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24节

鼎湖听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09-9-2310:15:00
      
        第123章哥只是一个传说-真实狄神探(下)
        这就令狄神探有点为难起来。
        杀嘛为天下人耻笑,不杀嘛皇帝又饶不了自己。怎么办呢?这个当然很是考老狄的智商。
        而且,这个当然是一个二难选择,人命重要皇帝的面子也不能当作儿戏,碰上谁都会搔头,反正这怎样做都有很大的副作用,弄不好自己脑袋搬家都有可能,确实是太棘手了。
        当然我们的狄神探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少有大志博览群书的智者,这一点就不能混同于如此普通的我们,不然他就不是名闻中外的大神探了。
      
        最后,老狄以十分渊博的知识来作为说服皇帝的支撑点,长篇大论地为了皇帝坟墓上的一棵因人无心之失而“壮烈牺牲”的柏树进行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论证。
        “我曾听说要逆皇帝的旨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弄不好可能还要掉脑袋。当然按照辩证法的‘一分为二’来考量的话,这个又不尽然,因为这最重要的是你碰到了怎样的人君了。如果你遇到像夏桀、商纣那种残暴无比的君主,要逆上意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碰到像尧、舜那样的明君那么逆一下人主之意也没什么大不了。主要是现在我们正有幸处于如尧、舜一样开明的时代,所以我能和明君据理力争也不会像劝谏商纣的比干一样被剖心高调处理了。”这老狄还真会来事,是不是先给李治一顶高帽子带带,让他晕一晕也好再劝他降温那有点发热的头,还颇有激励大师卡耐基的“赞美说”的内核。
      
        “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接下来博古通今的狄神探继续用古人故事给李治灌迷魂汤,反正盗高皇帝庙的玉环都没事,一株树又算啥东东(魏征魏老头也很善于托古谏今,都是智者)?
        “反正,作为对你忠心耿耿的臣子不想你因一株树而留下千古恶名而已。你想想,如果你不听劝,我死了之后有何颜面去见张释之、辛毗这样爱护人主的忠臣?哪能是没犯死罪却要了人家的命的君王?这不是自乱阵脚了吗?而且我们必须要维护法律的权威,陛下制定法律,把它张贴在宫门口,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序和基本条件,如果是朝令夕改,那么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那么又如何管理天下?”老狄不愧是饱学之士,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有理有利有节,皇帝不想听都没理由。
      
        “退一步说,正如古人所说的‘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而现在皇上却因一株老树而要杀一大将,人命不如一树,千年之后后世的人会如何说咱们呢?这也是我不杀善才的最大原因,因为我不想陷吾皇于不义。”这一招果然利害,居然是从皇帝的角度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样子,甚至使李治惊出了一身冷汗,即使李治有一百个不愿意,最终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意了狄神探的处理意见。
      
        最终,砍树砍出了“大头佛”(麻烦)的权善才被李治取消了死刑(据说这一故事还成为了199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题呢,都是那个被老权查办不服而告密的下属惹的祸,可恶小人也)。
        狄仁杰也以认真维护法纪而光荣载入了史册。
      日期:2009-09-25 10:18:20
      
        第124章哥只是一个传说-真实狄神探(续一)
        最令人唏嘘的是,当狄神探为了生命和法律的尊严和李治据理力争的时候,旁边的法官和大官们还一个劲地叫他出去冷静冷静,连李绩赏识的张文瓘也一个劲地挥动手板叫老狄出去,最终他毫不畏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并成功地说服了皇帝(这也难怪能用人的武媚对他青眼有加了,原本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也难怪因被人陷害而救起他的伟大画家阎立本誉他为“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果然名副其实也。
        作为神探的老狄当然在维护法律方面有很多佳话。
        比如说,他当侍御史期间带头弹劾司农卿韦弘机,认为他在修造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时,片面追求奢华壮丽(在建筑史的艺术风格上倒是可以大书特书一笔,换个角度看就不同了),劳民、伤财,也有意引导宫廷的奢侈风气,让皇帝忘记了艰苦朴素的革命优良传统,也是诱发腐败的温床,把大唐往歪路上引,韦弘机居然因拍皇帝的马屁而丢官,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老狄是一个厉害角色。
      
        还有就是他据理弹劾左司郎中王本立。当时王本立恃宠胡作非为,很多朝官都怕其惹事到自己头上。嫉恶如仇的狄仁杰那会放过这样的恶人,于是毫不留情地把王本立的老底揭个底朝天,并要求把其移交给司法机关处理。李治本来就是王本立的最大“保护伞”,当然想原谅甚至包庇王本立,这当然使眼里容不了沙子的耿直狄仁杰的极大愤怒,于是不顾安危以身护法,向李治奏曰:“国家虽然是比较缺乏英才,又怎样会少本立此类鼠辈!竟至于让陛下不惜包庇罪人而损害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言辞可谓火药味道甚浓,最终,不可一世的王本立被定罪,从此朝廷肃然,得志小人都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不然被狄大炮“夹”住,那可不是玩儿的。
      
        经此一役,狄仁杰加朝散大夫,后又累升为度支郎中。有一次,唐高宗李治准备巡幸汾阳宫,任命狄仁杰为知顿使,也就是说做领导的前哨官,先行布置中途食宿欢迎上级之所(领导视察基本上也是先向下打招呼安排好行程,不知李治是不是开先河的人)。善拍马屁的并州长史李冲玄认为道出妒女祠不大吉利,以当时的风俗认为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于是雷厉风行要征发数万人另行开御道让李治的视察团通过,以策“安全”。
      
        狄仁杰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大丈夫,当然不愿意这种异端邪说劳民、伤财,于是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皇恩浩荡,没什么可怕的,于是筑御道之事最终停了下来,也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之苦。李治一听说此事,居然没有发脾气,大赞道“真大丈夫也!”。也勉强算是领导给他提词了。
        唉,我们的狄神探,果然是独步古今的厉害角色,连皇帝(包括独步古今的武女皇)都得听他的,都在他面前服软。由此考察,唐朝不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高峰都没有理由。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返回目录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首章]  [尾章] 124章/共312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879f8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