感的猛人,可能也是一个倾向于李唐宗室的人物,反正他就愿意为李旦一家辩白,甚至于还可以剖心明志,果然也有不怕死并死得重如泰山的人。
        那天,在法院里正得意洋洋吹口哨瞪眼以示获取李旦犯罪证据的喜悦的来俊臣正想堂而皇之地击鼓退堂,反正已经“胜券在握”的他也能给主子交待了,眼前正浮现出主人打赏自己的动人画面时,突然从外面冲进了一个人,口中骂骂咧咧,说来俊臣这帮酷吏专门刑信逼供屈打成招,太子从来就没有谋反的事,是你们这些混蛋为了讨主子欢心而有心栽赃嫁祸于人的,太子肯定是冤枉的,如果你们不信,我可以把我的红心掏出来给你们看看,以明心迹。
      
        开始人们当然是一阵哄堂大笑,以为哪里的门关不紧跑出了一条疯狗,等到此人真的掏出匕首当胸照着心脏部位就是凶狠的一刀,好像这一刀是插着来俊臣而不是他自己一样,顿时血流如注,不用多久就昏了过去(这事历史牛书《资治通鉴》好像也有提过)。
        原来,好热闹的来俊臣还想看猴子戏,突然之间被安乐工如泉喷涌的鲜血溅到的他也有点慌神了,他立马去察看此人的状况,只见安乐工胸口划出了一个大大的口子,甚至连里面的五脏六腑都瞅得见。呀,自从自己做了专门整人的酷吏,把杀人当作艺术或游戏,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哭爹喊娘的孬种,有的人还没有用大刑伺候就变软了,确实是没有见过如此之烈的猛男也,我我我,我该如何办呢?原来还是十分趾高气扬的来俊臣也当堂发起了呆,这样确实是不好收尾啊!
      
        这事正好被武媚暗中派来监视的人(搞《谍中谍》那出戏耶),眼前发生的事确实是有点蹊跷,弄不好可能是冤枉了好人,而且他们还是武女皇的亲儿子一家人,于是立马用紧急通道报告了武则天,于是武领导也立马指示留住活口,经过御医大国手的全力抢救,终于妙手回春救活了安乐工,又经过安乐工的再次为太子鸣冤,终于李旦一家安然无恙,全部无罪释放,武媚也停止了对李旦的重点监控,就因为这个有情有义誓死捍卫李旦一家的安乐工,这个人确实是李旦的福音啊,原来李旦这个“与世无争”的谦谦好人也是好人有好报啊。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果然差点被来俊臣做掉的李旦后来也重登皇帝宝座,果然俗话说的也不错。
        李旦这个十分好脾气的人第二次让位是公元698年3月,当他的那位十分怕老婆的兄长李显被武媚重新召回时,李旦这位十分会看风势的人立即“病”了,并用身体不适为理由请求让位,最终李显继续被武媚立为皇太子。而且直至张柬之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二张,逼武媚让位,中宗“复辟”,李旦还对兄长的恩宠有加勤加推让,最后连国防部长、总理和皇帝接班人(皇太弟)都一概让了,最终也在中宗十分不明朗的凶险政局中保得了平安,小心能使万年船啊,多么高超的生存智慧。
      
      日期:2009-08-14 09:50:19
      
        第82章虎毒必食子-为了梦中飞翔的龙椅(续十四)
        至于他的第三次让位,也就是把皇位让给儿子李隆基(多好的一位同志,不恋权位),这已经是我第三部书里的故事了,以后再表。
        最后,我们重点八一八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的故事,不要走开呵!
      
        当然,要一下子讲清背景十分复杂的太平公主的人生故事是有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味道,非得以一部大部头才能比较清晰地讲述她的人生轨迹的样子,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能以比较概括的话题来重点叙述,而且偏选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这也是我此书的一贯风格,但愿你能接受。
        关于太平公主的一些生活私事,我已经在第一部书里有了一些必要的描述,所以在这部书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下她从政方面的一些事儿。
        当然,关于太平公主也一直是一些电影电视甚至于讲坛的宠儿,这个主要是太平公主的身世和人生故事太多了传奇色彩,以至于说到唐朝就不可避免地要八到她,因为她还作为一个时代的终结人物永远彪炳在历史的华丽璀璨天空中,这便是她被历史记住的最重要理由,如果说太平公主的母亲开创了唐朝“女人干政”(首先声明,这个不是特定的贬义词,女同学们少安毋躁呵)的辉煌时代,掀起了历史上女人政治的新热潮和最强音的话,那么作为开创了女皇历史的武则天的女儿最终让唐朝的“女人干政”划上了一个黑色的休止符,以她的宝贵生命为代价,为这个“怪胎”式的政治演绎来隆重“买单”。
      
        好吧,我们先从史实表述入手,先引用一下《新唐书》关于太平公主的一段小文字,以示我们不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尽管正史也有商榷的地方。
        太平公主,则天皇后所生,后爱之倾诸女。荣国夫人死,后丐主为道士,以幸冥福。仪凤中,吐蕃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久之,主衣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歌舞帝前。帝及后大笑曰:“儿不为武官,何遽尔?”主曰:“以赐驸马可乎?”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假万年县为婚馆,门隘不能容翟车,有司毁垣以入,自兴安门设燎相属,道樾为枯。绍死,更嫁武承嗣,会承嗣小疾,罢昏。后杀武攸暨妻,以配主。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而主内与谋,外检畏,终后世无它訾。
      
        基本上这段小小的史书记载也已经以小见大地概括了太平公主那传奇的一生,可谓是小小闲笔尽得风流,栩栩如生地道出了太平公主“喜权势”、多阴谋的“假小子”形像,只是碍于武媚的虎威才常自“检点”(装出来的那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大“玩家”。
        在这段文字中,已经包含了前部书我在“大唐十大烈女考”中的几个故事,比如太平公主发嗲在父母面前穿上男服“骚包”的故事,说明了小小年纪的她已经在母亲的熏陶下出脱得颇有心计了。
      




返回目录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首章]  [尾章] 102章/共312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819b4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