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

第102节

忠义千秋的关羽应该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
        你这么想,我这么想,这就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心理,就是中国人认同的天理人心,在本系列文章第一章“财富守恒定律”中我们说过,广为流传的四大名著说的是中国式天理人心。所以,不难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是与我们一样想的。
        想到还要做到。
        于是,罗贯中想到后,就安排了人去做,安排了诸葛亮去做到,而具体做起来的方式方法就比较玄幻了。
      
        日期:2012-02-18 11:08:00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九六
        根据“三国演义”,当诸葛亮让关羽去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时候,刘备是有意见的,他说“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接下来,轮到诸葛亮说了,诸葛亮给了一个相当玄幻的说法“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好了,这下实在是没话好说了,在作者罗贯中的安排下,仙风道骨的诸葛亮,在此真的是做了一回活神仙,也难怪“三国演义”中这一回的篇名会是“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在这一回里,诸葛亮果然是智算,这里诸葛亮的智慧是已经超越了人类,到达了神仙境界。所以,可以理解,关羽虽然立了军令状,但后来真的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后,倒也没有真被军法从事。
      
        当然,许多人是不喜欢玄幻的,是不相信玄幻的,
        他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神仙,活神仙就更别扯了。这许多人中,包括了这样一些人,一些心理比较阴暗的人,他们通常理解与解释这个世界的理论只有一种,这种理论叫阴谋论。按着阴谋论,华容道上关羽忠义纠结的一幕,其实背后有着一个阴谋!
        “三国演义”之所以叫“三国演义”,因为它演绎的主要内容是汉末曹魏、蜀汉、孙吴三国的故事。在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时候,曹魏很强大,强大到虽然在赤壁大战中被蜀汉、孙吴联手打败,但依然很强大,蜀汉很弱小,弱小到赤壁大战中还没有正式立国,而当时孙吴的势力大小在强大的曹魏和弱小的蜀汉之间,换句话说,如果关羽在华容道杀了在赤壁大战中被打败的曹魏领导曹操,弱小到还没有正式成立的蜀汉或许根本就成立不了,因为曹操死后,孙吴将迅速占有曹魏的一切,而占有了强大的曹魏的一切之后的孙吴,将变得比曹魏更强大,比曹魏更强大的孙吴将天下无敌。
      
        对这个阴谋论我是不相信的,为什么呢?
        因为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的史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明白点,华容道的一切只是小说不是历史。
        是的,不是历史,包括本章前面说过的曹操与关羽的交往,虽然很感人,但依然大都不是历史,真实的历史真的不是那样的。但许多中国人,包括许多知道历史真实的中国人依然为此而感动,为什么呢?
        因为本章前面我们说过,这是传承,这“忠义”合乎的是中国式天理人心的古老传承。
        这无关历史,但关乎传承,是人传人,心传心的传承,这是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关乎人性人心的传承。
        千百年来,我们相信它是真的;
      
        千百年来,我们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千百年来,我们希望它是真的,从心底深处希望它是真的!
        “忠义”源自人心,天理出自人心,人皆有心,人皆此心,在这场延续了千百年的心理测试中,人们倾听的都是来自心底的声音。
        是的,千百年来,中国人都知道“忠义”,从心底深处认同“忠义”,传承“忠义”,这源自“心”的“忠义”传承其实是大有着一番道理的。
        根据古老的传承,千百年来,这番道理是人所共知的,因为这番道理是写在公开出版发行的科举考试(公务员考试)指定教材四书五经中的,在四书五经中写着“忠义”与“心”的道理。
        下面我们不妨翻开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的《论语》,首先看看这里是如何谈论“忠”的?
      
        日期:2012-02-19 15:37:13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九七
        论语有云“为人谋而不忠乎”,这说的是为人办事是不是“尽心”了呢?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别人问的,是自己问的,是自己在心里问自己的。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吾日三省吾身”,说的是每天要三次乃至多次在心里反省自己,问自己,一个人需要反省需要问自己的东西当然不会少,但首要的是要问“为人谋而不忠乎”,这里的“忠”是指对事对人的态度,对事对人“尽心”的态度,中国传统中的“忠”首先是忠于自己的心,对自己对他人对事情要“尽心”。
      
        正如本章前面谈论“孝”时说过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一切“尽心”就好。
        同样道理,同样是本章前面说起过的,“义”有“宜”的意思,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的《中庸》里说“义者,宜也”,
        这说的是做到位了,做到“尽心”了也就是了,比如看到火灾,自然是该去浇水灭火,但火势太大,灭不了火,只要“尽心”就好,不用为此想不开,因为灭不了火就自己跳进去自焚,如此不合人性,就不是真的听了心底深处的声音。
        在华容道上,关羽倾听了心底深处的声音,他做出了选择,一个无愧于“忠义”的选择,在延续了千百年的关于华容道的心理测试中,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倾听了心底深处的声音,所以他们做出了选择,一个合乎“忠义”的选择。
        这是个关乎生死的决定,但却并不是个艰难的决定,只是个本能的决定,因为这是个听从“心”底深处声音而做出的决定。
        这样的决定在“三国”中是不乏例子的,刚才说了一个关羽的例子,下面再说一个与关羽有关的例子,这是一个与关羽关系密切的人听从“心”底深处声音而做出的,关于关羽的决定的例子。
      
        他知道了。
        他知道了关羽还活着。
        他知道了关羽还活着,所以他很高兴,虽然这意味着他或许活不下去了。
        那还是关羽因为兵败势穷投奔到曹操麾下的时候。
        本章前面说过,关羽在曹操麾下的时候,曹操对关羽很好,所以关羽虽然一直想离开曹操,去找自己桃园结义的兄长刘备,但也一直想在离开曹操前,找机会报答一下曹操的深情厚谊,按“财富守恒定律”,关羽的想法也很正常。
        同理,不想关羽离开的曹操很正常地不想给关羽这样的机会。
      
        但从来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尽心找,机会总是有的,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心的,这一天关羽终于找到了机会。
        机会出现在哪里呢?
        日期:2012-02-20 21:38:02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九八
        机会出现在袁绍讨伐曹操的时候,关羽迅速抓住了机会,杀了一员袁绍麾下的大将,报答了一下曹操。
        但关羽没有想到,这下麻烦大了。
        麻烦大了的倒不是关羽,而是那个前面说过的,和关羽关系密切的人。
        那个人就是刘备,就是关羽桃园三结义的兄长刘备。
        关羽给兄长刘备惹下了个大麻烦。因为当关羽杀死袁绍麾下大将的时候,刘备正巧在袁绍麾下,如同当初兵败势穷的关羽投奔到曹操麾下一样,同样当初兵败势穷的刘备投奔到了袁绍麾下。
      
      


上一页     下一页  

共有159条记录; 当前102页/共159页   

[首页]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尾页]


第102节_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在线阅读_陈士陈观水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65 t:218-2343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13c0e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