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拿破仑时代 |
第14章尽管英
国人不喜欢阿登纳和他的基民盟,却不能不注意到它在本占区内日益扩大的 影响,以顺利推行占领政策。很明显,英国人必须依靠德国人,也必须让德 国人适应民主政治,自己管理自己。他们不能不面对基民盟崛起的现实,也 不能再忽视它的领导人阿登纳。 1946 年2 月,英国军政府宣布,它将在它的占领区内成立一个由德国人 组成的“协商委员会”(即通称的咨询委员会),由政党、工会、行政、文 化、社会、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代表组成。这只是一个没有决定权力的咨询 机构,在32 名成员之中,政党代表有8 名。基督教民主联盟指派了阿登纳和 来自伍佩尔塔尔的奥托·施密特作为咨询委员会的成员。社会民主党方面则 派出了库特·舒马赫。这样,战后德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重要人物的相遇不 可避免。 在第一次富有戏剧性的碰面会上,英国人对待两党的态度泾渭分明。1946 年的3 月6 日.英占区咨询委员会在旧汉堡陆军总司令部举行了隆重的开幕 式。咨询委员会成员们率先到会。之后,英军司令官和占领区军事长官、空 军元帅肖尔托·道格拉斯爵士在震耳的鼓声与喇叭声中出席会议。鼓乐之后, 北莱茵省省委员会主席、省长勒尔一一介绍咨询委员会的成员。 第一个被介绍的是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库特·舒马赫。勒尔着重介绍了 舒马赫在纳粹时期为抨击纳粹而作出的巨大努力与付出的巨大代价,向人们 展示他光荣的过去。肖尔托·道格拉斯爵士与舒马赫博士彼此长时间的亲切 问候,格外引人注目。到了介绍阿登纳时,英国人则明显冷淡多了,时间也 很短。阿登纳自己精确地计算了一下,只有1 分零45 秒。 以反德出名的道格拉斯也许是有意想奚落一下有帝国工作背景的阿登 纳,他漫不经意走到阿登纳眼前,趾高气扬地问:“市长先生,你的政治背 景如何?” 阿登纳怒从心起,板着面孔,毫无表情地一字一顿地答道:“哦,我只 是在1917 年当上了科隆市长:后来, 1933 年纳粹认为我政治上不可靠, 罢了我的官:1945 年3 月,美国人复了我的职;同年10 月,英国人说我不 称职,又把我撵走。因此我靠这些现在进了占领区参议会!” 所有的人都听到了阿登纳的回答,肖尔托·道格拉斯爵士十分惊愕。这 个插曲给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没过多久,伦敦的《每日电讯报》报道 了这次活动,当然,阿登纳的回答经媒体大加渲染了一番之后,令人印象深 刻。 当天晚上,在下萨克森德国社会民主党著名人物,当时的汉诺威省省长 欣里希·威廉·科普夫的搓合下,阿登纳和舒马赫举行了第一次会谈。两人 讨论了国内粮食情况,也讨论了关于工业设备的拆除问题。在这些方面,舒 马赫的态度让阿登纳感到两党似乎有着合作的基础。但是舒马赫却在讨论的 最后一刻提出了阿登纳根本不可能让步的一个问题:让阿登纳接受社民党的 领导,承认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全德的领导地位。虽然社民党的力量强大、基 民盟发展的未来前景尚不明朗,但阿登纳却毫不相让。他正色地告诉舒马赫: “尽管基督教民主联盟是一个新近才成立的新党,但它决不会放弃自己的原 则和独立性。就目前来看,虽然社民党可以算作是全德最大的党,但是,今 后的发展却未必。究竟哪一个党的力量强大,将由最终的选举来作出结论。” 就这样,谈判最终告吹,不欢而散。 基民盟与社民党的争夺与冲突从此开始,社民党的强大和舒马赫以势压 人,并不意味处于劣势的基民盟会永远处于下风。阿登纳虽然年事已高,却 总是信心十足、精神百倍地奔走于各处,发表演说,向德国人民力陈基民盟 的政治主张。盟国渐渐重视阿登纳,对基民盟的发展速度也另眼相观。随着 国际形势的变化,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都不能不对占领政策重新估计。 这样,对阿登纳和舒马赫、对基民盟和社民党来说,情况渐渐发生逆转,主 张以基督教原则和西方民主观念为建国基础的阿登纳和基民盟,在西方人眼 里变得亲切起来。 分道扬镳 “..不久前还被盟国胜利的光辉照亮的舞台蒙上 了一层阴影。谁也不知道,苏饿和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即将 搞些什么花样,或者说,它们的扩张计划和意图的界限— —如果说有界限的话——究竟在哪里..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 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慕已经落下来了..” ——1946 年3 月5 日丘吉尔《和平砥柱》演说 战败国的命运首先取决于战胜国对它的安排,但是,随着战胜国家之间 关系的变化,使得本来错综复杂的德国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这样,德国人的 命运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战后大国在欧洲的争夺中。 战后德国舞台的第一幕,是由四大战胜国美、英、法、苏演出的,演出 的主旋律是改造德国。改造的目标是“四D”,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 工业化和民主化,这四个词在英语中均以“D”字母开头,并在雅尔塔和波茨 坦得到各战胜国的一致确认。但是,各大国的分区占领却使得实际的占领政 策比起初的预想有很大的不同,“四D”落实到各占领区,其意义和做法又 有很大的区别。 在囚个占领国中,美国人对待败敌德国的态度和政策是极为独特的。在 大战的尾声中美国宣称将在欧洲战事结束后两年内退回美洲大陆。因此,美 国人喜欢推行的是自己的思想观念,认为思想的影响才是深遗的。它主张惩 罚和改造并举,最终使德国人转而接受征服者和它新主人的政治思想。 英、法、俄国人对美国人想通过全面改造来恢复战败德国的做法颇有异 议。1945 年4 月美占区主持军管事务的卢修斯·杜比格农·克莱将军在记者 招待会上宣布:“我们不是到这里来投机谋利的。”但要让其它三国这样做 显然是不可能。美国在大西洋彼岸,美国人可以一走了之,欧洲各国却不能 这样做,它们费了好大劲才打败德国人,他们不能再次任由德国在欧洲肆意 横行。因此,英、法、俄三国对待战败德国的态度要比美国人实际得多,注 重落实有限度的目标,在德国长期待下去。而不是像美国人那样空谈人的改 造和理想。 正如《曼彻斯特卫报》老资格的记者特伦斯·沓里蒂所说的那样,英国 人不容易发怒,但更不容易宽恕别人。他们同德国人有一大笔帐要算。德国 人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每次都耗尽了英国人的人力和财富,这些财富都是 大英帝国几十年、几百年苦心经营的结果。况且自俾斯麦时代以来,德国一 直是英国在欧洲和国际市场上最强劲的工业竞争对手,这次德国被彻底打 败、无条件投降,正是英国在多年来一直求之不得的大好机会。英国必须借 此机会向德国讨还它过去的损失,把德国降为欧洲政治舞台上第三或是第四 等的国家,伤尽德国的元气,使它无法同自己进行贸易竞争。由于英国人直 接控制了鲁尔的工业,因而它完全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法德之间要清算的东西就更多了,德国人更给法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 记忆:在1870—1945 年这短短的75 年间,法国三次遭德国人侵,两次战败 投降。这一次,一向耀武扬威的德国终于被打翻在地,法国人要做的就只有 一件:踏上一只脚,使它永远不能翻身。只有这样才能平法国人为法兰西报 仇的雪耻之心。法国人的信念是,谁也无法改变德国人,因此只能彻底压服 德国人:德国必须保持分裂状态,还必须剥夺其一切权力,使它对巴黎俯首 帖耳。法国人的对德政策可以说是最为强硬,他们迫不急待地要从军事占领 中大捞油水。他们以赔偿为名,占毗邻地利之便,动用了一切交通工具,拿 走一切可以拿的东西。更有甚者,法国人策划着在政治上分割德国,它要求 分离莱茵兰,鲁尔地区实行国际共管,并使萨尔在经济上与法国合并,在政 治上与法国保持特殊关系。 至于俄国人,则把德国看作是西方进攻苏联的桥头堡。首先他们要保持 对所占地区的严格控制。在向德国讨还战争赔偿方面,俄国人的做法与法国 人类似,他们在自己的占领区内,从抽水马桶到整座工厂,凡能拆卸的东西 统统都运回苏联。也许本来他们也希望像法国人那样分割肢解德国,但很快 他们就发现在全德成立一个他们可以对其发挥影响力的中央政府似乎更为有 利。俄国人改变了主意,这成为后来俄国对德政策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也许单从处理战败国的角度四大国各自的做法并不算是什么,但是,德 国的地位在欧洲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样一来,各个国家对于其它国家对德国 的处理办法及其对德造成的影响就不能不警觉。任何国家都不能容忍他国的 做法影响到本国的在德利益。四大战胜国为此吵吵嚷嚷,连开数次外长会议① 都不能协调分歧,反而越谈越谈不拢。 |
第14章_拿破仑时代在线阅读_[法]乔治·勒费弗尔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854 t:216-2042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调用缓存:54da7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