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
相生金水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2-2109:57:54
【第149节】【番外篇】《荣枯鉴》的智慧(二)
接着说《荣枯鉴》。
表明了成熟的善恶观之后,冯道继续说道:“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这句话强调了两点。
第一点,冯道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天理”,也就是所谓的存于天地之间的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第二点,冯道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进一步讲,冯道告诉我们,在职场中,一定不要死脑筋、钻牛角尖,要懂得因地制宜的变通。“易”字的意思就是变化,读过《易经》的人都知道,里面写的就是自然界事物的变化规律。
笔者认为,冯道这是在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社会上混,你都要懂得变通,要懂得通达,绝对不要一根筋、认死理,但是他又很负责任的告诉我们,变通也不是瞎变通,而要有所依据。
到底依据什么来巧妙及时的变通呢?
答案是:依据社会上人和人相处的一般规律来变通。
为方便广大读者理解这个问题,特举例子说明。
例如:某大学毕业生小王,一直作风正派,思想正直,毕业之后进入某私营企业,从事技术工作或者业务工作或者具体事务性工作。
小王初入职场,顿觉社会和校园相比,人际氛围大相径庭。
业务上不论自己能力强也好差也罢,小王都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自己刚入职场,没啥工作经验,有不会的东西很正常,大不了虚心学习呗,而偏偏在人际关系上,小王陷入了纠结。
那么,小王纠结什么呢?
干了半年之后小王发现了一个问题:在他目前所在的企业里面,只是做好业务似乎不行,周围有几个同事,业务并不怎么出色,但是经常和领导一起躲在走廊抽抽烟、扯扯淡,下班之后时不时一起喝个小酒、吹个小牛,逢年过节的还给领导送个小礼,结果到了涨薪的时候,自己虽然也涨了,但是不如那几个同事涨的高。
小王先是痛苦,后是矛盾,然后混乱,最后纠结:我知道我是正确的、光明磊落的,那些人的做法理论上来讲是庸俗的,但是为什么老天爷安排那些庸俗的人获得的实际利益要高于我这个活得纯粹的人呢?太不公平了!……
此处重点不是讨论小王的那几个同事的做法的对错,各位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处重点讨论的是小王本人的状态。
在此,我们不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都是大学毕业生,有的人做人比较圆融,有的人则比较“清高”呢?
这个问题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做一个人,是应该强迫环境适应自己的个性,还是主动修改自己的个性以方便自己积极主动融入周遭的环境呢?
不知道读者您的答案是什么,笔者我的答案不一定正确,但很明确:人必须要及时修改自己的个性以适应环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读到这里,肯定有读者站出来反驳:你不就是想告诉小王,要想混得好,就得跟他的那几个同事一样同流合污,溜须拍马,靠不正当手段拉关系,进而涨工资吗?
笔者认为,如果没有类似的质疑,反而是一种悲哀,有这样的质疑,才是笔者我所期盼的!
如果真的有人这么想,我倒是想好好谈一下这个问题,我相信对两类人都会有帮助:一类是初入职场的人,一类是内心耿直且性格略微偏执之人。
如果你有上面的质疑,恰恰暴露了你的认知上的最关键问题所在:和领导多交流就一定是庸俗的不耻行为吗?
我们就以上面所举的例子来说,有人和领导经常一起抽烟,在抽烟的过程中和领导多交流,最后领导对这个人产生了不错的好感,真的就是仅仅因为一起抽烟这个表面的沟通形式吗?
肯定不是。
换位思考,假设你是领导,有人和你一起抽烟、吃饭、说话,在交谈过程中,你发现对方思想龌龊、言语粗俗,你会喜欢他吗?
同样,你在和另外一个人抽烟、吃饭、说话的过程中,发现对方看问题很有见地,人品也不错,你肯定会喜欢这个下属,平日里也对这个下属格外关注,不是这样吗?
所以,不要觉得你的领导跟你比都是傻子,更不要觉得你的领导跟你比十分的庸俗,更更不要觉得你的领导浅薄到一颗香烟就能让他抽得五迷三道,彻底丧失看人、识人的能力。
总之,多给自己制造机会和领导多沟通思想,没有错。
话说回来,你不主动制造机会和领导多沟通,你还非要单方面的强迫领导倒过来主动找你沟通,以了解你清高的思想、刚正不阿的人品吗?
所以,抽烟、吃饭都是表面,更多的是人家通过和领导交流,也体现了人家的素质和能力,毕竟领导不是傻子,毕竟人和人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彼此,这也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客观规律。
创建缓存:21672 大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