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新宋(589章/925章)

第589节

阿越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攻城炮每隔一个时辰停一阵,龙卫军第一营与第二营轮流佯装攻城。要让叶悖麻摸不清我们的意图,猜不透我会在何时主攻!”兴庆府。城外三十里,旌旗飘扬,枪戟森严。数千夏军列成整齐的军阵,簇拥着许多紫衣金带的文武官员,正在翘首南望。为首一人,正是西夏国相梁乙埋。
        宋军兵临灵州之后,西夏的这座首府便开始了经常性的戒严。即便是在大白天,城门也经常紧闭,只在固定时间段放人出城樵采放牧。城内所有的男子,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只须入了丁籍,便全部拿起了弓箭,准备与宋军决一死战。梁乙埋与梁乙逋父子此时亲自掌握着西夏余下的全部军事力量,二人就算是在兴庆府中出入,随行也一定会跟随数以百计的全副武装的精兵,摆如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梁乙埋父子在某些方面还是颇有自知之明的,他们非常清楚西夏弄成如今之局面,国内不知道有多少人恨不能杀他们而后快。宋军的每一次胜利,每一步推进,在将西夏推向灭亡的同时,也在动摇着他们的统治基础。
        一个月前,梁乙埋设计诛杀了十多名平素对他不满的州县长令,借此震摄那些蠢蠢欲动、手握兵权的部族头领。
        但是,对梁氏家族不满的暗流,在兴庆府不是被压制住了,而是更加汹涌。
        这种情绪,随着萌多回到兴庆府,带来石越开出的条件后,变得愈来愈难以抑制了。
        为了缓和内部日益尖锐的矛盾,也因为静州马上就要变成战争的前线,梁乙埋终于被迫派人去将被秘密幽禁在静州的夏主秉常迎接回兴庆府,摆出一副要还政于秉常的姿态。
        梁乙埋希望缓和的姿态,能够欺骗一部分人,缓压一点内部的压力,将矛盾指向宋朝。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让步反而让那些支持夏主秉常的人看到了希望,要求梁乙埋罢相、秉常立即亲政与宋朝议和的呼声越来越大,并且逐渐公开化。
        这一天,就是秉常车驾回到兴庆府的日子。虽然担心出事,但梁乙埋还是安排了重要官员与他一道出城相迎。无论如何,梁乙埋都知道他现在已经没有多少资本去刺激那些忠于秉常的人了。
        秉常绝料不到他这么快就有机会重新回到兴庆府,更料不到当他再次回到兴庆府之时,他的国家已经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尽管他曾经亲笔写下给宋帝的奏折,表示愿意举国内附,但是一旦冷静下来,却没有人能甘心面对这样的结局。
        被幽禁于静州之时,梁乙埋杜绝了他与一切文武官员的来往,只是特意挑选了一些高僧陪伴秉常,给他讲经说禅,陪他打发时光。西夏贵族阶层有笃信佛教的传统,秉常本来也是信佛的。很快,秉常便与这些高僧们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其中,尤其得到秉常信任的,是承天寺的明空大师。虽然秉常也知道明空同时也是梁太后与梁乙埋所信任的高僧,但是在秉常看来,明空的确是有道高僧,并非一般世俗的和尚可以相比。
        明空除了陪秉常讲经之外,还会和秉常讲他求经时的见闻,以及种种听来的奇闻异事。偶尔,他也会冒着危险向秉常透露一些外间发生的事情——这是梁乙埋最忌讳的事情,秉常对于战局的发展不至于一无所知,全是靠了明空大师的忠心。
        而此时,陪伴着秉常从静州返回兴庆府的,也是明空。
        望着远处迎接自己的文武官员,秉常的思绪又回到出发之前。
        “大师,你说我果真还有机会亲政么?”瑟瑟秋风,吹得秉常的披风呼呼作响。
        “阿弥陀佛。”明空双眉低垂,合什道:“陛下须按捺得住。”“按捺得住?”明空微微额首,“便是要耐心。鸟无翼必不能高飞,陛下此时,还有羽翼否?若不能厚培羽翼,亲政又如何,不亲政又如何?”“那我回去又有何用?”“因为回去就有机会,不回去则一点机会也无。”“机会?”“如果能达成和议,陛下恭谨的事奉宋朝,借助宋朝的威望来镇伏国内。重用仁多澣,利用仁多澣与梁国相的矛盾,维持朝中的平衡。陛下再施行善政,留意人材,未必不能做个中兴之主。”“大师这样的人材,遁迹空门,实是可惜。”“阿弥陀佛。”明空的笑容依然是那般和谒,“在空门是修行,在官府能行善政,也是修行。贫僧所信奉者,惟‘慈悲’而已。陛下果真能亲政,还盼不望今日之语,能以慈悲为政。”“我不会忘记的。”号角与胡笳之声响起,将秉常的思绪拉了回来。
        “臣等恭迎陛下回京。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梁乙埋率领着众文武大臣,向着秉常三呼万岁,大礼参拜。
        “国相与众卿都平身罢。”秉常朗声回了一句。万岁?秉常在心里自嘲着:不知道这“万岁”还能叫上几天?夏国的帝号本来就没有被宋辽所承认,眼见着这“夏国王”的尊号,迟早也要识趣地取消吧?“谢陛下。”秉常中规中矩的被梁乙埋迎接着,返回兴庆府,仿佛他不是从被幽禁的静州回来,而仅仅是出去打了一次猎。
        现在是装聋作哑的时候。
        秉常望着兴庆府那熟悉的城墙,在心里暗暗想道。
        第二卷《权柄》第九章贺兰悲歌第二十七节原著:阿越叶悖麻望着眼前的惨景,脸上肌肉一阵阵的抽搐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是宋军用火器猛攻西平府的第二天。
        西夏人对猛火油有充分的认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有猛火油这种武器。西夏人也知道只有用沙土才能扑灭猛火油燃起的大火。然而,一天前宋军向西平府所发射的猛火油的数量,依然让叶悖麻以及所有西平府的军民感到震撼。
        猛火油并非一种便宜的武器。开采、制造、保管、运输,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昂的成本。而且,既便你愿意不计代价的付出人力与物力,产量依然非常有限。听说就算在宋朝,如果海夷带来这种火器,也能够卖个好价钱。
        叶悖麻非常清楚汉人在工艺方面的优势。他们精于技术,擅长机械。(注:这是一个外族人了解古代汉族后所能做出的最普通的评价,如西班牙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就有此方面记载。因为这一方面,古代汉人的天赋的确让所有观察者印象深刻。)无论是西夏还是契丹,作坊中的工匠大多都是汉人。西夏以前的泼喜军以及所有与器械有关的军队,基本上也是由汉人组成。而大辽在这一方面,也与西夏无异。
        宋人在这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并不让人意外。
        但宋军在昨天向西平府倾泄的几乎点燃了整个西平府的猛火油,还是让人感觉超出想象。
        难道他们将全国所有的猛火油都带到了西平府?!仿佛是倾泄着一天前的怒火,西平府到处都在燃烧。
        不仅仅是城墙上。
        宋军肆无忌惮地向所有他们的抛石机能够打得着的地方进行打击。城墙、官署、马厩、驿馆、民居、寺庙……叶悖麻现在所看到的,便是宋军这种疯狂攻击所造成的后果。
        昨天晚上,宋军突然发动了一轮攻击,数枚猛火油与震天雷碰巧落到了西夏人的一个草料场。草料场很快燃烧起来,火势迅速漫延,借着西北深秋晚上常有的大风,点燃起一切它们能烧着的东西,从附近的建筑开始,如同一条脱出桎梏的火龙,在城内疯狂的肆虐。收割着一切生的与死的事物,将它所碰到的东西都变成灰烬。西平府的夜空,一片惨红。
        这是一个噩梦般的夜晚。
        尽管颁布了严酷的律令,但这出其不意的大火,仍然让城内陷入一片混乱当中。
      




返回目录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首章]  [尾章] 589章/共925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d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