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

第4节

万历三大征指的是平定宁夏蒙古啺葜摇⒉ブ萃了狙钣α乙约翱官猎秸U馊≌秸婺4蟆⒊中奔涑ぁ⒗阎刂兀钪杖〉猛耆氖だT诰髯ㄖ频恼逑拢绻挥型蚶实鄣脑顺镝♂ⅲ筒豢赡芫鍪でЮ镏猓梢运低蚶恼焦υ冻登?br>  在现代社会,政府决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召开会议决策;二是批示公文决策。
      
        对于会议,我们现在强调要开小会、开短会,涉及到的人参会,无关人员没有必要陪绑,大范围的全体会议一年也开不了几次。
        在明代,上朝就像是召开全会,上朝时人多嘴杂,并不适合问政,尤其是在口水满天飞的时期,上朝只能是给大家提供吵架的机会,对于政务的处理,没有什么益处,将其取缔,对于遏制不正之风,倒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渠道,跟今天有相通之处,也是召开小范围会议,或是通过公文(奏折)等渠道。
        打开《明史神宗本纪》,可以看到,关于万历十五年以后朝政的记载,与万历十五年以前的并没有区别。
        赈济荒灾、整顿吏治、平定叛乱、治理河道、发展经济、对外交往等工作,一个也没有少,私毫也看不出怠政的样子,反而能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万历的执政能力也在不断增长,许多疑难杂症得到妥善处理,尤其是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尤其来之不易。
      
        48年的漫长统治,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社会、经济、文化、外交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工人喜欢把活干在明处,老板则愿意在幕后控制,万历作为明朝最大老板,每天不上朝,改为“静摄”,其实质也是在幕后操纵。
        明代完善的制度,为万历实行静摄提供了便利条件。
        朱元璋夺得天下以后,为确保皇权不受威胁,子孙后代长治久安,在总结历代政治得失和自身统治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一整套制度法令,集中体现在《皇明祖训》、《太祖宝训》中。
        在祖训中,朱元璋不厌其烦地加以训诫,事无巨细,几近叨絮,在制度法令、机构设置、皇帝的基本言行、百官的行为规范、后宫的操守等方面,都作了十分具体而细致的规定,建构了权力运作和制衡网络。
      
        为确保祖训的神圣不可侵犯,朱元璋一再强调,如有大臣冒犯或意欲改变祖制,将受到凌迟处死,诛灭全家的处罚。
        应该说朱元璋在制度建设上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各项制度不仅全面,而且完善,大多数制度从维护皇权的角度看,极具合理性。
        人治社会也可以有法制,朱元璋的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以法制取代人治,无论皇帝在与不在,政府官员各施其职,各项政务按部就班,社会运转有条不紊,形成了“神明自运”的统治局面,皇帝无需事必躬亲。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明朝灭亡以后,社会还在有序运行,四川官兵在无政府状态下仍在组织抵抗张献忠大西政权,使得大西政权在四川无法立足。
        万历的静摄不仅不是怠政,而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执政理念,其精髓就在于无为而治,修养生息。
        明代道教盛行,朱元璋曾多次寻访张三丰,朱棣更是为之大兴土木,“北修故宫、南建武当”,道教领袖经常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参与政务。
        这种状况在嘉靖时尤为明显,湖北武当山是道教圣地,嘉靖来自湖北钟祥,他的问政风格深受湖北武当山道家思想的影响,喜静不喜动,这与他的前任,经常闹出动静的堂兄正德皇帝来了个大翻版。
        大礼仪事件中嘉靖与群臣关系产生了裂痕,从此更是深居简出,多年不上朝,政风格颇为“老道”。万历不上朝,很可能就是受到他爷爷嘉靖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道家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汉代初年以老黄思想为指导,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这才有了著名的“文景之治”,汉代的国力在此期间迅速增长,为后来汉武帝北击匈奴创造了条件。
        万历的静摄,有利于在三大征之后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明朝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万历静摄,乃是因为崇祯皇帝不懂得无为而治,不懂得休养生息,求治心切,结果欲速则不达,耗尽了大明的家底。
        通过分析我们弄清了万历“不批”、“不朝”的真实原因,以此作为怠政的依据是不合理的。
        万历的静摄不仅不是怠政,相反,我认为它是一种十分高深的、太极拳似的执政手段。
      
      
      日期:2010-03-18 09:19:34
      
        第五章东林党的真面目
        朝臣们除了对万历狂吠以外,相互之间也咬得不可开交。
        斗争由来己久,从来就没有停息过。
        万历登基的第一年,就发布诏书告诫廷臣,指出:“近来士人风气不正,官员道德败坏,老实人被诬蔑为无用,调皮捣蛋被认为是有才,以至于朝廷的赏罚沦为臣子打击报复的工具”。万历要求大臣们改过自行,否则就严惩不贷。
        《明史神宗本纪》中关于告诫廷臣朝臣的记载,不绝于目:
        十六年“冬十一月辛酉禁章奏浮冗”;
      
        十七年“十二月己丑,谕诸臣遇事勿得忿争求胜”;
        十九年“秋七月癸未,谕廷臣,国是纷纭,致大臣争欲乞身,此后有肆行诬蔑者重治”。
        然而权力斗争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越演越烈,参与人员也越来越多,并出现了结党乱政的局面。
        关于党争兴起的源头,明人自己有一个高度的概括:今日之争,起于门户,门户起于党争,党争起于东林,东林起于顾宪成。
        下面我们就来源头看一看。
      
        顾宪成是江苏无锡人,他是东林书院的创立者,而东林书院是东林党的发源地。
        顾宪成的一生都在和人事打交道,他成为东林党的创立者,有其必然因素。
        明万历四年(1576年),27岁的顾宪成参加乡试,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高中解元。在那次考试中,他的文章就阐述了选人、用人与治理国家的关系,可见他对人事的热忱,源远流长。
        在人事上初试啼声,就一鸣惊人,步入仕途后,顾宪成在人事方面的表现更是不同凡响。
        万历十年以后,顾宪成的大部分时间在吏部工作,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丰厚的人脉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参与了当时的人事斗争。
      
        当朝廷上党争刚刚萌芽的时候,我们就看见了顾宪成的身影。万历十五年的京察大计中,顾宪成上疏言事,因“语侵执政,被旨切责”,并被贬为桂阳州判官,不久又“擢升为吏部考功主事,历员外郎”,重新回到了他热爱的人事工作岗位上。
        在文官集团向万历开战的时候,顾宪成显然也没有置身事外,当万历提出将三皇子并封为王的建议时,顾宪成上疏力阻,明史对顾宪成的记载语焉不详,却用大量的篇幅转载了这篇文章。
        顾宪成在吏部的职务并不高,但能量却很大,《明史》记载:“二十一年京察。吏部尚书孙籥、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
        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顾宪成作为一个小小的主事,却能够在幕后出主意,左右他的上级,去修剪皇帝的羽翼。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顾宪成升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这是一个很有实权的差事,顾宪成在这个岗位上,充分行使了他的职权,做出了许多令人惊奇的事情。
      
        虽然他只是一个司长,但却能决定部长的任命,“先是,吏部缺尚书,锡爵欲用罗万化,宪成不可,乃用陈有年。”
        首辅(锡爵)想用一个部长(罗万化),但是司长(顾宪成)不同意,于是只好任用他人(陈有年)。
        顾司长不仅不把首辅当回事,还老跟皇帝过不去,“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
        在封建社会,官大一级压死人,皇帝对臣子更是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然而这种情况到了顾宪成这里就完全颠倒过来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32条记录; 当前4页/共132页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尾页]


第4节_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在线阅读_山高月阔2010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106 t:219-4834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1a112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