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
鼎湖听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0-01-20 09:26:08
第61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李隆基的总理们(续三十二)
开元十年(公元722年)时张说是位极人臣的宰相,好拉帮结派也好许愿封官的张说当然不会亏待张九龄这位既是本家又是政治盟友的文学天才,立马让他当了位置十分重要的中书舍人,也就是皇帝的大秘书,参与国事机要决策也,并把其形成最后的文字,算是一个很肥很美的官职了。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美滋滋做泰山封禅大使的张说趁机按特事特办的方法违规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大肆加官进爵,他的女婿郑镒就连升四级,反正当时两省录事主书和他的亲信超授五品的也不少,连皇帝都亲自过问了。
对于此种很明显的腐败举动,从来都是守正不阿的亲密政治盟友张九龄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不然的话他就不是张九龄了。
眼里容不下沙子的张九龄立马对张说进言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绂。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反正张说叫张九龄草拟的加官诏书还没起草,张九龄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不因为张说是自己的“政坛恩公”而和稀泥。张九龄认为官爵是公家的也应该是为公家服务的利器,授官要以德才威望为先决条件,现在却任人唯亲,怕天下不服啊,劝恩公停了此种“无厘头”的授官方法。这个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居然聪明绝顶的张说不懂或者说不想懂,反正就是不从,叫张九龄照写就是,张九龄是一个快枪手,给皇帝写赦书也不用打草稿立等可取的“王佐之才”,当然要写此种制书也不会难倒他,关键是制书一出,天下哗然。很多想打倒张说的政治死对头正等待这个张说犯错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当时的御史中丞宇文融(相当于副检察长之类官职吧)正好和张说有隙,因为也非常好斗的张说每次在宇文融向皇帝汇报工作时,张说就出来找茬总是提出与宇文融建议相反的意见,反正就是经常唱对台戏,为此这个曾发起大唐轰轰烈烈的“括户运动”的政法界猛人也非常不爽张说,有知人之明的张九龄早就知道宇文融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叫张说防着点,心高气傲的张说就是不听。反正他最怕的老狐狸姚崇已经去见上帝了,现在倒还没有谁能和他匹敌呢,无敌也寂寞啊!宇文融算什么玩艺?他和当朝最厉害的姚宰相斗法的时候宇文融还不知在哪凉快呢,没怕过,果然是骄傲使人落后啊,容易搞不清状况。
可惜张说文才了得,有时不免浪漫过头,政治智慧有时就显得呆板,反应慢也,张说忽略了宇文融是老政法出身,对于张说大张旗鼓的违法违纪行为当然会反应很快,职业敏感嘛!张说你也太目中无人了吧,这样公然把国家行政资源大送人情,当朝中的人都吃稀饭都透明了?于是立即抓住这件事弹劾扳倒张说,并成功让张说入罪,不仅丢了相位,据说还吃了两天牢饭,叫苦不迭,悔不该不听张九龄的忠告啊。
喜欢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调用缓存:a4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