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 |
第30节八和硕贝勒又分为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四大贝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四小贝勒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和济尔哈朗。
四小贝勒年少无知,政权主要操纵在四大贝勒手中。 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共同南面而坐,按月轮流执政,分享后努尔哈赤时代的大权。 这是当时后金政权的运作模式,也是四大贝勒逼死大妃的目的。 虽说是集体领导,轮流执政,但大汗的位置也不能空着,总得有一个象征性的元首。 根据历史和现实,新汗只能从八和硕贝勒中的四大贝勒中选出。 四大贝勒中阿敏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之子,自然难以争位。剩下的只有代善、莽古 尔泰和皇太极。 代善有勇有谋,为人低调,在努尔哈赤创业初期,他立下汗马功劳,那时他的弟弟们还都穿着开裆裤,因此,从能力,从功劳,从长幼顺序上看,他都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努尔哈赤的遗嘱己经排除了他继位的可能,他被排除的原因与一件丑闻有关。 作为大贝勒,代善曾经离汗位很近,深得努尔哈赤倚重。 但是随着努尔哈赤的事业越做越大,继承人的位子也越来越炽手可热,对代善有想法的人也越来越多。 作为出头鸟,代善的屁股一半坐在大汗的位置上,另一半却坐在火山口上。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尽管他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但由于惦记他的人太多,他出事只是时间问题。 终于有一天,他被人抓住了小辫,努尔哈赤的庶妃塔因查告发代善与大福晋有染。 按照游牧民族的习惯,人死了以后常把妻子和幼子托付给大儿子养育,因此,大福晋与代善交往多一点也是正常的,这个告发很有可能是捕风捉影的诬告。 但是那些惦记代善的人并不在意真相如何,在他们看来,只要能把代善搞臭,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 在“三人成虎,众口烁金”的情况下,代善越抹越黑,最终名誉扫地,从此受到努尔哈赤的冷遇。 努尔哈赤死后,代善绯闻事件的两位女主角乌拉那拉氏和塔因查都被逼殉葬,此事能看见代善的影子。 三贝勒莽古尔泰作战英勇,屡立战功,被努尔哈赤看上,但是他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性格暴躁。 莽古尔泰的生母富察氏因罪被努尔哈赤废弃,这使得本有希望以嫡子身份继位的莽古尔泰受到了影响,继位的希望大打折扣。 好怒之人遇到可怒之事,结果令人震惊,他一怒之下,亲手将母亲杀死。 努尔哈赤原本担心富察氏的子女们伤心所以饶她不死,没想到她竟然死在自己儿子的手里,而莽古尔泰本想通过弑母来向努尔哈赤表达忠心,没想到弄巧成拙,此举不仅没有换来努尔哈赤的宠信,反而使自己名声狼籍,臭不可闻。 四大贝勒中阿敏没有资格,代善和莽古尔泰名声不好,剩下的只有皇太极了。 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多尔衮等人不同,后者的母亲都曾经是努尔哈赤的正室,皇太极的母亲只是一个并不受宠的妃子,没有子以母贵的先天优势。 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他在年龄上也没有优势。 从战功上看,与其他能征善战的兄弟比起来也不算耀眼。 皇太极之所以以够超越其它兄弟成为四大执政贝勒之一,很有可能是依靠智谋而不是武功。总总迹象表明,他是一个城府很深,工于心计,四平八稳的人,他继承了努尔哈赤长于纵横捭合的特点。 低调而狡猾的代善仔细权衡,认为自己没有继位的希望,不如变被动为主动,提议由皇太极继位,这样可以送皇太极一个大人情。 因此,在推举新汗的会议上,他率先提出皇太极继位的建议。 八大贝勒中阿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随声附和;四小贝勒也不敢提出异议;莽古尔泰虽心有不甘,但势孤力薄,只好同意。 天聪元年(1627年)九月初二,皇太极正式即位。 这样努尔哈赤死后的政权危机成功软着陆,形成了以皇太极为大汗的四大贝勒共同执掌政权的政治格局。 皇太极虽然得到了汗位,但只是名义上的元首,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四大贝勒手中,四大贝勒同时南面而坐,史称“四尊佛”。 “四尊佛”轮流执政,每月一轮值,互相牵制,限制新汗的权力。 此外,新汗也并非终身制,如有必要,可以随时选举撤换。 作为皇太极来讲,他只成功了一半,他的地位还很不稳固,另外“三尊佛”如同三座大山,拦在他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上,铲除其它三大贝勒,独揽大权,形成唯我独尊的局面,是他追求的一个政治目标。 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皇太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时刻在等待机会,为倾覆“三座大山”创造条件。 日期:2010-04-04 22:43:59 第十四章谁是大忽悠 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后金政权很快稳定下来,女真人民紧密团结在以皇太极为首的八和硕贝勒周围,维持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在此之前,明朝辽东官僚之间的争斗也告一段落,袁县长成为关外地区的NO.1。 这样,在辽东的大舞台上,袁崇焕和皇太极这两位新秀成为主角,他们将代表大明和后金进行搏奕,上演一出新的历史大戏。 这场大戏的第一幕叫“议和”。 经过一段时间的厮杀和对峙之后,明、金双方是麻杆打蛇——两头怕。 明朝屡遭败绩,心有余悸,对关外欲罢不能,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金虽然得了便宜,但那是努尔哈赤时代取得的成绩,新生代能否经得住大战的考验,还是个未知数。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虽然伤得不轻,也病得不轻,但毕竟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明朝一旦恢复元气,走上正轨,从关内发大兵,把后金打入石器时代,还是有可能的。 因此,双方都不敢轻挑战端。 明朝不甘心失败,调整了军事策略,采取乌龟战术,企图以堡垒推进收复失地,以为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为了防止后金干扰,需要争取一段时间的和平,以便集中力量修筑城堡。 后金希望争取明朝的承认,将既得的利益合法化。这样就不用担心关西发大兵来袭,又可以通过赏赐、贸易等途径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努尔哈赤在取得河东以后,就一直追求这个目标,皇太极继位以后,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议和是双方的最大公约数。 不同的是,明朝的议和是虚的,后金的议和是实的;明朝的议和是战术性的,后金的议和是战略性的;明朝的议和是手段,后金的议和是目的。 当然明朝内部对于议和也有不同看法。 居庙堂之高的朝臣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多反对议和,最多同意把议和当作工具。 处江湖之远的前线指挥官知道世事难为,风险很大,大多希望能够达成和平,这样可以既可避祸,又可减负,利国利己,十分便宜。 从现在的眼光看,后者的主张是正确的,应该和后金达成和平。 从当时的眼光看,前者的主张也并非没有道理。 天启的眼光只能看到当前,看不到后来,因此,他反对议和,坚持战斗到底,这个“底”,指的是努尔哈赤誓师伐明以前的状态,他要把后金打回原形。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明、金之间的议和就在真真假假、若有若无间曲折进行,呈现出扑朔迷离、真假难辩的面貌。 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议和最终以扭曲变态的“胁和”掀起高潮,为我们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历史大戏,最终以壮烈的场面收场,影响十分深远。 这是后话,以后再说,先来看看“议和”是怎么开场的。 喜欢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第30节_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在线阅读_山高月阔2010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106 t:219-5242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376d9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