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节
日期:2011-10-31 17:02:00
连载(2084)
风俗是什么,传统中大家对之很轻视。所谓“风俗习惯”,是一些大家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不自知的小动作而已嘛。
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这事非常大,堪称最大。风俗是一个民族的日常习惯性思维、习惯性动作所组成的,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民族的性格!
一个民族地大物博又怎样,历史悠久又怎样,出产丰富、男性强壮、女性貌美、儿童聪明等等各种优秀品质集于一身又怎样,这一切都相当于一座超级恐怖的火炮阵地。什么都齐全,可还缺发射按扭。
那个小得不起眼的按扭,就是——“风俗”。
当危急、考验来临时,得全民族都有勇气面对,都敢于迎战,才会去扭发射扭。于是才有万炮齐鸣,敌人灰飞烟灭尸骨成堆。
反之,那些了不得的素质,那座设族齐全超级恐怖的火炮阵地,就只是一堆摆设。如果觉得上面说得很抽象或者夸大的话,去参照一下近百年以来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英法百年战争记录,都会得到佐证。小小的岛国凭什么欺侮比之庞大、富饶不知多少的大国?
面对同一场战争,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决策出现?比如现代战争打得是纵深,拼的是消耗,那么为什么巴掌大点的岛国敢于向幅员超级辽阔的大国主动叫板?
原因就在于民族的内核,所谓“风俗习惯”、民族性格上。
这时秦桧、赵构所面对的就是汉民族虽然大受欺侮,却还没摧眉折腰的整体性格。在这时,汉民族仍然从心底里认定自己是优等人种,是发达、文明、富裕、勇武的代名词。女真人也好,从前的契丹人也罢,都只是一时趁虚而入,在汉民族一不小心自我堕落时,凭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事实也是这样,如果没有赵佶无厘头的一系列蠢事,怎会有靖康之变。甚至于没有更无厘头的耶律延禧,辽国又怎么会灭亡,所谓的金国怎么会出现。
面对金国的压迫,这时拥有强烈自尊的汉族群集体反弹,文臣武将空前地团结起来,要求对外强硬,绝不接受屈辱的报价,让仇敌无偿得到伟大的汉民族的服从!
奈何汉民族的皇帝、首相不这么想。
连载(2084)
赵构、秦桧注意到了风俗的巨大作用,两人在正式场合以工作谈话的方式讨论了解决办法。结论是——“……待疆事稍定,当须明政刑,以未劝惩,庶几不变。”
等议和的事办成了,再秋后算账,以政府的法令惩戒说事。
也只能有这一个解决的办法,因为风俗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改造一个民族的性格、甚至于压抑一个民族的性格是件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
可这时风俗的力量正排山倒海一样地向他们压来!文官集团在继续行动,这一次站出来的人没有之前那样的好脾气了,看一下监察御史方庭实说的话。
——“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陛下纵未能率励诸将,克复神州,尚可保守江左,何遽欲屈膝于虏乎?陛下纵忍为此,其如中国何?其如先王之礼乎?其如百姓之心乎?!”
这是多么强烈、独立的思想,敢于公开正式地对皇帝宣讲,千年以下读之,也不禁拍案而起,对方庭实起敬。试问之后的元、明、清三朝,明朝除外,另两朝有没有这样的言论,有没有这样的反抗精神,那时中华民族的风俗怎么了。
是谁搞的?
方庭实的话让赵构震惊,终于有人不买他的账,蔑视他所谓至高无尚的皇权了。下面会出什么事,苗刘之变的阴影再次笼罩了他。没等他作出反应,更强烈的一波动荡开始了。
临安城里各大主干道,显要地段,出现了大批的榜贴,上面写着——“秦相公是细作!”百姓的眼光是亮的,秦桧是汉奸。
这让秦桧心惊胆战,让赵构更加惊慌,他的回忆是健全的,他没有忘记就在十几年前,就在眼下他所在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声势空前浩大的起义,来反抗他父亲的苛政。眼下他的作为比他父亲恶劣过万倍,他爸只是要汉人的钱,他是要汉人的脊梁!
怎么办,需要军队介入了吗,可是自从淮西兵变以后,他最担心的就是军队。剖析心理的话,他在兵强马壮的现在,仍然不惜卑躬屈膝向女真人求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信任自己的军队。试想如果他的军队在北伐中不断壮大会是怎样的局面。
是金国的末日,还是他赵构的死期?!
两难中,赵构等到了议和事件中来自文官集团的最强烈攻击,这一次他和秦桧都承受不住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843页/共1014页
[首页]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