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308节

鼎湖听泉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0-10-21 09:33:22
      
        第141章秀才造反-我所知道的“永贞革新”(续五)
        可惜这个被现代史学大家范文澜认为是“颁布的政令,都是改革弊政,有利于民众,也有利于朝廷”的革新运动最终只维持了不到半年就失败了,可谓是“其兴也勃,其败也忽”。
        为什么王叔文领导的皆为“善政”的永贞革新仅正式执事146天就宣告失败呢?
        这个问题就得从当时革新派和保守的殊死搏斗说起。
      
        因为尽管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革新派表现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勇气与胆识,出台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治方针和举措,大胆革除了一些弊政,也受到了百姓的一致拥护。不过革新派政治力量比较单薄,只是一批没有掌握军权也没有多少政治资源的文人,他们的后台老板又是重病在身的顺宗皇帝,而当时顺宗皇帝基本上又是被握有兵权的宦官们控制,加上改革者的政治改革操之过急,用现代话语来表述简直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俄罗斯式“休克疗法”,想用几个月时间就把积重难返的唐朝政治经济颓势扭转过来,使之焕然一新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而且革新派的对手又是握有实力的宦官和藩镇将领,革新的主要矛头必然对准当时实力最强大又最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宦官势力和藩镇武装,改革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随时随地都有被拥有强大政治资源的宦官军阀集团绝地反击的可能,因为关系到自己的核心利益的时候谁也不会坐视不理,果不其然最终宦官集团还是雷厉风行地把改革派一网打尽,把之扼杀于摇篮之中。
      
        果然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当理论性的东西和理想主义色彩太浓时,基本上革命的形式也只是乌托邦式的政治模式而已,没有什么实质的结果。
        事实上,当王叔文任命老将军范希朝担任禁军统帅,准备全面接管宦官掌握的兵权的时候,宦官集团的反扑就已经开始。很多人对宦官头子俱文珍说“等革新派收编军权基本上就没有宦官什么事了”开始,宦官集团就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
        首先是俱文珍立即下令叫禁军将领们不要听范希朝的命令。范希朝和韩泰到奉天点兵,有恃无恐的神策军将士没有一个来听卯的,也就是公开拒绝交出兵权,没有兵权,基本上革新派的政治革新也没有了“护身符”,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已经预示了改革走上绝路。
        因为王叔文大刀阔斧斩草除根式的改革,目的是把宦官赖以把持朝政的根本也就是掌握兵权来个彻底了结,这当然使宦官们感到十分害怕,当利益受到威胁时他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早在改革之初的永贞元年三月,宦官头子俱文珍等人就一手操办将顺宗长子广陵王李淳立为太子,更名为李纯(也就是后来的唐宪宗),以便必要时取代顺宗进行非正常监国,以此对抗改革派。
      日期:2010-10-22 10:12:15
      
        第142章秀才造反-我所知道的“永贞革新”(续六)
        而此前宦官集团曾经阻止过支持改革派的顺宗即位,利用其重病不能正常视政取消其的皇位继承权(遭到了包括保守势力大臣在内的重量级政治人物的反对),后来李诵还撑着病体去接见诸位军使,才使人心稍安,直到李涌登基那天,宫廷卫士们还踮着脚趾疑神疑鬼东张西望,不相信太子这个超级病猫会正常出现在大家视线内,说不定是“狐猫换太子”的把戏呢,直至见到顺宗,才齐呼“是真太子耶”。宦官集团的第一个阴谋才不能得逞。
      
        不过,这次改革首当其冲的对象是宦官集团和藩镇势力,简直就是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如果改革成功也就是宦官集团的末日,当然要有一番龙争虎斗。
        七月,俱文珍见一计未成又心生一计,他先盗用唐顺宗的名义伪造敕书(此时的宦官不仅能领军还掌控朝廷事务)把王叔文翰林学士的职务给撸了,让老王没有了政治调度权,后来由于王伾据理力争,才允许王叔文三、五日到一次翰林院听差。
        其时大家都在相互角力,都没闲着,俱文珍勾结一些朝中大臣和重要藩镇将领,使出了一招非常厉害的政治杀手锏,那就是换皇帝。
        他们首先借口唐顺宗中风多时体弱多病不能正常处理国家大事,要求太子李纯出面主持朝政,后来还索性要顺宗退位,由太子监国。与此同时,韦皋配合上表奏请由皇太子监国,荆南节度使裴均、严绶等人也相继上表拥护太子监国,一唱一和的,然后又给太子上书请求驱逐王叔文等人。这一釜底抽薪之计确实击中了改革派的要害,让革新派感到很大的压力,人人自危啊。
        屋漏偏逢连阴雨,不久王叔文母亲去世,只能归家守丧,此时的王伾更加孤立无援单打独斗,形影相吊的样子。为了挽回败局,“跪着改革”的王伾曾苦着脸请求宦官起用王叔文为相以及统领北军,当然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干脆急出病来,也和唐顺宗一样得了中风病,失去了最后的活动能力,第二天只能回到自己的府第静养,朝中一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了。加上改革派的内讧,几招过手之后,基本上此时改革派的势力也差不多土崩瓦解了。
      
        势力的此消处彼长,终于也轮到了反对派的最彻底的疯狂反扑和残酷清算。宦官集团不断逼迫唐顺宗让位。八月,宦官拥立太子李纯即皇帝位,是为唐宪宗,内外交困的唐顺宗退位称太上皇。王叔文知道轰轰烈烈的短暂改革已经胎死腹中,也只能摇头叹气再次诵读杜甫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为自嘲了(以前在宦官拥立李纯做太子而他阻止无效时曾摇头晃脑地念过,遭到了别人的耻笑)。
      
        因为由宦官拥立的唐宪宗登基之后,革新派当然遭到反攻倒算秋后算账。改革派主将纷纷被贬斥外地。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马,第二年被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四川开县)司马,不久病死;其余柳宗元(老毛十分欣赏的古代政治家,高宗宰相柳奭的曾侄孙)、刘禹锡等8人都被贬为边远州份的司马。
      




返回目录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首章]  [尾章] 308章/共312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fab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