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新宋(909章/925章)

第909节

阿越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仁多观国虽不敢多劝,却越听越心惊,问道:“爹爹打算带多少人马渡河?”
        “三千!”仁多保忠咬牙道。
        “三千?这岂非羊入虎口?”
        “你以为我便把神射军全部带过去,又能有什么好结果?”仁多保忠骂道:
      
        我只须说船只不足,仓促难备,皇上哪懂得这许多,皇上见我亲自渡河,必然气
        平。你率一营之众在武邑接应,我把第二营给你,第二营几个将校,全部信得过
        会听你号令。郭元度率三个营,守在阜城、北望镇一”
        “那观津镇呢?”
        “如今管不得许多,只留少许兵马看顾。”仁多保忠望着自己的儿子,沉声道
        “无论如何,还要指望郭元度这厮能挡住耶律信,那我还有一丝生还的机会。倘
        真的令耶律信攻过来一”他摇摇头,道:“故此不得不给他多留一点兵力。你记
      
        住,若何畏之来了,你便将兵权交给他,转告他,不可令唐康、李浩渡河,万一韩
        宝、萧岚攻过河来,亦不可令郭元度轻举妄动。比起耶律信来,韩宝、萧岚,实不
        足为惧。”
        “孩儿记下了。”仁多观国黯然应道。
        却听仁多保忠笑道:“亦不须太悲观。我如此安排,石垂相当能体谅我的苦
        心。渡河之后,我自会见机行事,若敌势大,我便退回河南,只要我在深州打过
        仗,皇上必也不会深怪。”
        仁多观国心知韩宝与萧岚绝不会这么好对付,但此刻多说无益,沉默半晌,问
      
        道:“那爹爹准备何时渡河?”
        “呆会盼咐过诸将,我便率亲兵驰往武邑,明日便率第一营渡河。这等事,既
        然要做,仍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可不想被韩宝在河边击溃。”
        “第一营?”
        “他们不是一直想打仗么?”仁多保忠知道仁多观国想说什么,挥手止住,冷
      
        笑道:“吵着要救深州的,第一营声音最响,我此番便成全他们。”
        “可一”
        “怕什么?!”仁多保忠轻蔑的说道:“难道他们还敢造反不成?”
        【l〕按:注意此处所言,指“内降指挥”或“内批指挥”。“指挥”本是
        宋代诏令的一种,只不过可以不由翰林学士拟旨,改由宰执代拟,但仍需经两府讨
      
        论,给事中、中书舍人封驳,台谏论列,自然也具有合法性,甚至许多指挥本身就
        是司法解释。因此,其与“内降指挥”有着本质的区别。请读者注意区分。
        【2〕阿越注:真实历史上,北宋中期士大夫们已有自觉限制皇权扩张的意
        识,但是,在经历激烈残酷的党争之后,整个士大夫阶层完全被分裂,并且在内耗
        中被削弱,因此丧失了抵制皇权的能力。尽管如此,便到北宋晚期,即使是被视为
      
      [第三卷《燕云》]第二十八章圣主如天万物春(二之全)
      
        在向仁多观国面授机宜之后,仁多保忠立即召开军事会议,调整各营部属,他
        担心郭元度在知道皇帝手诏的内容后,为了讨好皇帝,迫使他带更多的兵力北进
        因此绝口不提这是皇帝的意思,只说奉令行事,需要试探进攻深州一次。众人心里
        虽然怀疑,但他是主将,却也不能强问他皇帝的手诏内容。郭元度也是聪明人,听
        说他要亲自带兵渡河,便起了疑心,但是他乐得要回一大半的兵权,也并不多问
        只是暗中令人将此事报知唐康。有几个参军对仁多保忠突然要渡河北进深州,十分
      
        反对,拼命死谏,但仁多只是不听,众人又见郭元度外,主管情报的参军也不发一
        言,因知道他是仁多一派的将领,只道仁多掌握了什么新情报,最终也得做罢。
        会议结束后,仁多保忠便率领一百余名亲兵,奔赴武邑。众人挥鞭疾驰,跑了
        十余里路,忽听到身后有人高声呼喊仁多保忠名讳,众人皆不知又发生何事,连忙
        勒马停下,回头望去,却见后面竟有三十余骑正在拼命追赶,待这些人靠近之时
      
        仁多保忠不由皱起了眉头。
        原来仁多保忠以宣抚使司参谋官领兵,与郭元度这些见任领兵大将不同,他做
        守义公时,是没有什么亲兵的,平素跟在身边的那些随从护!,人数也不多。不过
        如他这等身份,自有许多旧部、家丁、庄客,这些也算是久竖恩信的,离开京师
        时,他挑了一百多名家丁,充当自己的亲兵。这便是此时跟在他身边的这一百余骑
      
        人马,大多是西夏人后代,精于骑射,忠心可靠。自到大名府、阜城,他一路上又
        募集勇壮之士,如地方游侠豪士,也从禁军中选拨了一些人,将他的亲兵牙队,扩
        充到三百余人。伯该次他却没有带这些人,因为他马上要面临的,是真刀真枪与辽
        人对阵,又是敌众我寡,这些人追随他时日太短仁多保忠信他们不过,便将他们
        留在了阜城。
      
        这三十余骑,便是仁多保忠留在阜城的亲兵。他们追赶上来之后,见着仁多保
        忠,立即翻身下马,跪拜在地。
        “你们来做什么?”仁多保忠又是意外,又是担心,以为阜城出了什么变故。
        这三十余人,相互对望,却不说话。过了一小会,领头的一人才大声回道:
        俺们来求守义公带上俺们。”
        仁多保忠看了他一眼,认得是在阜城招募的一个流民,叫做刘审之,便是深州
      
        武强县人,原是个屠夫出身,全家逃难至阜城,仁多保忠一日见着他力气大,又会
        骑马,来历可靠,便招他做了亲兵。这刘审之平日是个惹事生非的主,做了仁多保
        忠的亲兵后,还经常偷偷在瀚左的酒楼与人斗酒打架,平时军棍不知吃了多少,这
        时他竟来请命,倒让仁多保忠十分意外。
        但仁多保忠却也没什么好颜色给他:“带上你做甚?莫不成你还想回家去报
        仇?”
      
        “回守义公,俺没仇可报。”刘审之跪在地上,高声回道,“辽狗虽然打下了
        武强,俺一家老小却跑得快,俺到现在都没见过辽狗长啥样一”
        “那你还不给我滚回阜城去?!”仁多保忠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刘审之却是跪着不动,“还是要求守义公带上俺们。”
        “为何?”
        “守义公对俺们不薄,这是俺们报答守义公的机会。”
      
        仁多保忠看着刘审之狡黯的眼珠乱转,一时不由笑出声来。刘审之跪在地上
        低着头,不敢去看仁多保忠的眼睛,过了好一会,才又放低了声音,说道:“再
        者一再者,俺们跟了守义公,不趁这机会搏个富贵功名一”
        说到最后,声音已细如蚊虫。
        仁多保忠又盯着他看了一会,方才转身上马,冷冷说道:“你以为不想活了
      
        我也不拦着。既要来,便跟上了。不过有一点,本帅军令如山,战场上令行禁止
        谁敢出半点差错,我便砍了谁。今日你们不听将令,擅自来此,每人五十军棍,权
        且记下,回来若还活着,再行补上。”
        说罢,一夹马肚,“驾”的一声,飞驰而去。刘审之大喜,连忙喊道:“谢守
        义公。”急急忙忙爬起来,招呼众人,跳上马背,拍马紧紧跟上。
        众人马不停蹄,当日便到了武邑。第一营都指挥使袁天保、副都指挥使张仙
        伦、护营虞侯吉巡事先并未接到消息,都是十分意外,仓促出迎。仁多保忠一入军
      
        营,便下令第一营众将准备渡河船只器械,袁天保、张仙伦、吉巡三人原本都是极
        力主张北进,救援深州的,但如今深州已失,拱圣军全军覆没,仁多保忠却突然来
        到营中,下令要渡河北上,不免个个惊疑。
        袁天保传了仁多保忠军令,便试探问道:“敢问守公义,咱们这是要开始反攻
        了么?”
        “不错。”仁多保忠故意轻描淡写的回道:“吾奉令,要夺回深州!”
      
        “夺回深州?”袁天保、张仙伦、吉巡三人,顿时瞳目结舌,面面相觑。三人
        一时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们接到的上一个命令,还是要严防辽军渡河,如何转眼之
        间,就变成了要夺回深州?三将所在位置,是神射军诸营中离深州最近,知道深州
        如今辽军大军云集,仅仅是对面的武强,辽军萧阿鲁带部,人马便不下数万—早
        时不救,此时却要反攻,不免晚了一点。
      
        袁天保喉咙动了一下,吞了一口唾液,又问道:“未知船只须何时办妥?诸军
        预备哪日渡河?”
        “便是明日渡河。”仁多保忠悠然回道。
        “明日?!”这下三人都呆住了,袁天保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其余诸营都到
        了么?末将亦曾广布逻卒,如何竟全然不觉?”
      
        “什么其余诸营?”仁多保忠冷冷的瞥了三人一眼,“便只第一营渡河。”
        “啊?!”张仙伦惊得叫出声来,上前一步,抱拳道:“守义公明鉴,探马查
        得真实,对岸武强,便有不下数万人马辽军驻守一”
        “那又如何?”仁多保忠冷笑一声,“我虽然读书不多,也只听人说过,昔日
        汉朝之时,中原有数千步卒,便可横行十万匈奴之间。区区数万契丹,又有何可
        惧?”
        “只恐传说不足为信一”
        “张翔鹰是害怕了么?”仁多保忠的脸顿时黑了下来。
      
        张仙伦却不怕仁多保忠,单膝跪倒,高声道:“末将非是害怕,只是如此以卵
        击石,恐非智者所为。末将纵不惜命,这满营三千将士,岂无父母妻儿,还请守义
        公明鉴。”
        仁多保忠望着张仙伦,嘿嘿冷笑,“如此说来,张翔鹰之意是说陛下非智者
        了?”
        此话一出,原本满不在乎的张仙伦,立时冷汗都冒出来了,颤声道:“守义公
        莫要顽笑,末将岂敢如此无父无君?!陛下英明睿智,虽古之圣君亦不能相比。”
      
        “既然如此,那陛下令我等渡河与辽人决一死战,为何张翔鹰又有许多话
        说萝”
        “这一这是陛下旨意?”
        “难道我敢假传圣旨?”仁多保忠厉声道。
        “末将并非此意。”张仙伦这时已是面如土色,只是低头顿首,“末将愚昧
        既是陛下旨意,纵是赴汤蹈火,末将绝不敢辞!”
        仁多保忠目光移去袁天保与吉巡,二人连忙跪倒,齐道:“愿听守义公号
        令。”
        仁多保忠微微点点头,突然之间,那种作弄、报复的快感,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面前的这三个人,的确是站在郭元度那边的,但是,在某方面,他们却与自己一
      
        样可怜。熙宁、绍圣以来,大宋军队对于皇帝的忠诚,是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无法
        相比的。这自然得归功于石越主导的军事改革,自朱仙镇以下建立的那无数的武官
        学堂,经过一二十年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大宋武官的素质,他们在学堂里学习军
      




返回目录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首章]  [尾章] 909章/共925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c84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