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言情小说 | [都市小说] | 玄幻小说 | 武侠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军事 | 网游小说 | 名著杂志 | 小说排行榜 | 完本小说
  关键字: 热门搜索: 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网站首页 > 都市小说 > 我的侦探路

第66节

1989年11月25日清晨,那是一个令人心碎、令人肠断、令人刻骨铭心的场面。按照小孟骁生前的遗愿,在我们家长和亲人的陪伴下,灵车载着他的遗体,来到了宁山路小学,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告别。校长、老师和许多班级的同学们,在校门口摆放着用一朵朵纯净素洁的小白花组成的大花圈,等待着他们亲切的称为“智慧星”的好同学小孟骁最后一次来到他们中间。
      
        灵车缓缓地驶来,慢慢的停下,然后是震颤人心的灵车鸣笛声,它在告慰静卧在灵车里的孟骁,已经来到了你心中的圣地。
        当我抱着孟骁的遗像,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下灵车时,校长、老师和同学们一齐拥上来,整个校园骤然响起了一片哭声:“孟骁啊,孟骁,你怎么走了?”“孟骁呀,你不该走啊!我们想你呀!”“孟骁啊,孟骁,我们永远爱你!……”悲痛的哭泣夹杂着一声声稚气的呼唤,撕扯得人心碎裂。孟骁班级的同学,把孟骁的遗像抱到学校准备好的送灵大客车上,客车徐徐开动。同学们打开一扇扇车窗,把孟骁的遗像举到窗外,让他从各个角度再望一眼学校。每当将遗像举出窗口一次,孩子们就哭喊:“孟骁,再看一眼学校吧!”
      
        遗愿深深,别情绵绵。
        灵车徐徐开动,渐渐远行,带走了我的希望,也带走了我的心……
        (注:省教委、团市委领导在小孟骁住院期间,前往医院看望并慰问了病中的小孟骁。《沈阳日报》、《辽宁日报》、《小学生报》、《读者文摘》等报刊报道了小孟骁的感人事迹,他与病魔抗争顽强不息的精神,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后记(1)
      
        当我将为此书收笔的时候,并不是如释重负般的轻松快乐,反之,心中仍有一种沉重的感觉。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人生历程写出来?除了通过本书能够为读者搭建一个认识中国私人侦探的平台外,我想可能还会有更深层的原因和理由吧!
        早在1998年底,“美国远东经济评论”一位女记者来沈采访我,采访结束那天,她又通过翻译邀请我在她下榻的新世界大酒店就餐。席间我们用不同的语言沟通各自的成长历程,将来的发展目标,在友好的谈话气氛中我流露了写书的想法,不想无意的谈话写入了她的采访文章中,此文又经上海译报翻译转载,写书的事便成了后来许多传媒采访时的访谈内容之一,无奈我只好硬着头皮将此想法付诸实施,可写一本书对我来说谈何容易,文学水平有限不说,可我既想亲自动笔又要力求完美,这可是难上加难啦!由于探案工作烦忙,写的时间远远不如撂的时间长,因此这一写就是四、五年的时间,有些想一睹此书风采的朋友们都等烦了。今天,我终于能松口气把《我的侦探路》奉献给关注此书的朋友和广大的读者们了……
      
        完成了《我的侦探路》是不是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还不敢说,成功背后深藏着的苦涩,今天也许算不了什么了;可使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是那么多曾经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如果说我算一个成功者,我的功劳应该属于他们而不属于我。在此最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我创办侦探所之初,得到了区委书记邹本泉,市人大副主任李剑云等领导的支持,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我在中国创办私人侦探机构的夙愿才会得以实现。在此我要郑重的感谢他们。我还要感谢我的老领导沈阳市检察院的张福礼检察长,是在他的关心支持下,我开辟的侦探事业才得以发展下去。
      
        没有重金厚礼相答谢,我只能以此书作为对关心并支持我创办侦探所的领导们的一种回报。没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就没有我的侦探路,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事业上的成功。
        我更应该以此书去缅怀已故的市人大副主任李剑云先生。李剑云先生是我国公安司法工作的专家,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任东北革命根据地时期通化市公安局局长,是我党“二八平暴”的指挥者,他建国后一直从事公安、检察工作直至担任沈阳市人大副主任。剑云先生生前对我和我的侦探所如慈父般关心呵护。在我的创业之初先生就带着我拜访了公、检、法的三个主要领导人,先生希望他们从法律政策上对我予以指导,在业务工作的开展上予以支持。无论是遇到了艰难险阻,还是举步维艰的时刻,先生总会出现在我的面前,鼓励支持着我。至今我仍记得先生亲自带我到市长家做客的情形。他对我说:我年事已高,我把这些领导介绍给你以便你今后在工作需要之时自行联络。他无时不关心克顿侦探所的发展状况,他一旦能抽出时间,就会来侦探所看一看,问一问发展情况。在他病重期间,他仍不忘对我的关心,他嘱咐我,无论多么险阻,都应将侦探路坚持下去,听说我要写书,总结我的侦探生涯,他主动要为我的书作序,只可惜此书未成,他已仙逝……
      
        当我完成此书的时候,又传来了克顿侦探所老侦探张国泰辞世的噩耗,本书中《老侦探智斗“阿庆嫂”》、《车祸背后的冤屈》等案例中,他的角色在我的脑海里更鲜活了,但愿此书能捎去对他神魂的一丝慰藉。
        张国泰同志是老公安出身,在克顿侦探所应算*,但我对他的要求仍然是严格的,记得每次我都会把艰巨的探案任务交给他,并责令他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马上一个立正回答我:“保证完成任务。”我们如同在戏中对台词。在背后他常对年青侦探说:宁给好汉牵马追蹬,不给人懒汉当祖宗,咱们就是冲着老板干的。他探案成功后的豪饮,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在调查案件中的智慧和经验留给了后来人。
      
        复杂的社会荆棘中每一条路都是人们自己开辟的;我为我的侦探路而欣慰,我为我的侦探路而自豪。
        我的克顿侦探所时至今日探案愈千起之多,当然其中还有很多更典型、更精彩,甚至鲜为人知的案件应该奉献给关注中国私人侦探事业的人们,奉献给喜欢当代福尔摩斯的读者。可是,由于私人侦探守密的原则,也是由于一些典型案例,案件本身的特殊性和案件中人物的特殊性,它需要一个历史的沉淀过程。
        本书中除人生轨迹外,讲述的仅仅是一些成功案例,也就是说只有过五关斩六将,没谈走麦城。其实私人侦探的探案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许多委托人、委托单位都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求助我们,失败案件是再所难免的。探案中的各种风险和个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也是再所难免的。也许到了某一天,我会把这些也讲述给读者朋友们!
        许许多多的人只是通过传媒知道了我的名字和克顿侦探所,但他们很想更深层次的去认识我,通过我了解私人侦探的探案生活,因此我把这部近乎于人生历程总结的书奉献给广大读者,奉献给关注私人侦探行业发展的人们,奉献给关心支持热爱中国私人侦探事业的人们。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传媒机构十多年来对中国私人侦探的精心呵护,没有他们的鸣锣开道就没有中国私人侦探目前行业规模的大发展。
      
      后记(2)
      
        在此书中,我更要感谢曾经配合我探案的几个女侦探,此书虽不能写入她们的故事留下她们的名字,但她们在我心中永远是美好的。
        不知不觉中我已停下手中的笔,走下床头推开窗子,我看到宇宙太空繁星闪烁,一轮明月将圆。望着天空中宛如银河的星系,我终于找到了最亮最亮的那一颗。啊,美丽的宇宙苍穹,我的生命最终将属于你!
        ﹙由于本书所选案例时间不同,各章写作时间不同,应遵循当时的社会背景去阅读。本书均为真实案例,为保护我的委托人的隐私,案例中的人名均为虚构,请读者切勿对号入座。﹚
      


上一页    

共有66条记录; 当前66页/共66页   

[首页]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尾页]


第66节_我的侦探路在线阅读_孟广刚
站内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xg-144 t:212-71557]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856号      手机版
创建缓存:91716 大小:6K
缓存保留时间:144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