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新宋(904章/925章)

第904节

阿越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他越说越兴奋,笑道:“既有此等新军,又何忧契丹不破?况正如陈元凤所
        言,和议非不可为,然当选择时机。要是辽人态意妄为,大军已兵临大名府防线
        我大宋诸军束手无策,事不得已,那也只能议和,此勾践之所以事夫差也。当此之
      
        时,自不能以议和者为不忠,便是城下之盟,也只得咬牙签了,只要知耻近勇,中
        夏又岂能长居胡狄之下?又或若两国相争,经年累月,胜负难断,黎民困苦,不得
        息肩,那该议和,亦不能多顾脸面,昔日祖宗之优容西夏,便是为此。又或者吾师
        虽已大胜,然敌人仍有可存之理,朝廷顺天应人,体上天有好生之德,放其一条生
        路,使敌酋为国家守藩篱,这也算是一理一”
      
        “可如今呢?朝廷虽未胜,却也不曾败。深州纵失,拱圣军纵亡,所打击者
        不过士气民心,但若朝廷能上下一心,那深州、拱圣军之失,又何足道哉?一时挫
        败,反倒可以使一国军民,同仇敌汽。若因此而进退失据,才是真的趁了辽人的
        意。这个时候开和议之说,徒然自乱阵脚。”赵煦说到这里,兴冲冲的望着清河
        问道:“姑姑,你说是不是此理?”
      
        清河此时已读完陈元凤的奏折,她慢慢的将奏折放回御案上,一面伸手理了理
        发鬓,抿嘴笑道:“妾是女流之辈,如何懂这些军国之事?不过官家也莫要误会了
        韩垂相的意思,妾观韩垂相之意,不过是同意接待辽国的使节,倒不见得会答应辽
        国的条件。”
        “话虽如此卫”赵煦摇摇头,道:“其实联也知道韩垂相是主战的,不过,如
      
        今倘若开了这议和的口子,便是给一些误国之辈有机可乘。”
        他迟疑了一下,望望清河,终于还是说道:“不知姑姑听说没有,联听到一些
        传闻二,,
        “不知官家所说的是一”
        “联听人说,辽人的密使已到了注京,开出的价码是高丽国、黄金五万两、白
      
        银五十万两、绍钱一百万绍、精绢两百万匹。若朝廷答应,契丹便退出河北,归还
        所占城池。”
        清河心头一惊,望着赵煦。这个价码她自然早就知道,这乃是辽国密使带来的
        口讯,只是不知道赵煦是如何知道的,并且一个字都不差。
        赵煦看着清河的表情,却误以为她是全不知情,叹了口气,说道:“姑姑可
        知,这个价码却是不算高,甚至出乎联的意料,他们连岁币都不要。你说这点钱算
      
        什么,无非是出卖了高丽国,若然开了和议的口子,朝廷中许多人便会心动。我昨
        日绕着弯儿问过范枢使,打完这场仗,朝廷的军费开支只怕都要比这笔钱多出许
        多一”他哼了一声,讥道:“这朝廷里,比联会算账的人多着呢,到时候,不知
        有多少人会动摇?”
        清河静静的听着,迟疑了许久,才低声说道:“只恐欲壑难平卫”
        “姑姑说得极是。”赵煦重重的点点头,“今日给了他们这笔钱,他们退兵
      
        了,日后怎么办?过几年他们再来?占了这个便宜,这叫食髓知味。但朝廷总有许
        多人,见不及此的。他们也不是见不及此,而是不愿意想那么长远,辽人再来,那
        是他下任的事了,他们又何苦操这个心呢?”
        赵煦心里算是憋了一肚子的闷气,又说道,“便是韩垂相,联也疑心他未必没
        有这个想法,北朝既然开了这个价码,他便再讨价还价,削减一些。熬过今朝,缓
        过这口气来,咱们再兴兵报复。可联却以为他糊涂了,人家打到家里来了,你都不
        能拼个你死我活,过两年,天下太平,想要轻开战端,哪有那么容易?”
        “以联之见,这和议的口子,断不能开。姑姑你看这陈元凤的奏折,他对石越
      
        相是颇有微辞的。石越坐镇大名府,一味的持重,这练新军固然好,但难道朝廷还
        待他新军练成再打仗?这岂不是平时不烧香,临事抱佛脚?卫朝廷与西夏己纤谈
        妥,朝廷卖给西夏两门克虏炮、全面开放粮食、食盐、茶叶、弓、箭、刀、枪、剑
        八物之互市,李秉常保证凉州以西,五百里之内,绝不出现百人以上的马军。李秉
        常如今战线拉得太长,枢密会议已能肯定,他纵是有心,亦无力来趁火打劫。这火
        炮不过安抚一下他,反正辽人也有了,他迟早会有。故此,石越要西军,朝廷便将
      
        西军全部调过来也无妨,只是他不能老借口西军不至,龟缩在大名府一动不动。今
        日不是说龙卫、云翼、威远诸军都到了大名了么?”
        说到此处,赵煦更是没什么好气,又道:“还有章集也是如此,全是玩寇。河
        东只有吕惠卿进取点,其余诸将,皆是唯石越马首是瞻,他们在河东与耶律冲哥过
        家家么?种朴每日在雁门出操,耶律冲哥便在关外练兵,两军号声相闻,听说还互
        相做买卖卫好不容易去打一仗,又损兵折将,更有借口了。依联看,那场小仗,不
      
        付是消戏给朝廷看的。章集、折克行、种朴、昊安国之流,素称知兵,倒不如京东
        路一个蔡京。蔡京好歹还每日在京东路练兵,上了几封折子请求北援沧州一”
        清河静静的听赵煦说着,她有心想插几句嘴,替韩维、石越说两句好话,但她
        哪敢随便打断小皇帝的话?况且她也知道小皇帝对自己也是有猜忌与不信任的,泥
        菩萨渡江,自身难保,更不能多说什么。其实她心里是明白韩维的想法的,韩维绝
        不是要答应辽人的条件,但他身为宰辅,自然要多一点准备。万不得已,自然城下
      
        之盟也要签,但此时高太后与韩维都没认为大宋到了那个地步—高太后与韩维真
        正的想法是,与辽人边打边谈,能拖拖便拖拖,也能迷惑辽人—若然两国和议
        哪怕给深州与拱圣军几天的喘息之机,那也是好的。但这些想法,自然不可能公开
        说明。而小皇帝所担心的辽国的价码会让一些人动摇,虽然看起来有理,却不过是
        祀人忧天—只要高太皇与两府诸公十意拿得定,谁又能动摇得了?
        因此,在清河看来,陈元凤的奏折,固然说得有理,却也没什么意义。只不过
      
        这些苦心,谁也无法一一向小皇帝剖明,毕竟他年纪还轻,管不住嘴巴。辽人在注
        京的细作也不少,军国大事,若不能出一二人之口,入一二人之耳,那还有何意义
        可言?
        她心里想着这些,却又找不到好的机会与小皇帝说这些原委,正在难受,忽听
        到陈衍身边的一个小黄门跌跌撞撞的跑来,在殿门口叩着头,惊惶失错的察道:
      
        官家,官家,不好了卫”
        清河一惊,心里闪过一丝不祥的感觉,腾地站起身来,问道:“出何事了?”
        那小黄门望着清河,哭道:“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突然、突然一”
      
      [第三卷《燕云》]第二十七章臣忧顾不在边陲(六之全)
      
        七月七日。
        绍圣七年的乞巧节,至少对于注京皇宫中的女人来说,是一个压抑、悲伤的日
        子。原本,宫里的殡妃宫女们,还做好了种种准备,要好好过一过这个节日,虽然
        她们不能乞愿早日找到如意郎君,却也可以祈祷太皇太后长命百岁,前线将士早日
        克捷,打败契丹人一但是,七月六日的变故,让宫里欢乐的气氛一扫而空。高太
      
        后在听完御前会议察报前线的局势之后,在返回寝宫的路上,突然昏倒在凤荤上
        在急召来御医诊治之后,所有的医官都只能默默摇头。
        这让大家都意识到,太皇太后能呆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了。
        从七月六日开始,清河与小皇帝赵煦,以及向太后,全都呆在了保慈宫,衣不
        解豁的照顾着高太后。其余的殡妃宗室,则只能在殿外请安。从六日到七日,高太
      
        后只短暂清醒过一次,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她念叨了四个名字:韩维、韩忠彦、
        范纯仁,还有雍王赵颗的第三子,雍国驻注京正使,年方八岁的赵孝锡。赵
        煦立即下旨诏四人进宫,如今老幼四人,皆侍立于殿外,却不知高太后何时能再次
        请理。
        赵煦对于高太后这个时候还念念不忘赵孝锡,心里面是有些不舒服的,但真到
        了这一刻,他想着日后便是要再计较这些亦不能够,亦不觉伤感,悲从中来,连带
      
        着看赵孝锡的眼神,也温柔了许多,不似以前那么冷漠。看着躺在床上,神形枯稿
        的太皇太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这个人其实也一直在维护着他。
        十六岁的赵煦当然不能理解他的太皇太后,以他的年纪与阅历,是绝不可能理
        解,这位出身将门的太皇太后,一十富需荣华的女人,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人。人
        们都有惯常的偏见,倘若见着那些贫贱低微者,一生不甘自弃,懂得自珍自爱,自
      
        立自强,都能轻易的明白那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也易于谅解他们所犯下的一些错
        误。但对于如高滔滔这样的,似乎为命运所眷顾着,对她们所表现出来的难能可
        贵,却容易轻而易举的视而不见,或者视为理所当然。
        然而,普天之下,与高滔滔有着同样的出身能做到她这样的人,又能有几人?
        出身于开国功臣的世家女子,从小养在皇宫中长大,与皇帝青梅竹马,最终结为伉
      
        俪,最终为这位皇帝生下四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健康长大,一个还成为天子—但
        她却一生都保持低调与谦逊的态度,凡是她所亲信爱宠者,绝无人敢对百姓擅作威
        福,面临考验时能杀伐果断,平常之时,却从容淡泊。掌握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长
        达七年,却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无一事曾经滥用这个权力。无数人的人是为环境所
        限制,故而不得放纵自己内心之恶:而高滔滔却是有无数的机会可以放纵自己,却
      
        以罕有的品质约束着自己。
        或许她只有一个缺点。
        就是高滔滔总是不计后果的试图保护她所关心爱护的人,甚而有些纵容。她的
        这个缺点是大部分女性都有的,但是放在一个政治家的身上,就显得有些不够理
        性,甚而有些优柔,这是她所不及曹太后之处。她性格上的这个缺点,的确造成了
      
        严重的后果,但是,若说她对赵煦不是真心实意,却也绝非公允之论。
        仿佛是女性的本能,完夺压汁了她政治家的本能,对于那些她所爱的人,她总
        是希望能两全其美,希望能尽可能的保护住每一个人。在她那里的“保护”,不是
        委曲求全的“保护”,而是想让每个她爱的人,都尽可能的满意。
        倘生在平常人家,或者能够。
        她却生在帝王之家,这又谈何容易?
        但迫不得已之时,她最终也能知所取舍。
      
      




返回目录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首章]  [尾章] 904章/共925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c55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