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天下第一军

第80节

功果桥下的澜沧江水流湍急,即使放一片鸡毛,也会被卷入水底。要把建桥用的钢索从澜沧江的西边拉到东边,谈何容易。没有青壮年,青壮年都去了中原前线,滇西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一个个孩子背上绑着绳索,绳索后连接着钢索,跳进水里,立刻就被呼啸的水流冲走;又一个孩子背上绑着绳子跳进江水中,又被冲走……然而,明知道是死,还是有光着身子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跳进泡沫飞溅的江水中。当时,我们没有建桥设备,除了这种办法,还能有什么办法?
      
        后来,不知道多少个孩子跳进湍急的江水中,又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被湍急的江水吞没,终于,一个孩子游到了澜沧江东岸,功果桥架设成功了。
        那一年我沿着滇缅公路行走时,听到了这段震撼人心的往事。我打听到这个孩子姓王,想找到他,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不知道他是否离开了人世。
        修建滇缅公路动用了30万老幼妇孺,而造成了多大的伤亡,可能一直没有记载。我能够知道的只是,因为修建滇缅公路时,有将近3000名工程技术人员牺牲了。这些工程技术人员,都是那时候因为抗战而从内地和南洋迁徙而来的大学生,我们民族的精华。那么,牺牲的劳工,肯定不止10万人。有人推测,可能高达15万。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民族依靠着这样的坚韧和不屈,大义当先,蹈死不顾,穿越了5000年的风霜苦难,走过了5000年的坎坷崎岖,一直走到了今天。
        这就是5000年来,中华民族没有灭绝的原因。
        滇缅公路从1937年12月开始修建,到1938年8月31日通车,绵延1200公里,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修建这条道路的,全部是滇西的老幼妇孺,没有使用任何机械装置,完全依靠双手。这条道路,穿越了无数的高山峡谷,激流险滩,它的艰险可谓史无前例,它是人类筑路史上不可能再复制的奇迹。
        通车的消息传到美国后,罗斯福总统惊叹不已,又心存疑窦,他不相信中国人能够依靠双手在丛山峻岭中刨出一条供两辆汽车并排行驶的道路。罗斯福指示当时的驻华大使詹森前往调查,詹森考察滇缅公路后,在向总统递交的报告中惊叹道:“滇缅公路工程浩大,全赖沿途人民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这是一条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能修建的道路。因为中华民族太灾难深重,太坚韧不屈。
        当年,世界上几乎所有大报都对滇缅公路的通车进行了报道,英国《泰晤士报》连续三天发表文章,文章有这样的句子:“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短短的时间做得到。”
        在14年的抗战中,在抗战后方,中国最悲壮的事件是什么?
        是修筑滇缅路。
        最伟大的事件是什么?
      
        是修筑滇缅路。
        最壮烈的牺牲是什么?
        是修筑滇缅路。
        最巨大的贡献是什么?
        是修筑滇缅路。
      
        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中国人世世代代都要记住。
        中国,你为什么总是这样多灾多难?为什么苦难总在跟随着你?
        滇缅公路
        日期:2012-05-03 12:29:10
        【3-7】
        滇缅公路、滇缅铁路、中印公路。
      
        你在全世界也找不到像这样三条艰辛之路、悲壮之路、英雄之路。
        这三条道路,有两条是中国人独立修建,有一条是中国人参与修建。也只有中国人,才会用生命和血汗修筑这样的道路。
        因为全世界,只有这个民族才具有这样极度的坚韧,这样极度的勤劳,这样极度的牺牲,也只有这个民族能够忍受极度的痛苦,能够在极度的痛苦中寻找希望和光明,能够为了希望和光明不顾一切。
        这个民族叫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就是你和我的这个民族,就是我们祖辈我们父辈的这个民族。
      
        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坎坷,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悲痛。
        难道苦难,是中华民族的宿命?
        为什么老天爷如此不公,让别的民族不需要过多的付出,就能够衣食无忧;而让我们的这个民族,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换来的却不是幸福?
        也许民族和民族,就像人和人一样,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他的人生道路畅通无阻,升官发财,享尽荣华富贵;而有的人出身贫贱,历尽艰辛,披肝沥胆,吃尽人间千般苦,仍旧贫困潦倒。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公平可言。
        修筑中印公路的黑人工兵团,都给中国驻印军的老兵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黑人工兵团中,除过少数几个指挥官和技术人员是白人外,其余的都是黑人。这些黑人从事着机械操作、车辆驾驶、设备维修等等繁重的工作。缅甸的天气燠热难耐,人们在这样的天气里站立行走,也会挥汗如雨,更何况还要在这样的天气里从事着筑路这样繁重的活计。可是,这些来自美国底层社会的黑人,他们性格开朗,大声谈笑,似乎从来不知道愁苦是什么。他们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力气很大,不知疲倦。
      
        他们简单而快乐。
        尽管当时的很多中国驻印军,都是第一次见到黑人,但是他们非常喜欢黑人工兵团,非常喜欢乐天的黑人。
        后来,中印公路开通后,沿着这条公路运往中国的战略物资,装备了中国军队的四个集团军,分别是卢汉的第一方面军、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汤恩伯的第三方面军、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
        因为有了这些装备,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的实力得到增强,在芷江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完胜,桂林、柳州被收复,豫南、鄂北连传捷报。
        从中印公路开通,直到抗战胜利,中国军队一直占据着中国战场上的主动权。
        二战结束后,曾经为中国抗战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中印公路,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后来,中印公路不再有车辆行走,慢慢就荒废了,直到今天。前几年,听到有人提议重修中印公路,但是只是提议而已,后面再没有消息了。
        中印公路,静静地躺在缅北荒蛮无人的原始丛林中,静静地躺在缅北雨季污浊的泥淖中,被野草覆盖,被昆虫爬过,被猛兽走过,被世人遗忘。
        中印公路,在无人知晓的寂寞和孤独中,静静得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云层上的荒野建成了跑道
        在印度,准备运往中国的汽油桶堆积如山
        日期:2012-05-04 16:45:00
      
        【5-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两度出任日本大本营陆军作战课课长的服部卓四郎在《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三册第155页中,这样描述缅北战场上的中国军队:
        “该联队进出于战场,经与敌军交战后,始判明该敌为中国军第三十八师之有力部队,与第十八师团屡在中国大陆交战之中国军,素质完全不同,乃大大吃一惊。历来之行情,概系以日军一个大队对付中国一个师绰绰有余。尤之自信。岂料胡康之中国军,无论在编制装备或战法与训练上,面目全非。步兵五十六联队虽曾勇战力攻,然敌之圆形阵地,由稠密之火网与空中补给所支持,不仅不能加以压制,且使我伤亡惨重。我虽予敌九百余名之死伤,然敌扔顽抗,据守密林阵地不下。全军接得此情报后,均为之愕然……”
      
        服部卓四郎所写的“该联队”,指的是日军18师团56联队;所写的“中国军第三十八师之有力部队”,指的是新38师112团;而所写的“全军”,指的是日军第15军。
        1944年春夏之交,中国军队在缅北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狂飙。对于日军来说,缅北危机,带动了整个缅甸局势震荡。而在滇西,精锐的中国军队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反击,夺回滇缅公路。据当年参战的中国军队53军130师师长王理寰回忆,当年集结在滇西的中国军队高达40万人。
        鉴于这种情况,日军大本营不得不向缅甸增兵,从当初仅有的四个师团,猛增到了9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旅团。兵力增加了一倍还多。
        前面已经写过了,在第一次缅甸战役时,日军共有四个师团参战,分别是18师团、33师团、55师团、56师团。在第一次缅甸战役结束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缅甸就只有这四个师团,其中第56师团还长期驻扎滇西,隔着汹涌澎湃的怒江,与中国军队对峙。缅甸境内,其实只有三个师团。
      

喜欢天下第一军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07条记录; 当前80页/共107页   

[首页]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尾页]


第80节_天下第一军在线阅读_李幺傻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995 t:219-9563]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dba8d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