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天下第一军(83章/107章)

第83节

李幺傻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18师团部署在孟关的,是18师团55联队的两个步兵大队、2个山炮中队、一个重炮中队、一个战防炮中队。其中,55联队第三大队,就是在大洛河谷与傅宗良团长率领的新22师65团激战的那支日军,当时,全大队几乎被打光,大队长冈田逃到孟关,得到了新的补充,领受了新的任务,这就是坚守孟关。
        第三大队没想到,他们遇到的,居然又是在大洛打得他们屁滚尿流的新22师。
        从日军的兵力部署可以看出来,没有坦克部队。而中国军队手中却比日军多了一张牌,而且是一张王牌,这就是战车营,中国驻印军的坦克部队。
      
        这支由中国人赵振宇率领的坦克营,让日军吃尽了苦头。而且,这个战车营还将两发炮弹打进了18师团司令部,打死了一大堆佐官,逼得田中新一仓皇逃跑。这是田中新一在与中国军队对垒中,第一次只身潜逃。在后面,这场潜逃的场景还在多次上演。
        战车第一营营长赵振宇,毕业于北京大学,黄埔军校八期生,同样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精英。当年,中国的有志青年,都以能够投笔从戎为荣。据不完全统计,新一军中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就有近百人之多。
        战车一营装备的是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这种坦克在美军中主要从事侦察、警戒任务,因为它非常灵活便捷,所以,美军就将这些坦克中的一小部分运往缅甸,交给中国远征军使用。据资料记载,中国驻印军一个战车营拥有此坦克的数量在100辆到135辆之间。
        新一军参谋长史说曾经撰文写道:驻印军的武器弹药都根据中美租借法案,由美国供给。武器除了十点五榴弹炮、三十五吨坦克、小火箭炮,是美军在二战中的武器外,其余的都是美军换下来不用的武器品种。
        然而,就是这些美军淘汰了的武器,也让中国驻印军爱不释手,因为这些武器的性能大大优于当年中国战场上的武器。
      
        中国驻印军的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属于美国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产品,性能优越,当时也在美军中大量装备,特别适合丛林作战,所以,这种坦克在孟关战役中大显神威。
        大显神威的原因是,日军没有坦克。日军认为坦克在缅北丛林中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在孟光河谷连一辆坦克都没有部署。
        中国驻印军也清楚地知道,丛林不适合坦克作战,但是,他们的坦克经过改装后,就能够在丛林中如履平地,畅通无阻。他们在坦克前面装上类似于推土机那样的大铁铲,这样,所到之处,树木纷纷被铲断,坦克宽厚的履带,就能够轰隆隆地碾压过去。
        史迪威手中的两张王牌都在孟关打出来了。
        坦克营在孟关大显神威,可是,另一张王牌麦支队,却让人们失望了。
      
        曾在美国军中表现优异的这些特种兵,到了缅北战场上,就像水土不服一样,找不到与日军作战的窍门。在日军疯狂的钢筋水凝土一样的防御,和日军疯狂的疯狗一样的攻击面前,麦支队的表现完全不像好莱坞大片中拍摄的那样英勇无敌,他们在日军面前茫然不知所措,伤亡惨重。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军队先后于1944年3月5日、3月28日、4月4日——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三次救麦支队脱离险境。这支被史迪威寄予厚望的美军特种部队,直到5月上旬的密支那战役,麦支队才与中国突击队联手配合,穿过缅北无人区的莽莽丛林,奇兵突击密支那机场,取得成功。
      
        中国军队不但一次次救出了由美国人组成的麦支队,而且还再一次救英国人出险境。上一次就英国人是在第一次缅甸战役的仁安羌。
        上一次救出的英军是第一师全员,这一次救出的英军是第77旅全员。
        孙立人的《统驭学》中,都写到了救助英军和美军的过程。
        孙立人在《统驭学》中写道:在反攻缅甸的时候,美国配属给中国驻印军作战的有两个团,并没有在正面与日军作战,只在侧翼担任迂回任务。自1944年2月参战到5月,不过三个月的光景,这两个团的战斗力就完全消失,需要重新补充。其中三分之一的士兵打摆子。中国士兵打过七八次摆子还能继续作战,而美军打过两三次摆子就要送到后方医院。此外,有三分之一患斑疹伤寒死去,剩下的三分之一,几乎都患有精神病。他们平时生活优裕,无法忍受缅北丛林作战的极端困难,无法忍受战火的煎熬。所以,在三个月内,美军两个团已经更换一新,全部换上了新人,连麦支队队长麦里尔准将也在密支那反攻战期间被更换。至于英军,表现就更差了,在原始丛林里,他们甚至连裤子都不穿,用蚊帐围在身上,等着让蚊子叮咬,希望能够打摆子,患疟疾,这样就能够被送到后方医院。
      
        而中国军人,在缅甸反攻的整整20个月里,前赴后继,死战不退,与日军浴血拼杀,几乎没有得到休整的机会。这种极具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无坚不摧的战斗意志,是美国人和英国人远远比不上的。
        孙立人认为,中国人的身体和心灵,都有一种别的民族所不具备的坚韧和顽强,这是祖传的,是中国5000年多灾多难的历史文化造就的。在别的民族眼中认为的苦难,在中国人眼中根本就不算什么,因为中国人已经吃苦太多了,早就习惯了在苦难中寻找快乐和幸福。当年在缅北行军的时候,尽管中国人身材矮小,但是扛着背包和枪械,一天行走80华里,满不在乎;而英国人和美国人尽管身材高大,但是背上背包和枪械,行走20里,就叫苦连天,再也不愿行走。
      
        这也就是史迪威认为的“中国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的原因。
        再想想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的表现,他们穿着单衣,在零下30度的风雪天,照样向美军坚守的阵地反攻,只要没有被冻僵,就一直握着枪向前跑。这种情景,让每一位参加过韩战的美国老兵终身难忘,他们在回忆录中多次写到了中国军队超人一样的战斗力。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是该骄傲还是该痛苦。我的心中很不是滋味。为什么这么多的痛苦和灾难,要让中国人和中国士兵承担?
        中国远征军猛攻敌阵地
        日期:2012-05-05 17:47:13
        【5-12】
      
        孟关战役和以前以后的很多次缅北战役上的重大战役一样,廖耀湘的新22师进攻正面,孙立人的新38师迂回穿插。正面进攻为次,迂回穿插为主。
        在孟关战役,正面进攻其实只是佯攻,等到新38师完成迂回包抄任务后,中国虎和中国鹰再将包围圈中的日军歼灭。没想到,这只中国虎饥饿太久,它一见到日军就双眼血红,一声虎吼,一个虎跃,就将日军按在爪下,吃得精光。
        这是史迪威没有想到的。也是孙立人和廖耀湘没有想到的。
        战争的进程,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配合新22师进攻的是战车第一营,配合新38师穿插的是麦支队。
      
        战车第一营的士兵几乎都是农家出身,吃苦耐劳,为人朴实,但是因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被抽调到了战车营进行培训。战车第一营第一次上战场,他们完全忘记了美国教官所教的战术要领,一见到日军就冲上去,没想到,被日军的战防炮打瘫了两辆坦克。
        受到挫折后,战车一营赶紧与新22师取得联系,新22师主动向战车一营靠拢,这样,这支进攻部队就组成了步坦协同作战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是二战时期欧洲战场上最常见的进攻队形。坦克的两边是炮群,坦克的后面是步兵。前面遇到战防炮队,炮群雨点般的炮弹打过去,扫清坦克前进的障碍。如果对方派人偷袭坦克,后面的步兵就会予以射杀。
      
        这支步坦协同作战的队伍,像海上的风暴一样,所到之处,樯倾楫摧,无可阻挡。他们就这样一步步逼近了日军坚守的工事。
        这是在缅北战场上,日军面对的第一次钢铁机器的攻击。日军也有坦克,但是日军没有将大量的坦克部署在缅北丛林中,他们认为缅北崎岖陡峭的地形,不利于坦克作战,坦克会成为活靶子。
      




返回目录

[80]   [81]   [82]   83   [84]   [85]   [86]  

[首章]  [尾章] 83章/共107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3f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