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霸王别姬(29章/31章)

第29章

李碧华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天桥,变戏法,说书场,大力丸,拉洋片,混沌,豆汁,小枣粽子,吹糖人,茶馆......但小楼,自一九六六年起,嗓子打坏了,从此没再唱过半句戏。见到天乐两个字,只傻呼呼的笑了。多亲切。
      
      楼下还有警察抽查身分证。刚查看完一个飞型青年,便把他唤住:
      
      “阿伯,身分证。”
      
      小楼赶忙掏出来,恭敬珍重地递上。他指点着:
      
      “阿sir,我是绿印的!”
      
      一九八二年开始,香港政府为遏止偷渡热潮,实施“即捕即解”法令。小楼的“绿印”,令他与别不同,胸有成竹。他来得够早,那时,只要一逃进市中心,就重生了。他比其他人,幸福安全得多。
      
      “上海佬!”
      
      一个小胖子敲铁闸,小楼过去开闸,让他进来。小胖子才读四年级,他喜欢过来隔壁这个老伯的空屋中玩龟。
      
      今天不见了那龟。
      
      小胖子问:“上海佬,龟呢?”
      
      “我不是上海佬,”小楼用半咸淡的广东话强调:“我讲过很多遍,我是北京来的!”
      
      他很奇怪:“那有什么不同?”
      
      小楼无法解释,他有他的骄傲:“我是北京人!不是上海人!”
      
      “龟呢?”
      
      他环视小楼的空屋。一张枯藤椅,一张木板床,床脚断了一截,却没有倒塌,啊!原来小楼捉了那只龟,垫着床脚,它硬朗而又沉默地顶着,活着,支撑着整张床。
      
      龟旁有一小碟饭和水。
      
      “有没有搞错?”小胖子大叫:“它会死的!”
      
      他懒得同小孩谈论生死。本身没有文化,但文化大革命他惯见生死。在他自北方下放至南边时,五百多人被折磨掉二百多,一天之间,传染病死去三十人。不停的斗争,目睹有人双腿被锯断,满口牙齿被打落,生不如死,死不如死得早。往上推吧,小楼想,北洋,民国,日治,国共内战,解放,土改,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整风,反右,三年自然灾害......到了文革,中国死了多少人?中国人是世上最蠢,最苦,又最缘悭福薄的民族。蠢!总是不知就里地,自己的骷髅便成了王者宝座的垫脚石------但不要紧,小孩一个个被生下来,时间无边无涯,生命川流不息。死了一亿算什么?荒废了十年算什么?小楼面对小孩鲜嫩的岁月,他很得意,他快死了,但毕竟还没死。
      
      “很闷呀,没好玩的,我走了。”连小孩也跑掉。
      
      还是香港的小孩幸福。下列望着这个无礼但又活泼的小胖子。他懂什么政治?
      
      如果他在北京......听说打倒四人帮之后,北京的小学生被教育着,上体育课,是用石块扔掷一些稻草人,上面画着江青的像。小孩扔掷得很兴奋------但,“万一”江青若干年后被“平反”了,这些小孩,岂非又做“错”了?
      
      大人都喜欢假借小孩的力量来泄愤。这是新中国的教育方针。香港小孩幸福多了。小胖子高兴的时候,来教小楼玩一种电子游戏机,是一个傻瓜千方百计要走入一间屋子内,在投奔的过程中,高空扔下水桶,木锤,锯......等杂物,中了头颅,他就一命呜呼。但有三次“死”的机会------多像中国人顽强的生命力!
      
      小楼手指不甚灵活,总是很快便玩完了。“一听到音乐声就知你又死了!”小胖子是这样的嘲笑他。
      
      音乐?对了,他很久很久,没听过任何音乐了。他残余的生命中,再也没有音乐了。忽然,他又感到日子太长,怎么也过不完。
      
      幸好他拥有自由。
      
      他自由地乘坐电车。他爱上游车河,主要是便宜,且只有这种胡琴上弦动的节奏,才适合他“天亡我楚,非战之罪”的霸王。四面是楚歌。楚歌是雨。雨打在玻璃上,雾湿而不快。
      
      小楼为了谋杀时间,由湾仔坐到筲箕湾。途经北角新光戏院,正在换画片,又有表演团访港了。他没留神。后来又筲箕湾坐回湾仔。自昏晕的玻璃外望,十分惊愕------
      
      “程蝶衣”
      
      他赫然见到这三个字。
      
        
      
      第十章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识的字有限,但这三个字,是他最初所识!
      
      “程蝶衣”?
      
      他几乎不相信自己那双六十多岁的昏花老眼。一定是看错了,一定是看错了。
      
      电车踽踽驶过新光戏院。
      
      要是他没有回头,有什么关系?他随随便便地,也可以过完他的日子。他可以消失在杂沓的市声中,像一滴雨,滴到地面上,死得无声无息。
      
      小楼却回头。
      
      只见“程蝶衣”三个字离他越来越远。不。他匆匆地下车,司机用粗口骂他,说他阻碍地球转动。
      
      跑到戏院对面的行人路上,仰首审视。这是“北京京剧团”的广告牌,大串的人名,一大串的戏码。有一个标榜突出的名衔,叫“艺术指导”,旁边有“四十年代名旦”字样,然后是“程蝶衣”。
      
      啊,是他!是他!是他!是他!
      
      小楼的嘴张大,忘记合上。他浑身蒸腾,心境轻快。他的眼珠子曾因为年迈而变得苍黄,此刻却因年轻而闪出光彩。
      
      他竟然在这样的方寸之地,重遇他故旧的兄弟!
      
      蝶衣不是被下放到酒泉去了吗?
      
      每当他打开报纸,看到唐酒的广告,有些认得的字,譬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他就联想起在打磨夜光杯的蝶衣,一度要把他斗死的对头。
      
      他笑了。不,谁都没有死。是冥冥中一次安排------
      
      姬没有别霸王,霸王也没有别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人又回来了!
      
      小楼在新光戏院的大堂逡巡甚久。把一切形色画片巨型广告都看尽了,就是不见蝶衣在。那些角儿,名字十分陌生,看来是“四化”的先锋,推出来套取外汇,于经济上支持祖国。见到祖国新儿女的名字,不是向阳,向红,前进,东风......那么“保险”了,可喜得很。
      
      黄昏时分,戏院闸外,工人搬戏箱道具重物,进出甚忙。帘幕掩映间,隐约见舞台。还没正式开锣,今晚只是彩排试台。
      
      小楼终于鼓起勇气,上前。
      
      有穿戏院制服的人来问:
      
      “什么事?”
      
      “我......想找人。”
      
      “你认识谁?”
      
      “程蝶衣。”
      
       那人上下打量他。半信半疑。
      
      “你们什么关系?”
      
      “科班兄弟呀!是兄弟。请说小楼找他。我们可是几十年------”
      
      “小楼?姓什么?”
      
      啊他是完完全全被遗忘了。
      
      当然,任何人都会被遗忘,何况一个唱戏的?整台戏的导演也会渐渐冉退。
      
      小楼被引领进入化妆间。熙熙攘攘的后台,一望无际的长镜,施朱敷白的脸齐齐回首,全都是素昧生平的人。
      
      小楼四处浏览,生怕一下子失察,他要找的,原来是一个骗局,他来错了------他见到一双兰花手,苍老而瘦削的手,早已失去姿彩和弹性,却为一张朗朗的脸涂满脂粉加添颜色。他很专注,眼睛也眯起来,即使头俯得低了,小楼还是清楚地见到,他脖子上日远年湮的数道旧痕。
      
      拍拍他瘦小的肩头。
      
      那人浸沉在色彩中,只略回首点个头。他不觉察他是谁。小楼很不忿。
      
      “师弟!”
      
      老人回过头来。
      
      一切如梦如幻,若即若离。
      
      这张朦胧的脸,眉目依稀,在眉梢骨上,有一道断疤。是的。年代变了,样子变了。只有疤痕,永垂不朽。
      
      一时之间,二人不知从何说起。都哑巴了。
      
      蝶衣怨恨他的手在抖抖瑟瑟,把好好的一张脸,弄糊了一点。女演员年纪轻,不敢惊动她的艺术指导。蝶衣忘了打发,她最后借故跑去照镜子。走了,蝶衣都不发觉。他想不起任何话。重逢竟然是刺心的。
      
      这是不可能的!
      
      怎么开始呢?
      
      怎么“从头”开始呢?
      
      太空泛了。身似孤舟心如落叶,又成了习惯。需要花多大的力气,好把百年皇历,旧帐重翻?蝶衣只觉浑身乏力。
      
      小楼那在肩上一拍的余力,仿佛还在,永远在,他忽地承受不了,肩膊的痛楚来自心间。他哆嗦一下。
      
      小楼只道:
      
      “你好吗?”
      
      “好。你呢?”
      
      好像已经过了一千年,隔了阴阳界。蝶衣五内混战......
      
      幸好外头有鼓乐喧天,破坏了这可恨的冷场。二人终有一个借口,便是:到上场门外,看戏去。
      
      台上正试着新派的京剧,戏码是《李慧娘》。其中的一折。
      
      慧娘在阴间飘漾。唱着:
      
       怨气冲天三千丈,
      
       屈死的冤魂怒满腔。
      
       ......
      
       仰面我把苍天怨,
      
       因何人间苦断肠?
      
      李慧娘向明镜判官诉说人间贾似道横行。判官喷火,小鬼翻腾,干冰制造的 烟幕,陡地变色的戏衣扇子......包装堂皇。看得小楼傻了眼。他从来不曾发觉,一切都不同了。
      
      只有他站立的位置,那是上场门外。戏台上,永永远远,都有上场何下场的门儿。
      
      蝶衣开腔了:“平反后没排过什么长剧。都是些折子戏。”
      
      小楼道:“嗳。要唱完整整一出戏是很辛苦的。不过,平反就好。”
      
      小楼才瞥到,蝶衣的一节小指不见了。




返回目录

[26]   [27]   [28]   29   [30]   [31]  

[首章]  [尾章] 29章/共31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78eba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