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卫青:一个屌丝逆袭的传奇故事 |
第232节日期:2014-08-0815:43:44
朔方筑城之事逐渐步入正轨,公孙敖以骑郎身份和苏建同赴塞北。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皇帝便命卫青继续训练汉军,霍去病也成了一名羽林骑郎,追随舅舅卫青左右。 霍去病真是军事天才,但凡与军队相关的事情,无不一学就会,一点就通。有皇帝姨父和将军舅舅,少年骑郎不免无所顾忌,时常不将领军校尉放在眼里,自己就指挥调动新军玩起了攻防演练的游戏,皇帝也不见怪,索性让他自己挑选了一批羽林、期门军中的佼佼者作为部属,将偌大个上林苑都划成霍去病的练兵场。 皇帝对霍去病道:“朕的上林苑,曾是你舅舅卫青练兵之所,朕的车骑将军,朕的数万骑兵,都是在这里起步的,今日朕也给你霍去病这样一片天空,朕要看着你一飞冲天。” 霍去病大咧咧地一笑:“陛下就放心吧,臣不但要一飞冲天,还要为陛下荡平匈奴,生擒敌酋。” 皇帝:“汉家男儿,生当应有此志,壮哉,霍去病。” 有了霍去病,卫青清闲了许多,在夫人曹璇的主持下,卫青也不能免俗,纳了一房妾室,正是夫人曹璇当年的陪嫁丫鬟,都是故人,少了许多尴尬。很快一妻一妾都有了身孕,卫青沉浸在幸福之中。 朝中人事也有了很大变动,御使大夫张欧被罢免,取而代之的是公孙弘。 匈奴那边,新立的伊稚斜单于也慢慢肃清了军臣单于的旧臣,坐稳了单于宝座,对于汉军攻占河南的举动,他非常愤怒,继而迁怒于和亲公主,数以百计的汉朝宫人丫鬟被拖到单于王帐,受尽凌辱后抛去喂了恶犬,就连大汉皇帝亲封的公主也不能幸免于难,在饱受匈奴贵族羞辱后又分给了伊稚斜的心腹大将,伊稚斜无耻的大喊:“弟兄们,你们也尝尝汉朝公主的味道。” 对于这一切,中行说冷眼旁观,不置一词。同胞受难,他也做不到无动于衷,但是仇恨彻底蒙蔽了他的双眼,汉朝越是受辱他越是高兴。 伊稚斜当然不会安于现状,很快,他的手下人也按捺不住了,纷纷要求向汉朝开战,名为开战实为抢劫,这是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如同他们打猎和放牧一样,不过这次不同的是伊稚斜单于在开始抢劫之前进行了相关部署。 伊稚斜:“我大匈奴控弦骑射之士数十万,威震草原大漠,可是在先王的时代,却屡屡被一个叫卫青的无名小辈打败,损兵折将不说,还丢了水草丰美的河套草原,这是我大匈奴的耻辱,今天,我伊稚斜单于,要带领你们,我大匈奴最勇敢的勇士们,去越过长城,杀光汉人。” 底下一片嗷嗷的叫声夹杂着贪婪的口号:“杀汉人,抢汉女。” 伊稚斜伸手示意安静下来,继续说道:“我们的先王实在太过懦弱,对汉人太过仁慈,我伊稚斜单于,将让汉人见识到什么是长生天的子孙,什么是草原上的狼。” 伊稚斜决定猛攻汉朝,除了报河套被夺之仇,还有经济原因,篡位之后他大肆封赏拥戴他的有功之臣,耗费掉了大半库存,急需补充,同时,草原上的冬天就要来临,要熬过漫长的寒冬必须做好储备工作。草原,充满了未知因素,也许一夜之间,匈奴人就会断了生计。 此时的匈奴,已经征服了月氏国和东胡人,月氏国被迫举国逃亡,向遥远的西北方迁徙,东胡人分裂成了三个部落,全部向匈奴俯首称臣,但是无论是月氏还是东胡,都有着和匈奴一样的生活、生产习惯,从他们身上匈奴人榨不出油水,矛头最终还是要指向富饶的汉朝。 伊稚斜不知道,这个时候,在离他不远的眼皮底下,还有汉朝人,那便是十三年前从长安出发,打算穿越匈奴疆域,去联络月氏国的汉使张骞。 张骞一行百余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月氏人的下落,来到他们的新家园,无奈,经历了数十年的颠沛流离,他们已经淡忘了仇恨,对于当下的生活也感到满意,不愿和在于匈奴为敌。月氏国王款待了汉使一行,对于结成联盟一事却避而不谈。失望之余,张骞无奈返回大汉。 大月氏举族迁徙,奔波数十年,最终落脚在了位于现今中亚的阿姆河流域。张骞苦苦寻找月氏国的时候,一路向西,到达了如今的阿富汉、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撒马尔罕等地,还了解了不少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从月氏国到汉朝,相隔万里,张骞回来的时候打算取道西域,西域诸国都受制于匈奴,张骞为了避开匈奴人不得不绕道西行,一路上见识了西域的广袤无垠,经过了大大小小的数十个国家,其间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张骞大开眼界。 回来的路同样艰难,接近匈奴地界的时候张骞一行又被发现了,匈奴人一番追杀,仅剩的人马也消耗殆尽,只有张骞和一个匈奴向导堂邑父辈匈奴俘虏。 这是一个匈奴小部落,张骞亮明身份,无奈无人理会,匈奴只是将他们当作奴隶,以供驱使。 张骞日夜寻找逃脱的机会,堂邑父虽为匈奴种姓,但也心向汉朝,二人假装安分,趁着匈奴的些许人松懈,盗得两匹马便向南逃走,两人一路昼伏夜出,小心避开匈奴营地,一路上吃草根,挖鼠窝,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汉朝边城在望。 上谷城下,张骞从怀中取出已经被磨得光秃秃的汉使节令,高声道:“汉使张骞,奉旨出使大月氏国,历时十三年,今回国复命。” 张骞的大名早已被人们所遗忘,但是人们没有忘记,十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勇士毛遂自荐,自愿出使外域,十数年来毫无音讯,生死不明,日常闲谈之时,有人提起,众人以为早已遭遇不测,不禁唏嘘。 此时的张骞、堂邑父二人早已衣衫褴褛,形销骨立、骨瘦如柴,从面相上已经分布清是汉人还是匈奴人。凿空探路实属不易,十三载后归来令人震撼,守城军士不敢怠慢,一边迎接他们入城一边上报城守。 城守和郡司马匆匆赶到,接过张骞手中的节令仔细辨认,果然真是汉使,二人大惊,起身对张骞长揖行礼,道:“汉使张骞,出塞十三载,回归故国,实在令人敬佩,请受一拜!” 张骞激动得老泪纵横,话都说不出来。 城守立即将此事上报朝廷,一边安排张骞主仆二人洗漱更衣。张骞、堂邑父两人吃尽苦头,终得成就传奇。 回归故国,才能踏踏实实睡上一觉,翌日,城守率大小官员亲自将张骞二人送到城外,一驾轺车,六名骑士,送张骞会京城。 张骞归来的消息震惊朝野,皇帝得报骤然起身,连连说道:“张骞回来,张骞回来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当即下诏,封张骞为博望侯,赏赐两千金。 张骞归国,潜心绘制了一幅地图,将详细3见闻一一说与皇帝,皇帝连连感慨天地之广大。后来是商人们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广袤的戈壁沙漠,来到位于西方的中东和欧洲,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张欧被免职后,接任御使大夫一职的是公孙弘,公孙弘从山野中的一介平民,最终位列三公,其经历亦可谓传奇。 御使大夫和丞相、太尉合称三公,汉武帝的舅舅武安侯田蚡曾任太尉一职,其后升任丞相,太尉的位置便一直空缺,所以虽有三公之说,但实际上只有丞相和御使大夫。当下任丞相的是平棘侯薛泽,薛泽是高祖功臣广平侯薛欧的孙子,笃信黄老之说,为人四平八稳,为政亦十分平庸,为皇帝所不喜,但其在朝中人缘又非常好,所以当丞相也有些日子了。皇帝疏远薛泽,公孙弘就自然成了实际上的首辅大臣,最为皇帝看重。 御使大夫的职责是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一旦为皇帝所倚重,在朝中发挥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汉武帝生性刚强,朝中事务大多独断专行,但作为一代明君,他又深谙驭下之道,虽然好大喜功,但也重视直言敢谏之士,公孙弘就是摸准了皇帝的这一特点,屡屡就时事发表不同意见。眼下汉庭修建茂陵,又经略西南,耗费颇多,再加上修筑朔方城,更是财政吃紧,于是公孙弘就屡屡上疏:“臣以为,以中原疲敝不堪为代价,供养西南,朔方无用之地,得不偿失,请陛下下诏废止。” 日期:2014-08-0815:44:06 彼时首倡修筑朔方的主父偃已经被诛杀,皇帝边让另一位持支持态度的大臣朱买臣反驳公孙弘,朱买臣洋洋洒洒数千言,就设置朔方郡,筑城高墙坚城的意义向公孙弘提了十个问题。公孙弘长于行政,受宠是因为善于揣摩皇帝心思,对军事战略不甚了了,面对朱买臣的十个问题无言以对,不得已向皇帝请罪:“臣乃崤山以东的乡鄙之人,才疏学浅,不明白设置朔方的种种好处,请陛下降罪。” 皇帝哈哈大笑道:“御使大夫明知朕意,却能直言数谏,足见铮铮铁骨,为国尽忠之心,何罪之有啊?” 公孙弘见皇帝吃这一套,接着说道:“设置朔方所带来的便利臣已经知晓,但是西南夷、苍海之地却并无诸多好处,请陛下废止苍海建置,集中财力物力经营朔方。” 皇帝思虑再三,觉得公孙弘言之有理,遂同意其意见,放弃经营西南的一系列举措,只设南夷、夜郎两县和一个都尉,又令健为郡自行召集民夫士卒保障安全,完善地方建置,以便朝廷集中力量完成朔方郡城,同时,为了朔方城不至于孤悬塞外,太过单薄,又在云中和朔方之间设置了五原郡。 |
第232节_卫青:一个屌丝逆袭的传奇故事在线阅读_某某某某某网友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229 t:211-36732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04fc1 大小:7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