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

第133节

日期:2014-07-2218:20:56
        第十七章后汉之趁虚而入
        ※ 中原的世界很无奈(上)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遥想当年,我哼着这首歌的曲调,踏上东去的列车,与故乡渐行渐远。此时的我暗自想着,如果耶律德光会唱,是不是也会跟我一样,哼着这支曲子从塞北驰骋到中原?
        中原,多么令人神往!
        曾经,耶律德光与中原近在咫尺。他帮着“好儿子”石敬瑭一路南下、摧枯拉朽,但行至潞州,心中多少有些“胆怯”,停住了脚步。如今,耶律德光终于来了,带着一股杀气扑面而来。
        汴梁,耶律德光在心中无数次地憧憬过这座都市的繁华景象,而现在,它就在自己的眼前,它就在自己的脚下!
      
        对于耶律德光而言,中原的世界有多么精彩,也就会有多么无奈。尽管耶律德光一再强调,自己是人不是鬼,让百姓各安其业,但百姓秉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朴素是非观,该躲的继续躲,该逃的继续逃,根本不买这个“北蛮子”的账。
        没有人知道危机四伏的汴梁城会发生什么,为了以防不测,耶律德光也就白天在城里逛逛,天一黑,赶紧奔城外的营帐而去,压根不敢住城里。
        欢迎也好,不欢迎也罢,耶律德光终究是来了。按照以往改朝换代的惯例,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藩镇的反应。
        “五代”咱们已经讲三代了,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应该能摸出一些规律。中原换了新主子,打什么旗号不重要,藩镇的反应不外乎三种:归附、抵制、观望。
        什么样的藩镇选择什么样的反应呢?这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我们给藩镇定义两个“参数”:实力和距离,通过简单的排列组合,可以归纳出藩镇的四种类型:
        (1)实力不济、近在咫尺;
        (2)实力不济,天高皇帝远;
        (3)实力雄厚、近在咫尺;
      
        (4)实力雄厚,天高皇帝远。
        从统计的角度来说,也就是排除掉“个案”,四种藩镇类型实际上对应了四种不同的选择:
        (1)——归附,这没啥可说的,离得近又打不赢,除了赶紧拜码头,别无选择。
        (2)——观望,虽然不经打,但隔得远啊,可以装聋作哑、作壁上观,我们姑且称为“Ⅰ类观望”。
      
        (3)——观望,虽然能打,但离得太近,没必要两败俱伤,因此口头称臣、心存异志,我们称之为“Ⅱ类观望”。
        (4)——抵制,能打仗,又隔得远,完全具备分庭抗礼的条件。
        需要说明一下,“实力”和“距离”这两个参数并不绝对,是相对于中原的新政权而言。比如河东地区,对于后梁而言,是天高皇帝远,但到了后唐,就是近在咫尺了。
        耶律德光入主中原,这个规律同样适用。由于辽军的战斗力相当凶悍,因此对应的控制能力较强,真正能够做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并不多。
        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地方,有能耐撕破脸皮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驻镇泾州的彰义节度使史匡威,后唐著名悍将史建瑭之子,响当当的“将门虎子”,又长期驻守西北边陲,实战经验丰富,特别是跟蛮夷打仗最在行(打党项和吐蕃练出来的)。
        另一个是驻镇秦州(今甘肃秦安附近)的雄武节度使何重建,按理说,何同学实力不济,应该属于“Ⅰ类观望”,但他的地盘背靠蜀国,可以通过请外援的方式弥补实力上的不足。耶律德光派使者前去宣谕,何重建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拖出去砍头,随后以秦州、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甘肃成县)归附后蜀。
        其他藩镇咱就不多说了,根据史料记载,他们争相上表称臣,被召唤的“无不奔驰而至”。至于是真心归附,还是持观望态度,我们不再考证。
        不过,有一个藩镇得说一说。
        谁呢?盘踞河东的刘知远。
        刘知远跟辽人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石敬瑭当初丧心病狂,以割让领土的方式换取外援,刘知远坚决反对,但石敬瑭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刘知远反对无效。
        后来,石重贵跟辽国杠上了,刘知远依托雁门天险,屡次将来犯的辽军迎头痛击。辽军在中原打得风生水起,却始终无法染指河东。刘知远隔岸观火,并非惧怕耶律德光的实力,而是对石重贵严重不满,真要让河东军杀入中原,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刘知远有分庭抗礼的资本!
        实力没问题了,再来看距离。刚才说了,这个“参数”的定义是相对的。由于潞州、泽州等上党地区相继归附辽军,河东跟中原的距离瞬间拉近了许多。虽然耶律德光并不打算对河东下手,但刘知远难免要未雨绸缪。
        过早地与辽军“硬碰硬”,对河东军不利!
        两个“参数”分析完,用一一对应的规律一套,刘知远的态度就比较顺理成章了。
        刘知远派客将王峻前往汴梁,向耶律德光表明了河东的三点意见:
        其一,热烈欢迎耶律德光同志莅临中原检查指导工作;
        其二,河东地区形势复杂,刘知远本人不方便亲自前往汴梁拜会。
        其三,请耶律德光同志将上党地区的军队撤走,方便河东方面的进献。
        ——表面上是称臣,暗中却叫上了板,这就是典型的“Ⅱ类观望”:口头称臣、心存异志。
      
        俗话说“抬手不打笑脸人”,耶律德光多少吃了一点“哑巴亏”,但也毫不示弱,采取“选择性接受”的方针,回了两条:
        其一,接受欢迎,并亲切地称呼刘知远为“儿”,虽然刘知远一声也没应过,但耶律德光叫顺了嘴,乐此不疲。
        其二,赐刘知远木拐,这可是辽国的厚礼,目前为止只有一位皇亲得到过。当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就像《杨家将演义》里佘太君的那根“龙头拐杖”,虽说“上打昏君,下打谗臣”,但哪敢动真格的呀,只能当拐杖用,又特沉,不拄着兴许还能走得轻快些。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48条记录; 当前133页/共148页   

[首页]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尾页]


第133节_喋血乱世(唐亡宋兴惊变录)在线阅读_晴雯撕扇2010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41 t:219-3413]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9de2c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