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节
日期:2012-01-3017:22:04
连载(2169)
后世纵然百口烁金,也总有心怀良知的人去维护岳飞的声望。可在当时,岳飞已然落难了,没有谁能庇护他,给予他哪怕一点点的公平。
万俟禼罗织了上面那些所谓的“罪证”,终于再次提审岳飞。公堂之上,此人赤裸裸地大声呵斥——岳飞,国家有何亏负你处,你父子却要伙同张宪造反?!
明明对方是才奸邪小人,如今却被这小人审问自己是不是谋反……这极度的荒诞感彻底激怒了岳飞,他以更大的声音反驳——“对天明誓,吾无负于国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损陷忠臣!吾到冥府,与汝等面对不休!”
说话间,岳飞须眉怒张,伸臂戟指,长时间的监禁冤屈让他无法自制。就在这时,旁边的衙役忽然以杖击地,喝咤说。
——“岳飞叉手正立!”
岳飞猛然惊醒,这一瞬间他彻底清醒了,一生的事迹在心头闪过,三十岁之功名,八千里的征途,十万军卒的统帅,都已经是过往。
他现在只是一介囚徒!
连一个衙役都敢于喝咤他了……而下面的一幕更让在清醒之余心灰若死。万俟禼说,“相公说无心造反,你还记得游天竺寺时,曾在壁上留题说‘寒门何日得载富贵’这一句诗吗?这是什么意思,既写出这样的话,岂不表明有非分之想,居心造反吗?”
这不是廷审,这是游戏。甚至这不是欲加之罪,而是在开玩笑,以岳飞的生死大事忠贞与否这样的前提下以所谓的“富贵”二字和谋反挂钩,这已经不是什么构陷,而是污辱!
你是没罪,可我就是要玩死你,怎么样?
当是时,岳飞平静了下来,只说了一句话——“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说完之后,他从此一言不发。
再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无法辩驳没有公正,还能说什么,与小人与明知在陷害中的奸臣说道理吗,岳飞只是忠诚,他并不天真。
连载(2170)
万俟禼却不放过他。小人落入君子之手,最多干脆利落的一死。君子落入小人之手,想死都没那么容易。这些年岳飞坏了他们多少好事,怎能轻轻放过,怎能让他死得轻松体面?
下面发生的事与其说是岳飞的耻辱,不如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与其说是岳飞一个人的痛苦,不如说是整个汉民族之所以最终痛苦的源头。
岳飞惨遭酷刑。
汉民族在虐杀自己的英雄,在污辱自己的最强将军,事有其因必有其果,不管这是谁、因为什么做了这些,这都衍生出了最丑恶悲惨的后果。
英雄无用武之地,英雄无法自保,英雄惨遭酷刑……于是英雄就一天比一天少,直到凋零残落,大厦将倾时一根火柴杆都没有!
岳飞在狱中受刑、沉默、一言不发,直至绝食,始终不承认自己有罪。而万俟禼一伙儿却出于多方面原因,如时局的变化速度等,不能让他很快就死,他们找到了岳飞的二儿子岳雷,让岳雷到狱中送饭,暗含威胁之意,逼迫岳飞活下去。
岳飞的遭遇渐渐地传到了狱外,这时的宋朝已经被自残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满朝公卿大人们个个居安思危,人人明哲保身,没有谁敢于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了,更别提什么为家为国仗义敢言,总瞰当时,只有廖廖几人做了点什么。
上书鸣冤的是几位文士,有智浃、刘允升、范澄之等,其中智浃还是个出家的和尚;赵构深居简出,能当面说话的只有极少数的顶级权贵,一位皇士成员叫赵士衾的人以全家百口人性命担保岳飞决无反心;除此之外,就只有韩世忠了。
韩世忠已经是一介散人。他在岳飞入狱后的半个月时被罢免了一切官职,只以太傅的头衔领醴泉观使,每天闭门谢客绝口不提国事,不见任何军旅旧人,每天只带着一两个小童跨驴携酒,在西湖一带闲走散心。换句话说,他在用行动表示自己的决心。
当良民,保性命。
可是当他知道岳飞的事之后,仍然怒不可遏无法克制,他找到了秦桧,当面责问岳飞到底有什么罪,这么长的时间了,到底查出了什么?
秦桧的回答是坦诚的,他的原话是——“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14条记录; 当前873页/共1014页
[首页]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