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节
日期:2010-12-25 17:29:11
连载(1677)
先谈燕京,赵良嗣直接把“燕京并所管州城”合并成了燕京路,这样燕京六州打包在了一起。
阿骨打想了想,给。
赵良嗣出示御笔,里边有“元是汉地”这四字。那好,阿骨打国王,既然是旧地,翻翻辽国的旧黄历,燕京也包括西京(今山西大同)。怎样,一起给了吧。
阿骨打想了想,给。但是,要在抓住阿适(耶律延禧小名)之后才给。
……嗯,这是设置时间障碍了。抓住辽国皇帝和攻破上京城是不一样的,城呆在那儿不动,人可以在辽阔的帝国里疯跑,山川河流深谷野林,在哪里躲着都不好找。说是抓到之后给,抓不到怎样,抓到了拖着怎样,抓到时是尸体怎样,都不好说。
但总比不答应强。
赵良嗣趁热打铁,说平(今河北卢龙)、营(河北昌黎)、滦(河北滦县)也在燕京路之内。刚说到这儿,金国方面有人站了出来,脸色很不对劲。这人名叫高庆裔,是辽东渤海人,一直在辽国当官,辽国的事儿他都清楚。
这人对赵良嗣说,这三州可不在燕京路内,除非你翻五代十国的黄历,不然怎样都搅不到一起。赵良嗣的头低了下去,他知道,到底线了。
接下来谈的是钱。
御笔上说,可以把每年给辽国的钱转账给金国,那么就是每年50万两白银。可赵良嗣提出,每年30万两吧。
对此阿骨打一笑,他没用手下人支招,自己说了句话——你们每年给辽国人钱时,燕云十六州都是辽国人占着;现在我给你们城了,为什么钱反而少了?
赵良嗣无言以对,他怀疑对面坐着的真是只懂舞刀弄枪杀人放火的野人吗?社会真是大熔炉,在造反的过程中都脱胎换骨了。
自此,宋、金两方把土地和钱都谈出了结果,最后的问题凝结到出兵。怎样出兵非常讲究,谁先动了,谁先杀到了哪儿,会造成现实中哪座城被夺下来。万一要是占了不该占的,比如宋朝把把易州西北的紫金关、昌平县西边的居庸关、顺州北边的古北口、景州东北的松亭关、尤其是平州东边的榆关,也就是山海关都抢到手,那么金军就算想翻脸动手,也没了进关的路。
连载(1678)
有高庆裔这类的辽国通在现场,赵良嗣想打马虎眼也难。最后双方约定,金军自平地松林(内蒙古克什么克腾旗一带,南到河北围场县以北,东至内蒙古扎鲁特旗界)趋古北口(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宋军自雄州(河北雄县)趋白沟(河北新城县东北白沟河)。
至于动手的时间,视形势发展另行敲定。
赵良嗣带着一满子的郁闷回国了,这次出使,他受了很大的刺激。第一是金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强悍了。眼睁睁地看着辽上京一天就陷落,让他实在是心里发抖;第二,没想到女真人的头脑也非常精明,他尽力争取,也只是把辽西京纳入合约,还是有条件限制的。
这些,都是要对皇帝、宰相仔细汇报的,计划要跟着形势走了,原先以为是火中取栗,哪怕有些风险,可机遇不容错过。现在看来很像是与虎谋皮,搞不好会引火烧身!
回国后,赵良嗣把各项发现仔细报告,皇帝们也听得非常认真。如他所愿,赵佶、蔡京等人都急了,他们一阵懊恼追悔莫及,十万火急派人再次渡海,跟女真人打商量——老兄我写错了,不是燕京所属,是整个燕云十六州啊!
赵良嗣差点背过气去,这几个货根本就没把他的警告放在心里,着急的是好处谈丢了,没占着大便宜……
面对宋朝的出尔反尔,阿骨打没客气,回答得硬邦邦的。要十六州没有,辽西京也不给了,你们胃口越来越大,再这么搞,合同作废。
到这一步,赵佶等人才泄气,唉,这帮野人啥也不懂,对汉族的皇帝怎么能这样粗暴呢,应该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才对嘛。真是不知礼仪不开化,连烧火都不配的榆木疙瘩。
好吧,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把燕京路六州拿到手里再说了。
贪小便宜吃大亏,丢了到手的辽西京之后,两国的合同终于签订。第二年公元1121年的五月份,金国的使者渡海到了宋朝,这一次是商量什么时候出兵了。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一次宋朝变得犹豫模糊,金使什么都问不出来,一连等了三个月,没敲定任何实事。
金使气得没办法,只好郁闷回国。他终于认同了首领说过的一句话——见鬼的汉人总出么娥子,纯朴的女真人实在不适应!
其实,这次他冤枉宋朝了。
————朋友们圣诞快乐!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678页/共1014页
[首页]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