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节
高天流云A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1-05-25 17:24:03
连载(1879)
在这种奖惩条例的震慑下,赵构如愿以偿地从内陆河南省的商丘,搬到了淮南的扬州城,紧紧地靠在了长江边上。
这个过程里还真没人再敢说怪话。这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强力政府很适合他,对人民就是该狠一些!这个观点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一年半之后,那件让他魂飞魄散的事发生之后,他才会明白一个真理——哪怕你是位至高无上的帝王,也不能太欺负人了!
而这时,有长江之天险,扬州之繁华,既安全又享受,他真的像是梦回汴京,又找到了从前生活的影子。这种好日子持续了差不多10个月,在这10个月里,不止是他,几乎整个中原北方都相对地平静安宁,之所以这样,完全依赖于一个人。
宗泽。
他全心全意地经营着开封城,在极短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奇迹。他竟然让废墟一样的开封城变成了空前强大的堡垒,不仅足以自保,还辐射了整个两河敌占区,和女真人在每一个角落里争锋,居然几乎每战必胜。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要知道仅仅在一年前,金军还轻松地灭亡了宋朝。
宗泽在六月一日到达的开封城,他看见的是断壁残垣一片瓦砾的街市,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的城防,大白天里盗贼随处可见,老百姓没吃没穿,这是座废城、死城。
并且就在200里之外的黄河边上,金军一直驻扎着,那像一把屠刀时刻悬在开封人的头顶上,随时都会砍下来。
还有比这更糟的情况吗?宗泽就在这种绝境里振作,他深信自己的民族是强大的,只要当政的人理智些、稍微的勇敢点,奇迹一定会出现。
他先是抓了几个知名的盗贼,宣布从此以后,恢复宋朝律法,敢偷抢犯罪的,不管赃物是多少,一律军法从事。
也就是砍头。
宗泽说到做到,几颗血淋淋的人头落地,开封城的秩序立即恢复。接着他建设城防,在开封四城各处修补战械重建敌楼,额外造了1200多辆战车。之后他走出城墙,到了郊区野外。两次东京保卫战里有一个非常沉痛的教训,就是宋朝每次都是第一时间丢了城外的设施。
宗泽在城外险峻地段构筑了24个防御点,和开封城本身的防御有机联合,从郊区就筑起了第一道防线。做完了这些,宗泽仍然不满意。
连载(1880)
他想着黄河,黄河是开封城唯一的北方天险,没有它开封就只剩下了几道人工城墙而已。那么必须要夺回黄河。
可他手里没有兵。这是再严重不过的现实了,他没法向赵构申请,御营的兵力绝不会调给他一兵一卒。那么召募,可是用什么呢,当兵吃粮拿饷,他是既没钱也没粮。退一万步讲,他有,民间的兵也对宋朝不感冒,保家卫国靠自己,为什么要投靠不靠谱的宋朝?
这时在开封的周边,说是民兵也好,盗贼也好,这种民间武装壮大得惊人,动辄几十万人聚集在一起。比如活动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县)一带,号称拥众几十万人的王善;活动在淮水区域内,约有七万人的王再兴、李贵;洛阳附近,拥众三十万的没角牛杨进。这些人都在乱世中迅速崛起,每一个都很不简单,并且有个共同点。
他们厌恶宋朝,别说让他们归顺了,像王善,他会主动带人到开封城打劫。
几十万的部队冲向了一片废墟,刚刚重建的开封城,要宗泽怎么办。逃,还是战,两者都不现实,而在这两者之间,宗泽选择了相信。他信自己的理念不会错,信自己的民族不会错。为此,他单人独骑出发,向王善的部队迎了上去。
他对王善说,朝廷危亡,国家大难,这时如果有一两个像你这样的人挺身而出,金国就不会猖獗。这是你临危立功的机会,希望你能把握。
这话很高深吗,很煽情吗,在我来看一点都不。宗泽只是说了实话,说出了他的希望,而王善的反应是剧烈的,他立即跪谢,流着泪说“敢不尽命!”
几十万人立即收编,成了宗泽的部下。这样的事一次次地重演,前面提到的王再兴、李贵、杨进等人都在这些平实的话里站到了宗泽的身旁,成了他的助手。
一个是偶然,两个三个呢,每一个都这样放弃了自我,抛开了对宋朝的成见,之所以会这样,只能归功于宗泽个人的威望。而他的威望的基础是什么呢,我想起了一个人曾经说过的话。
——“我南朝地广人多,崇尚气节。俊彦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来,从不屈膝异族……”
这句话让我深思,地广人多、俊彦之士,这是中国最不惜罕的,在每一个时代里,这一点都不曾改变。比如近代史百年里最黑暗最屈辱的时候,中国的人数之多、俊彦之多,也如繁星灿烂。可为什么至少有三次屈膝异族了呢?
因为“崇尚气节”,只要失去了气节,中国人就失去了一切。如果能像宗泽、杨进、王善等人这样,因为气节而走在一起,那么情况自然好转。
调用缓存:de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