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
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太平梦——我的五代生涯 |
第255节日期:2013-06-2622:16:20
————————————————正文———————————————— (续上) 李嗣昭没能完成战略任务,王郜便只能指望王处直击退来犯之敌了。王处直也不敢大意,又是加高城墙,又是修筑栅栏,层层布防,积极防御,号召全军誓死要将张存敬挡于定州城外,不让他踏进城内半步——这情势也不算太坏吧?外行指挥内行的事,却又来了。眼见王处直忙得脚不点地,累得嗓子沙哑,眼睛红如兔子,义武军孔目官梁汶,也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竟在王郜耳边猛吹了一股邪风:“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李可举、王镕纠集卢龙军、成德军近三十万,易州(今河北易县)城都被刘仁恭老鼠一般穴地攻破,当时,老帅(指王处存)手下不足五千义武军,不也主动出击,一战而胜了?今日城外张存敬不过三万兵马,且远道而来,纯属疲惫之师,军需粮草也定然难于为继,我军有十数万之众,怎么却反而闭门不战、龟缩城里呢?这话传出去,义武军威名何存?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况且,刘仁恭也已派其二儿子刘守光,领着数万援军往定州赶来了,实力对比,义武军明显占优呐!” 很显然,梁汶这话算得上是标准的一派胡言。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把十五前的老黄历拿出来乱翻,仗能这样打吗?这不是害人吗?然而就这通胡言,王郜竟深以为然。也许在王郜看来,与其天天在城里担惊受怕、忙五忙六,还不如打个猛仗,做笔一锤子买卖,是胜是败、是死是活,片刻见分晓、省心又省时。他居然勒逼着王处直去开城迎战,而且,不等刘守光领着援军赶到。 日期:2013-06-2622:16:57 光化三年的十月底,王处直被逼无奈,只好领兵出城,去和张存敬打野战。这一打,义武军就亏大发了。人数占优顶什么用?义武军十多年没打过仗了,张存敬天天在打仗,新兵蛋子和老兵油子作较量,根本不可能有悬念。最后,义武军死伤过半,命大的只得拥簇着王处直,仓惶不堪地退回定州。 王处直退回到城里,正想跟那个盲目冒进的侄儿理论理论,却发现王郜跑掉了。一打听,原来他听说了义武军惨败的消息,便极不义气地先行一步,逃到河东李克用那里去了。侄儿跑掉了,留下这烂摊子也只能王处直来收拾,王处直便边安抚军心,边继续在城里布防,却也不知道自己前路在何方了。 这也没几天,朱全忠便耀武扬威地到了城外,差人向王处直喊话了。王处直只好登上城门楼子,跟他回话:“义武军自德宗朝张孝忠以来,一直忠心朝廷,以保境安民为己任。家兄更有‘勤王倡义功排第一’的美誉。多年来咱们与你朱公,也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你何故大动兵戈,犯我易定?” “何故大动兵戈?”朱全忠说道:“你跟李克用这犯我中原的沙陀贼搅到一起,罪还不够大?” “天地良心。”王处直道,“易定与河东齿唇相依,家兄和晋王又是儿女亲家,这跑得近一点,人之常情而已。如朱公愿意就此休兵,我也愿意效仿王镕,与河东断交。城外一仗,本是孔目官梁汶挑起,我定奉上他的人头,以向朱公谢罪,再奉绢帛十万,用于劳军。往后,义武军也定与朱公世代修好,唯你朱公是尊……” 朱全忠愿意接受王处直的求和吗?当然。道理和他对待王镕时一样。 日期:2013-06-2622:17:55 而这边王处直都求和了,那边赶过来准备帮忙的刘守光,就命运悲惨了。卢龙军跑到易水边时(对,就那个“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易水),再次遭到了朱全忠的伏击,当然,这回打伏击的不是葛从周,而是张存敬了,又一次斩杀卢龙军将士达六万之众…… 唉!小福祺你想想,在这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卢龙军在刘仁恭这条白眼狼的瞎折腾之下,共计有多少将士不幸殒命于疆场了?整个幽州区,几乎家家都有亲人战死,孤儿寡母、丧子老人遍地可见。而特别遗憾的是,刘仁恭根本没有过收手的打算! 对朱全忠而言,再次砍杀掉近数万卢龙军后,换来的收获那是相当巨大:刘仁恭被打怕了,王镕和王处直又都乖乖臣服了,河北四镇三人,不全部被搞定了吗?比起这个收获,那三十多万绢帛,还算个什么呀? (待续) 日期:2013-06-2722:08:56 ————————————————正文———————————————— (续上) 可也就在朱全忠搞定了河北三人,正谋划下一步动作的时候,他迎来了刘季述的干儿子刘希度以及供奉官李奉本,然后,他就听到了唐昭宗被废黜的消息,更接到了刘季述许诺的所谓“禅让”这张空头银票。 朱全忠动心了吗?我不知道。估计他的心里,起码也要“格登”一下。毕竟比起崔胤许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来,“禅让”更具有异样的诱惑力呐!十几年前他曾经在大明宫里,远远地观看过黄巢的登基大典,那次远观到底带又了他怎样的心理冲击呢?我同样无从知晓。 日期:2013-06-2722:10:00 因为这“格登”一下,朱全忠这位从来不会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的砀山无赖,竟第一次显出了犹豫。赶紧找来底下人商议,底下人的态度倒也很难得地基本一致:朝廷里的事,与我们藩镇有何相干?管他李晔还是李缜当皇帝,反正都不会对咱们指手划脚,有空功夫管这闲事,还不如抓紧时间,想想怎样对付李克用为好。 不过朱全忠手下不是没有明白人。有个叫李振的属下便力排众议:“朝廷生出如此大的变故,主公岂能袖手不管?刘季述他们何许人也?干出‘百岁奴事三岁主’此等大逆不道之事的奸佞竖阉而已!主公可知他又是否向李克用、李茂贞等人,同样许过禅让的承诺?他们将太阿之柄胡乱授人,必致天下大乱。主公如连此等阉货都不作讨伐,往后又何以号令天下诸侯?您还记得光启年间李克用反对朱玫拥立新帝之事吧,倘若这回他或者李茂贞,再赶在主公您的前头,剪除奸宦拔乱返正,天下大权,必将旁落……” 日期:2013-06-2722:11:03 李振是谁呢?简短说两句。李振字兴绪,一代名臣李抱真的曾孙,也算得上是一位世家子弟。这世家子弟何以当了朱全忠的下属呢?原来,李振早些年也读过不少书,却屡试不第,不得已之下只好投军,仗着祖荫,倒也一路升迁,官至金吾卫将军。后来朝廷任命他为台州刺史,赴任途中,浙东却正好出了董昌僭越一事,无法成行,遂中途改道,跑汴州投靠了朱全忠。其时,已官至天平军节度副使。当然,作为一个世受皇恩的朝廷命官,跑到一方藩镇底下,甘心情愿地伏小认低以谋求富贵,李振的为人,也可想而知了。 也正是李振这番话,让朱全忠猛然警醒过来:可不是吗?大唐皇帝哪怕再没用,那也是名义上的天子!返正最大的意义,即在于你可以高竖起公理与正义的大旗,在天下人面前树立起光辉形象。无论你以后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想……“受禅”,这都是一个天赐良机! 朱全忠不再犹豫,果断地派李振和一名叫蒋玄晖的亲兵都将,领一骠人赶往长安,与崔胤一起商讨返正之事,然后拔营起程,心满意足地返回汴州。 然而,朱全忠虽然选择了返正,内心深处却再也抵御不住“禅让”的巨大诱惑了。刘季述是位不能生养的宦官,但他的空头银票,却像一枚种子一样,熨熨贴贴地播进了朱全忠的心里;合适的种子碰上合适的土壤,稍稍过些时日,便会长成一个可怕的怪胎了。 |
第255节_太平梦——我的五代生涯在线阅读_淡淡雨后茶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52 t:212-12590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60b2b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