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节
日期:2010-08-14 17:23:23
连载(1527)
章惇把蔡卞叫来,两人私下里商量了很久,写了一篇文字。只能叫它是文字,因为它绝对不是奏章,它的语气、用辞、命令格式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最标准的宋朝官方最高指令。
圣旨。
章惇不想在这事儿上再犹豫了,他决心一锤定音,哪怕宋哲宗本人还要迟疑都无效,他写好了给高滔滔定罪的诏书,哲宗可以停顿大脑了,只要明天上朝颁布就成。
历史的进程摆在了宋哲宗的手里,看着这份诏书,他非常明白意味着什么。如果真的颁布出去,破坏神宗朝政局、打压新党官员、开历史倒车的旧党立即会万劫不复。只要宋朝还存在一天,哪怕后面出现了纯度达到99.9999%的旧党思维皇帝,都没法给旧党翻案。
除非他想背上不敬祖宗忤逆不孝的罪名。那样皇帝也就当到头了。
宋哲宗可以终结一切,他郁闷的早期生活,变得死气沉沉经脉错乱的宋朝,都会因为这条命令而获得释放和新生,乃至于后世子孙,哪怕到了南宋,都不敢有反对意见。
千载一时的机遇,他在烛光前犹豫不决,突然间阻力到了。
神宗的皇后、哲宗名义上的嫡母向太后一路哭喊,脚上连鞋子都没有,从太后寝宫冲进了哲宗的卧室。历史记载,这女人当晚已经睡下了,可是突然间知道这事,立即不顾一切地跑了过来。
跑来后声泪俱下的哭诉——“我天天随侍在太皇太后的身边,她做了什么我都知道,那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明亮,如何现在有追废她的命令?”
说着痛不欲生,就差立即死了。
哲宗看着这个女人,很长时间不说话。他实在不想理会这女人,就是她,在高滔滔的指使下打压他的亲妈朱太妃,堂堂皇帝的亲生母亲,在儿子亲政后居然只是个嫔妃!这时她来哭,嘿嘿,哭死算了……以宋哲宗恩仇必报的性格,实在是想趁机扔给她两个铜板,让她哭得更卖力些。
可惜的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一个他无法拒绝的人出面了。尘世间亿万生灵,只有这个人才能勉强他。
连载(1528)
哲宗的亲妈。朱太妃闻讯也跑了过来,她也哭了,说——“且上必行此,亦何有于我!”她说皇上你一定要这么做,是不想让我活了。
哲宗一听就软了,他是个孝顺的儿子,亲妈的眼泪打动了他,他没有再往深里考虑,就把章惇送进来的诏书放在了烛火上面,当着两个妈的面烧了。
后宫顿时一片欢腾,人人喜笑颜开,歌功颂德之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宋哲宗真是位难得的孝顺、理智、仁义、智慧的好官家啊!
这一夜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早朝时章惇和蔡卞按计划请求哲宗颁布诏书,哲宗摇头,再请求,哲宗突然大怒,把身边的纸本扔在地上,怒吼了一声:“你们是不想我再进英宗皇帝的神庙了吧!”
英宗,是高滔滔的丈夫,宋哲宗的爷爷。这是亲的直系血统,理论上真的废掉高滔滔,还真是以孙灭祖,没脸去见爷爷。
百圣孝为先,这顶大帽子扣下来,章惇也没办法了,只好郁闷地退了下去。至此,元祐旧党基本都打压成功了,只是在废掉高滔滔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上出了差错,导致功亏一篑。
事情的过程就是这些,我们仍然先回顾正规史书上的评价、主流史学家们的看法,再对照我们自己眼睛看到的。
主流们一致认定,以上的事,无论是同文馆之狱的前期对旧党大臣们的调查、定罪,还是后面对高滔滔的指责,都是以章惇的新党刻意的诬陷。所以旧党人是无罪的,高滔滔是清白的,章惇等人是卑劣的。
是的,我承认这些都是诬陷,没一个是有足够证据的铁案。
可是章惇却远远不是什么卑劣的。那么是什么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
首先高滔滔是不是真像正午的太阳那样光明正大?开玩笑,哲宗太年青了,他的本质还是个大男孩儿,没有深切地理解到政治有多邪恶,有多龌龊。因为他太善良,所以没看出来破绽。
请问,章惇秘密写成的诏书有多机密,出于他手,入哲宗之目,为什么向太后那么快就知道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612页/共1014页
[首页]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