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

第114节

日期:2014-06-1618:57:29
        第十五章后晋之窝火儿皇
        ※ 多面“儿皇帝”
        我们认识一个历史人物,往往是从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开始的。就石敬瑭而言,他身上的“标签”还真不少: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儿皇帝”,中原政权第一次公开承认外族王朝的宗主权、汉奸、卖国贼、遗臭万年……
        对于这些“标签”,我不否认,但我想表明一个观点:选择性的报道,往往比谣言更可怕!
      
        就拿秦桧来说吧,地球人都知道他是奸臣,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标准汉字“宋体字”的发明者。
        桥归桥,路归路,一码归一码,对于石敬瑭而言,同样如此!
        为了还原诸多历史真相,我们需要全面地认识石敬瑭。
        石敬瑭(892—942),父亲名臬捩鸡(又名石绍雍),据称是西汉大臣石奋之后(有贴金之嫌),是个十足的汉人。
        不过,这只是《旧五代史》的说法。在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中,既不说他是汉人,也没说他是沙陀人,只说石敬瑭的父亲臬捩鸡“本出于西夷”,后来跟着朱邪部落迁往中原。至于为什么姓石,欧阳修表示搞不清楚。(不知其得姓之始也)
        臬捩鸡打仗是一把好手,累功迁任洺州刺史,后来死于任上。石敬瑭是臬捩鸡的次子,从小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但在打仗方面绝对是“青出于蓝”。
      
        石敬瑭自幼崇拜李牧和周亚夫,一个是战国名将,一个是西汉名将,而他自己,从小的志向就是做当代名将。
        他做到了!
        在李存勖、李嗣源的麾下,石敬瑭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逐渐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的悍将,并多次挺身而出,救李存勖、李嗣源于危难之中,是李嗣源“黄袍加身”的坚定拥护者。
        李嗣源对石敬瑭相当器重,不仅召他做了女婿,还让他统领亲军中的精锐“左射军”。在李嗣源称帝后,石敬瑭被任命为亲军第一副司令(六军诸卫副使),兼领御营使、宣武节度使等职。后来屡遭亲军司令李从荣的排挤,为远离政治漩涡,主动申请外放到了河东。
        在政治方面,石敬瑭也颇有建树。他曾在陕州、魏博、河东等地任职,军政一把抓,政绩突出,以廉政闻名于世,且善于以奇招断案,曾被李嗣源树立为地方官的典型,通令全国嘉奖。
        战功也好,政绩也罢,这都是石敬瑭的“老黄历”。我们或许更想知道,他这个“儿皇帝”到底是怎么当的。
        有一个问题有必要说清楚。
        按照最初的约定,新成立的晋朝对契丹称臣,耶律德光与石敬瑭结为父子,但“儿皇帝”并不意味着“傀儡皇帝”。跟后来金人扶持的“大楚皇帝”张邦昌不同,除了涉及契丹的政策以外,晋朝皇帝石敬瑭在治国理政方面享有完全的自主权。
        也就是说,晋朝与契丹,并不是我们从字面上理解的“藩属关系”,而是颇具“同盟”性质,只不过晋朝是小弟而已。
      
        这当然不是耶律德光有仁慈之心,而是在如何治理中原方面,契丹这个大哥相当抓瞎。幽云十六州已经够他消化好一阵了,没功夫、也没兴趣“指导”石敬瑭开展工作。
        接下来的路,还得石敬瑭自己走。
        作为理论上的“开国之君”,石敬瑭面临的境况比朱温、李存勖都要复杂和艰难。
        首先,石敬瑭“胜之不武”。像朱温、李存勖那样依靠硬实力夺取天下的皇帝,藩镇中都有不少唱反调的,更别说石敬瑭这厮了,依赖外援、卖国求荣,还沐猴而冠做起了皇帝,知道自己姓什么吗?
        其次,李嗣源去世后的这三年,中原饱经战乱之苦,朝廷财力枯竭,百姓流离失所,契丹又贪得无厌,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是濒临崩溃,而是已经彻底崩盘。
        简而言之,石敬瑭迫切地需要解决政治上的“合法性”,并实现经济复苏。
      
        关于“合法性”,这个不难,不就是靠造舆论、搞宣传吗?只要坐到了那个位置上,还担心没人捧臭脚?
        石敬瑭最头疼的,是如何解决国家的经济问题。励精图治搞上几年,虽说“富得流油”是痴人说梦,总得勉勉强强过日子吧?
        日期:2014-06-1718:59:38
        在治国理政方面,石敬瑭有再多的想法,也只是战略层,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层,全是扯淡。
        有些时候,一个时代的发展,皇帝未必起作用,关键还得看大臣。比如说,朱温除了杀人就是睡儿媳妇,但他有敬翔或明或暗地拨乱反正。还有阿保机,他的思想尚停留在游牧阶段,但韩延徽帮着他提升。
        石敬瑭的运气还不错,他也有一个才能卓越的“头号谋臣”,名叫桑维翰。
      
        桑维翰(898—947),字国侨,洛阳人,相貌丑陋,身短面长。后唐时期参加过科考,因姓氏“桑”谐音为“丧”,遭考官枪毙(没说因为他长得丑,已经很给面子了)。
        没考中的多了去了,命运也不尽相同。前面说过的,黄巢成了反贼,敬翔、李振混成了大臣。跟他们相比,桑维翰就是一根筋,这次没考上,下次继续。
        有朋友好心劝他,没必要钻牛角尖。要是太平盛世,你考一辈子都没人拦你,没文凭你也成不了气候。可如今兵荒马乱的,哪里还能摆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考个状元又能怎么样?你还在家待分配呢,皇帝又换了。遇到脾气好的,“学籍”清零重新考;要是遇到暴躁的,把你这个状元拉出去当街剁,撂你三天三夜,肉都让野狗啃了,骨头渣都没剩下。家属想收尸是吧?狗屎堆里刨去吧,兴许能剩下点儿没消化干净的。
      
        这人说得唾沫横飞,桑维翰不知从哪儿鼓捣出一个铁砚台出来,斩钉截铁地回答:“你甭扯了,这砚台啥时候被毛笔磨穿,我啥时候改行!”
        朋友愣了一下,伸手摸摸桑维翰的额头,长叹一声,走人了。
        除了铁砚台以外,桑维翰还写了一篇《日出扶桑赋》自勉。同光三年(925年),桑维翰终于如愿以偿,进士及第。
        这个故事原本挺励志的,但我得煞煞风景。桑维翰中的这个进士,其实是靠他爹桑拱走的后门。
        桑拱曾经做过张全义的客将,眼看儿子被“黑哨”,心里也跟着着急。后来,桑拱找到张全义,说我儿子今年考公务员(不知第几次)。张全义跟考官打了个招呼,中了!
        后来,桑维翰混迹官场,阴差阳错地到了石敬瑭的手下,担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机要秘书)。
        石敬瑭造反时,拥护最积极的是刘知远和桑维翰。其中又属桑维翰的功劳最大,是“儿皇帝”和割让幽云十六州的最初倡议者,连耶律德光都深受感动,说桑维翰是不可多得的“忠臣”,让石敬瑭给予厚遇。
      
        石敬瑭很听“父皇帝”的话,再说桑维翰确实是人才,因此称帝后委任他为宰相,并兼任枢密使、翰林学士,集三大要职于一身。
        除了桑维翰这个“老部下”以外,石敬瑭还有一个杰出的帮手——“十四哥”冯道。
        冯道是很有本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石敬瑭也是仰慕已久。称帝之后,石敬瑭对冯道信任有加,大事小情都安排他去处理,甚至在用兵方略上,都要征询冯道的意见。
        由于“儿皇帝”的名声实在太臭,冯道曾打算“病退”。石敬瑭急了,派侄子(也是养子)石重贵专程前往府邸探望。
        石重贵遵照石敬瑭的指示,“威胁”他说:“再不去上班,老板亲自来请。”(来日不出,朕当亲往。)冯道压根就不是敢摆谱的人,一骨碌爬将起来,往办公室狂奔。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8条记录; 当前114页/共148页   

[首页]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尾页]


第114节_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在线阅读_晴雯撕扇2010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41 t:219-5021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627df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