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小砚MM 83块钱走川藏

第123节

日期:2010-11-16 14:05:56
      
        《有一次去盗墓》
        在我少年的时候喜欢跟风。在流行的影响下,干了不少神经的事。
        杭州是六朝古都,有不少古墓。于是,有段时间忽然流行盗墓。拣了个天气晴好的周末下午,几个人相约去盗墓。一行四人骑单车从画室出发,秋高气爽,天空澄净如洗,过满觉陇,家家门前皆是桂花树,花开万点黄,风吹满山香。
      
        问山脚下茶农借了锄头一把,铁锹一把。有个叫老李的家伙是熟练工,自带长撬棍一根,短撬棍两把。单车骑到山脚下靠草丛里,开始上山。
        事先没踩过点,浪费不少时间。在山林窜来窜去,发现一被盗过的墓穴。我们肩并肩头靠头趴坑边考察了一番。泥土痕迹新鲜,应该是昨天的,墓里盗空了,只剩墓主凄凉半倚在墓边,远眺群山。看发型是清朝早期人的金钱鼠尾。就是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一顶如钱大,结辫下垂。
        墓旁扔了一黑色人造革提包,一条军用迷彩裤,一双破解放鞋。老李说盗墓的规矩,无论有无收获,都要将随身的物件扔下一点。老李貌似熟练工,其实专业是做雕塑的,也算是跨行业人才啦。生得农夫脚农夫手,关节奇大。眼睛很暴很圆,看人的眼神像个探照灯明晃晃。说话还口吃,整天处于莫名激昂中。其实是个甲亢患者。老李边给我普及盗墓知识,边动手将墓主的头颅拧下来装提包里送给我。那阶段我在画头像,一直想找个头研究结构。
      
        密林深处找到一座墓。老李说是古墓,眯起眼睛虚虚一瞧,好像画素描的时候看光影关系一样,指我看周围古树分布,包括土丘隆起,呈现半围合形状,墓前亦两颗大树。他这么一指点还真能看出点气势来。但是同去的一个家伙附身看了看墓碑,建议不要挖这座,竟然和他同姓丁。放他一马。
        于是再找。
        天黑前又找到一座。外围看起来不如之前那个姓丁的,但不能再找下去了,天都要黑了。他们三个男的开始破土动工。嘱我去放哨,如果有看山的过来就知会他们。我找了棵树爬上去望风,顺手将提包挂在树枝上。骑在树桠上看风景。秋色浓郁,层林尽染,清风拂面,不禁想要歌唱。老李制止了我的即兴发挥。说别把看山的给招引过来了,看山的可是带着枪的,我穿了件虎纹的夹克,远看倒是像一头兽,容易中枪。顿时觉得我的工作具有惊险色彩。立马闭嘴。
      
        没想到挖墓这种事情比我乡下打红薯窖还要艰辛。老李说红薯窖地干活全凭蛮力即可。挖墓是技术活,要从侧面打一个洞穴钻进去。从傍晚打洞打到夜里还没见到成果。我瞌睡的几乎要从树上掉下来。挂树上的提包拖出根小辫子,风中凌乱飞舞。透过树梢,一轮新月才上山,月光如银似水,倾泻山林。鸦雀静无声,只有桂花香。想起一首诗,念:明月何年初照人,今月曾经照古人。。。不禁怅惘。
      
        老李喊我下来干活。我本意不是要盗墓的,我只是想要个头而已。老李解释说一伙同来的,哪怕是挖两锹土做做样子也是必须的。还说这也是规矩。递给我一把短铲帮忙将土往外运。我运了一会土,他们的两把短撬棍就找不着了,非得说是被我乱扔土给埋起来了。我拿铲子在那堆泥土里一阵乱铲,又伸手插进土摸索,始终没找到。新鲜的泥土发出森然的气味。
        实在支持不到他们收获的一刻,困的不行,瞌睡得东倒西歪。早上还有课,跟三位盗墓贼打了个招呼就先回去了。
        在山顶望好了方向开始下山。走到密林丛中竟然完全看不见星光。乌七马黑伸手不见五爪。绊到树根一头栽倒,刹不住顺着山往下滚,撞到一棵树才停下,一声闷哼,扑剌剌夜鸟惊飞。那个头在我翻滚中摔飞了,那时不抽烟,身上没打火机。蹲地上到处摸索,竟给我摸到了小辫子,拎起来继续下山。一路摔跤无数,不知道在山林里摸索了多久,才下到山脚,发现自己偏离公路方向很远。看到远处路上车灯飞驰,高兴坏了,发足狂奔。找到公路后重新定位方向,又摸回山脚找到了自行车。
      
        回到租住的小屋,已经快4点了。将头随手挂门后,钻床上倒头就睡。第二天醒过来,浑身像被暴打过一样,脸上一道血痕从太阳穴到嘴角,好像吃了一刀,手指甲都翻了。从这一身伤痕累累揣测,下山过程可能发生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对着镜子发了会呆,我只记得这样摔过来,那样滚过去,具体细节和肢体造型之类的无从复原记忆了。
        想起带回来的那个头。黏着风干的皮肤和头发,得处理一下。出去找了个破锅,端到法相巷后面僻静处,锅里弄上水,把头扔进去架火炖,先武火猛炖再文火慢熬。炊烟袅袅,我饥肠辘辘。煮三个多钟头,获得象牙白干净头骨一枚。拿树枝叉起来,腾腾冒热气。晾干后的头骨神采飞扬,焕然一新。
        过了几天老李来找我,给我一枚铜镜,两个陶罐,还有几枚古钱。我不要,他又给我普及知识,说你去了,就必须分东西。这也是规矩。我只好收了。
        送他出门,看他自行车上捆绑着个人形。问他是什么玩意。他扯开塑料布给我看,说那天挖到一个很完美的僵尸。僵尸没穿衣服。他说裹尸体的丝绸很有研究价值,剥下来卖给杭州丝绸博物馆了。
        这个家伙那天把僵尸扛回去了。被房东发现轰了出来。他又将僵尸捆在自行车上带到宿舍去,藏在床底下。一哥们找袜子发现床底赫然有具僵尸,嗷叫一声当场蹶过去了。于是老李又被赶出来了。此刻,他正带着僵尸无处可去。问能不能寄放我家。我断然拒绝,这玩意太丑了,不符合我的审美癖好。
        后来,他想了个办法,将僵尸铸造成了一个行走的人的雕塑,Giacometti风格的。这座雕塑后来被一位富商高价收藏,作品叫《行走的人》。
      
        其实,应该叫行走的尸体,但这个秘密除了老李和我,没有人知道。
        注:Giacometti,瑞士超存在主义雕塑大师,画家。
        以火柴杆式细如豆芽的人物造型,象征被战火烧焦了的人们,以揭示战争的罪恶,成为举世闻名的雕塑家。他受到幻觉真实的推动和刺激,雕塑中反映出来的人类形象更接近于从远处观察人类时所见,Giacometti称之为"修剪去空间的脂肪"。
        其作品,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战后人性的困境,而且是大众社会内都市中的个体的困境--在广大而复杂的社会、政治、建筑结构中,每个人都被同一化,生存于心理孤绝的状态中。Giacometti创造出了其最为痛切、孤绝的隐喻。这些粗糙的、皱缩的表面,空白、无表情的面容,展现出相互间及与观者本身的荒芜的远离。普遍存在于人们心理上的恐惧与深切的孤独感。
        Giacometti《行走的男子》
      
      


上一页    

共有123条记录; 当前123页/共123页   

[首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尾页]


第123节_小砚MM 83块钱走川藏在线阅读_张小砚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109 t:212-115033]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10f21 大小:5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