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节
日期:2012-01-0617:13:05
连载(2161)
意识到这一点,再亲眼目睹了韩世忠的经历,还有七月初刚从楚州回来时辞职,赵构为什么没有同意……那时同意了的话,怎么去打压一个官场之外的人!
岳飞的心变得冰冷,一瞬间他仿佛置身于梦魇之中,这一切会是一个整体计划流程吗?!
他在冰冷,在回忆,弹劾已经进入到另一个层次里。
赵构亲自出面暴料,他认为,岳飞在楚州时于万军之前说楚州不可守,城防没必要修,完全是收买军人,达到加强个人势力网的目的。这样的人,让国家、让他怎么去信赖(“故其言如此,朕何赖焉!”)
秦首相第一时间跟进,表态说,岳飞隐藏得很深,他对人说这些话,中外人等未必能洞察真意,多亏陛下揭露。
这两句话在南宋官场引起爆炸性的动荡,皇帝、首相公开怀疑帝国最强的将军、枢密副使大人的忠诚性,这是之前十几年里所不敢想象的。
一时间下边说什么做什么的人都有,这就是机遇,顶级大佬们的摩擦,是珍贵的重新排队的机会。
岳飞努力地让自己冷静下来,事到如今,他必须做出决断了。
岳飞再一次辞职,他在奏章里写到自己多年的服务很不到位,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请陛下“保全于始终”,让他“远引于山林”。
有宋一代,优礼臣僚,再大的罪臣也不过是贬黜流放了事。岳飞提到保全于始终,已经充分地考虑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把后果往恶劣里预计了。
这一次赵构同意了,罢免岳飞公职,改任万寿观使,吃一份优厚的年薪,再不插手官场军队的事。这似乎很不错,岳飞被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从此无官一身轻,没是非了。
但是,有两件事也同时发生,全面联系起来,才会清楚岳飞此时的处境,以及赵构的真实目的。
连载(2162)
岳飞罢官时是公元1141年,宋绍兴十一年的八月。这时金兀术收兵回了开封,给赵构写了一封信。信里以上位宗主国的身份一通训斥、责骂、警告,把之前的战争全归罪于南宋的忘恩负义,而他是仁慈的,仍然不想毁灭一个曾经驯服温存的仆人,所以写了封信主动骂人。
这份由被扣押在金国的原南宋使者带回来,赵构、秦桧接到之后表面上诚惶诚恐,暗地里心花怒放。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个意向。
该死的金兀术,这个倒霉孩子,当年好不容易达成了和平,他非要打。结果怎样,被岳飞打残了吧,现在没人拦着都没法过江了吧。这才知道议和的好处!
赵构立即写了回信,在信里承认自己从属国的身份,承认一切错误,推卸一切错误,那都是几个前线的将军自作主张搞的!而他本人,是极其向往和平的,请“太保?左丞相?侍中?都元帅?领省国公”宗弼阁下代为向金国皇帝陛下转达。
既然议和再次摆到了日程上,那么还需要放任岳飞吗?于是岳飞下课。
上面是岳飞被罢免的外部因素,这之外就是关于岳飞的罢免诏书。中国的文字是很讲究的,中国的官场哲学是很深奥的,国手布局步步紧逼,每一个进程都是为后续手段的铺垫。
诏书里说,岳飞有“深衅”,“有骇予闻,良乖众望”,皇帝“记功掩过,宠以宽科全禄,以尽君臣之契,保功臣始终。”要岳飞“无贰色猜情,朕方监此以御下,尔尚念兹而事君。”
这些文字里处处都是陷阱伏笔,既承上,给岳飞的罢官定性为有罪;复启下,为以后可能出现的进一步处理留下了理由。
岳飞文笔佳妙,这份罢官制里的隐患明眼人一目了然,他有什么不知道的。有人劝他做些补救,比如求见皇帝进一步表白忠诚。或者罢官后哪儿也不去,就在临安城里养老,时刻处于官方近距离监视中,表示决无贰心。
岳飞没有,他轻车简从上路,回江州(今江西九江)的私邸去了。
日期:2012-01-0917:14:50
连载(2163)
岳飞孤傲萧索的远离了临安,在他背后,临安城沸腾了。这是示弱还是挑战,是从此自绝于官场军方,彻底无害了,还是心怀报复,远离帝都,在外面暗地里联系旧部?
这是没法确定的,因为岳飞在理论上仍然羽翼丰满,岳家军没有外人能介入进去,只要两方面汇合,仍然有足够的力量颠覆南宋!
赵构、秦桧的行动迅速展开,第一步,先拆除了岳飞的幕僚班底。
在多年征战中,岳飞的周围集结了一大批心怀忠义的文人谋士,其中的首脑当然是李若虚等人。他们早在岳飞到枢密院上班时就被遣散了到地方上当官了,可还是有11个人没走,他们哪怕被开除了公职,也仍然时刻陪伴着岳飞。
这时一任调令,立即被拆散到天南地北。一点都不夸张,有到广南东路的,有去广南西路的,有去江南西路的,更有到南剑州的。
务必让他们没法互通声气。
幕僚零散,下一步轮到了军队。这是八月的下旬,镇江府的枢密使大人张俊召集鄂州军方主管参见,要求先是王贵,再是张宪,要分批的来。这样能保证始终有一位主管留在鄂州坐镇,主持防务。
命令和顺序都无可厚非,下属们只能服从。
王贵先到了,张俊的接待是老朋友式的,两人聊了很多,话题渐渐转到了岳飞的身上。张俊回忆,王贵,岳飞曾经狠狠地打了你的板子,还差点杀了你。现在机会到了,想报仇不?
王贵摇头,这是军队里常有的事,谈不到那些。
张俊索性摆明了,这是秦首相的意思,只要你帮忙告倒了岳飞,一切好商量。
王贵仍然摇头,他能成为岳家军的三号人物,能力不为不强,心智不为不坚,绝不是功名利禄所能诱惑动摇的。
这样啊……张俊笑了,那就换个方式角度说事吧。王贵,某年某月某事,别以为别人不知道。王贵呆了,他并不是彻底光明磊落的人,他可以不被利诱,却没法不被要挟!历史没能记载他到底是哪件隐私被张俊抓到了,可是当他从镇江府出来时,再不是从前那个人了。
连载(2164)
九月初一日,张宪从鄂州出发,去参见张俊,与他同行的还有赢官人岳云。他们会在路上走近10天左右,事情就在这期间骤然变化。
前7天里一切平静,没有谁察觉到什么。第7天到了,一个叫王俊的人突然跳了出来,拿着书面文件指证张宪、岳云与岳飞勾结,要重夺军队,要挟朝廷。
王俊是岳家军里的重要成员,是前军统制张宪的副手。此人的能力突出战功卓著,这都是他成为岳家军首脑的必备条件,而这之外,他还有一个外号,叫“王雕儿”。雕儿,指恶鸟,在鸟群里争咬生事,祸坏同僚。王俊就像这种恶鸟一样,是匹害群之马。
这人用了巨大的篇幅来详细记录某天晚上他与张宪的交谈,内容是张宪对他说岳飞秘密派人送来了消息,要张宪把全部人马都拉过江去,进驻襄阳府。这样会让朝廷明白岳飞的地位,从而保证岳飞的安全,甚至重归军队。
这实在是罪大恶极,是地地道道的谋反!所以王俊出于忠义之心,把这事儿告发了。
由于篇幅所限,我不能把这篇告密信原文抄录。那里面有太多的破绽没法自圆其说,最显著的一点,抛开张宪、王俊之间早有摩擦,不可能把这么机密的事提早暴露之外,张宪之所以说得如许之详细,居然是王俊一直在反对,在质疑,张宪像是要说服他一样,把各种隐密一一告知……
滑天下之大稽!
这样拙劣的伎俩谁看了谁摇头苦笑,连王俊本人都做贼心虚,在告密信的末尾加上了一句话——“张太尉说,岳相公处来人教救他,俊即不曾见有人来,亦不曾见张太尉使人去相公处。张太尉发此言,故要激怒众人,背叛朝廷。”
没人来,也没人去,那么说仅仅是张宪发了一顿牢骚话吗?这也是罪?!
不管是不是,这就足够了。王俊把这份告密信上缴给了王贵,他的任务就算结束了。而王贵拿着这几张纸,心里游移不定,他绝对不想这么做的,可是却没办法……权衡之下,他把告密信上缴给了荆湖北路转运判官荣薿。
荣薿却不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原件退了回来,至此无可奈何,王贵只好把东西交给了秦桧的死党林大声。林大声迅速转交给了镇江府的张俊。
这时10天已到,张宪、岳云正好赶到了镇江府,走进了张俊主持的枢密院……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871页/共1014页
[首页] [864]
[865]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