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两晋故事:末路英雄还乡的N条路径

第204节

日期:2012-06-1810:03:42
      
        3
        谈到卫玠的才学,恐怕话又长了。
        《卫玠别传》说,卫玠很小的时候就很懂得“名理”,对老庄的学问十分精通。(玠少有名理,善通庄、老。)
        名是“名称”,名字,理是“道理”。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就是强调给事物命名的重要性。
        但光有名字还很不够,事物之间的关系才是真理性的东西,如前面说到的梦,梦这个名字指代了一种睡眠中的行为,但这行为究竟具有什么性质?起源于什么?就是“理”,成了卫玠冥思苦想的东西。
        “理”是无穷无尽的,中国人说“梦”,只停留在人的情绪,思等表面(如《礼记》),西人说梦,就在灵魂和肉体的关系上去挖掘,如前面所说的苏格拉底,莎士比亚,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人,都没有穷尽梦的真理。
        我们知道,魏晋的人以谈“理”为主,而不是写。谈理的场合就是清谈场,谁在这里舌战群儒,辨无对手,谁就可以名扬四海。相反,能写的人,即使写得再好,也要低一等,以后我们会看到这一点。
        辨,可不是胡搅蛮缠,前面已经说过了,东晋的殷浩就是这样,结果受到了刘惔的侮辱,骂他是“田舍儿”。
      
        辨,需要广博的知识,尤其需要悟性,后者才是真正的才华。
        有如此才华的人,那时的人对之表示自己的崇敬,毫不吝惜,正如对“田舍儿”的侮辱也毫不吝惜一样。
        这就是精彩的魏晋。几乎是真理的一面镜子。
        卫玠就是“有如此才华的人”。
        王平子(王澄)对卫玠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听到卫玠谈理,如沐仙乐,听到要妙的地方则拍案惊奇,“绝倒于坐”。
        元朝俞德邻的《佩韦斋辑闻》说,“绝倒”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大笑,一种是因为悲哀,一种是因为叹息。(笑而绝倒;叹而绝倒;哀而绝倒。)
        他还特别提到王澄对卫玠的“绝倒”,是因为叹息。叹息什么呢?显然是卫玠的高才。
        当时的人把这事收入了魔鬼词典,条目是“卫君谈道,平子三倒。”
        “三”,大概不是说王澄倒了三次,而是倒了多次。
        王澄是何许人也?他是西晋(中朝)数一数二的人物,连他的哥哥王衍都佩服得不行,王澄评论过的人物,王衍就不再评第二次了。
        这么个人物,史书说他“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是不是的人,哪里放在眼里。
        王澄(269~312)比卫玠大17岁,现在却如此佩服他,说明了什么?
      日期:2012-06-1811:26:53
      
        魔鬼词典的这一条目流传得比较广,直到西晋末年还有人提起这事。《世说新语》还记载了关于“绝倒”的一则故事。
      
        故事说,由于西晋被胡人灭了,卫玠为了躲避战乱,从洛阳逃到了豫章(南昌),镇守南昌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大将军,名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
        二人早就是江湖上成名的人物了,大概属于黄药师和洪七公之流亚,卫玠投奔王敦,王敦当然觉得太有面子了。
        再加上王大将军也是大名士,卫玠当然也不觉得掉了自己的身份。
        于是二人相见欣然,天天谈玄论道,不亦乐乎。
        王大将军对卫玠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手下还有个大名士,名谢鲲,字幼舆,出身于大名鼎鼎的陈郡谢氏,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谢尚之父,更为大名鼎鼎的谢安的伯父。
        这时候,谢鲲在王敦府里当长史。
        王敦对谢鲲说:“想不到永嘉年间,又听到了正始年间那种清谈。如果阿平(王澄)在这里,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
        永嘉是西晋皇帝司马炽的一个年号,从307年到312年。王敦升任大将军是在建武元年(317年),永嘉年间,怎么可以说“王敦为大将军”?这是《世说新语》一误。
        “阿平若在”一句,如果是说“假如王澄还活着的话……”,就又有问题了。《资治通鉴》说王澄被王敦杀掉了,发生在永嘉六年(312年),这是永嘉最后一年,难道在这一年里王澄先死,接着卫玠才去找王敦不成?
        程炎震说卫玠在310年南行,312年五月至豫章。而且说他见到的唐修《晋书》还说,王敦说的原话是:何平叔(何晏)若在,当复绝倒。
        何晏死于249年。
        现在我们见到的《晋书》也是这样说的:敦谓鲲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
        《世说新语》采用的是《卫玠别传》:阿平若在,当复绝倒。
        对此事,余嘉锡认为:《资治通鉴》说王澄死于312年,只是个大概的说法,唐修《晋书》说是何平叔(何晏),是后人妄改。
        我个人认为,从“正始之音”这个词看,当然指的是何晏,王弼所代表的那个时代,而不是王澄王衍代表的中朝(西晋)时代,所以按逻辑来说,王敦应该指的是何晏如果还活着,当复绝倒,云云。
      


上一页    

共有204条记录; 当前204页/共204页   

[首页]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尾页]


第204节_两晋故事:末路英雄还乡的N条路径在线阅读_剑郭琴符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27 t:212-13940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1c94a 大小:4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