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00节

辉煌的泡沫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0-10-20 10:12:57
      
        %10月20日人民币突然加息0.25%,这令很多人大跌眼镜。因为这不符合逻辑啊:人民币既升值又加息,岂不要加快热钱的涌入?是的,显然现在的中国人民银行非常迫切的需要美元的涌入,甚至在跟其他国家争夺美元。稍早以前印度、加拿大、巴西、俄罗斯和新加坡分别都采取了加息或变向加息的政策,显然这些国家都是在争抢美元,加息的目的就是避免美元从自己的国内溜走。
        这就是一场全新的大国之间的金融战略博弈。当美国人用咄咄逼人的态势压迫人民币升值时,中国人也正虎视眈眈的等着吞噬美联储的第二波次定量宽松政策所放出的美元。显然,中国人民银行强烈的吸引着流动的美元,然后一手买进美国国债,另一手持续推高欧元的汇率。这场争斗——真实的货币战争,鹿死谁手,拭目以待吧。
        对人民币的突然加息有3种比较简单的解释,但事实上不合理,或者说是很粗糙。首先,猜测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的数据很难看,所以抢先加息,来抑制通货膨胀的预期;其次,这次突然加息是楼市新政的后续手段,目的是抑制房价上涨;最后,是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人事变动的可能政治猜想。因为加息的幅度对上述3种猜测毫无帮助。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去到国际市场上抢美元,因为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的库存已经告罄。
      
        为什么说人民币只能试探着小幅加息呢?因为中国有数量巨大的M2。现在的M2已有70万亿元人民币之巨,单单这次加息每年就要多支付出1750亿元人民币的利息!持续加息,经济是很难承受的。
      日期:2010-11-05 13:53:34
      
        人民币不能或者说是不敢一步升值到位,就是说按照美国人的要求,一步升值30%。但迫于环境,平均每年升值5%甚至在稍高一点,似乎还是可以忍受的,但只是时间问题,与其一年升值30%还是四五年平均每年5%最终的结果是差不多的,但耐受力强多了,这就是“时间战略”!
        笔者前面所说的数据,比如说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是按40%计算的,今年的CPI是按11.7%计算的,如果人民币汇率猛升30%会导致对每一个出口美元的补贴增加2元等等都是假设,比如说政府完全可以不全部为出口给予补贴,这样政府的负担是可以大大减轻的,但整个逻辑就是如此,常识也是如此。
        国家外汇储备在国家看来是重中之重,笔者在开场白里关于国家外汇储备的一个细节发现,有待于第四季度也就是明年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披露金融数据时去予以验证,或是予以否定。
      
        笔者关于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率的暴涨以及对CPI的传导,决策者们是心知肚明的,但为什么不采取有效的、真实的经济货币政策呢?笔者的意思说国家的经济政策甚至货币政策都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就拿日元升值而导致所谓的日本经济失去十年这个现象简单回顾和分析一下,就可以明白笔者所说的政策为什么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首先,1985年时日元已经是国际货币了,它可以自由的走出国门,可是现在的人民币远远不具备这个条件。
        其次,日本虽然也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但当时日本出口的机械设备、汽车、家用电器、造船等可算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而今天的中国是恰恰相反的,是无技术产品,最多是贴牌技术产品。
        再次,日元最初升值的压力不过是30%左右,可是后来的十年里,日本人差不多完成了200%的升值,这算是压力吗?
        在毫无根据的、荒谬的借口的掩盖下,举国上下莫名其妙的害怕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失去了最佳时机,现在能蒙混过关吗?即便是从1998年到现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准备在今后的几年里消化掉呢?一年两年还是三年?在这期间的经济转型,就是说改出口导向型经济为内消型经济有多大的可能性?当补贴型出口贸易更像是“鸦片型”贸易,中国能戒这个毒吗?
        过去的事情暂且不说,但现在的经济和货币政策仍然在反其道而行之,首先看中国和美国的比较。美国的经济是就业不足、经济萎靡不振、货币流动性差,所以,美国要刺激经济,刺激经济的手段是所谓的定量宽松政策和减税政策,注意减税政策在中国国内是被故意淡化掉的。中国呢?中国的经济也是就业不足、但经济亢奋过热、货币流动性极强,而我们采取的却是比美国更加的刺激经济,比如,超定量的宽松政策,以及加税政策或变向加税政策,非常耐人寻味。
      
        其次,中国可以和巴西比较,同为金砖四国,巴西的经济增长率约7%,中国超过10%,于是经济都有些偏热,于是巴西的货币政策却是加息来抵抗,同时也防范“大规模”的热钱,可是中国在前一段时间却跟着西方国家走,实际上是降息,哈哈,还是耐人寻味啊。
        我们的决策层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中国拥有10万以上的经济专家、教授、学者难道都是吃素食的吗?显然不是,是他们故意而为之!这里显然存在了一个战略,这个战略存在在一个战场里,这个战场就是“通货膨胀的预期”!
        管理“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国家的最高战略。谁都会知道最终的结果,是无法抗拒的必然的人民币的津巴布韦化。
        提到国家战略,这里的水就很深了,笔者讲三个经典的战略吧。
      
        第一个战略故事,就是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伟大的丘吉尔先生硬是把大失败夸张成大胜利,成功的撤退了33万人,实际上是会带来可怕的失败主义情绪的,但事实呢?却是大英帝国情绪高涨,硬是没有向纳粹德国低头服软!注意细节,明明是失败的,但要说成伟大的胜利!
        第二个战略故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当时的无限制潜艇战一开始就是失败的,对纳粹德国而言是得不偿失的,怎么讲呢?因为当时的U型潜艇的狼群战术只在战术层面上获得的一些战果,而在战略上我们可以简单的通俗的算上一笔帐:当时德国潜艇的补充能力假设为每月10艘,欧美在大西洋上军事海运能力假设每月为50万吨。而战斗过程中纳粹德国每损失1艘潜艇只能换来击沉20万吨的盟军运输船,其结果可想而知。纳粹德国潜艇是耗不住的,另外更没有考虑到有经验的潜艇艇长和艇员几乎是无法补充的。但就是这样的战略失败,在纳粹德国却被鼓吹成疯狂的胜利。
      
        第三个战略故事,就是日本人的偷袭珍珠港了,这个战略故事是个双刃剑。对美国人来说,珍珠港军事上的惨败却换来了美国人苦苦等待了15个月的辉煌的战略胜利——他们终于找到了参加这场世界厮杀的最完美的另全体国民同仇敌忾的借口了。附带加一句对日本人来说,东条英机很可能还有山本五十六,在战略上却遭到了最沉重的失败,还是附带加一句如果这两个战略笨蛋当时不是偷袭珍珠港而是占领美国的夏威夷洲,历史会怎么演变,美国还会把欧战当作首要任务吗?美国和大英帝国之间的战略利益可以通过“夏威夷战争”而被打入一个楔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也可能会发生历史性的扭转,哈哈,这只是一段思维上的插入,读者如果是历史军事迷我们以后可以探讨。话得说回来,偷袭珍珠港对于美国人来说是军事上的惨败,但其效果却是美国人最伟大的战略胜利。
      
        三个战略故事说明了什么呢?原来战略是藏在深处的而绝不是他表面所显现的那样,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上就出现了一个战略——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很多读者可能已经糊涂了,笔者觉得已经很难在明说了。人民币要充当失败的角色,但国家一定要充当胜利者的角色,平民百姓…….)
        这场战争其实早已打响,大本营或者说最高统帅部手里拥有100个作战师,其中一些师的名字叫猪肉师、绿豆师、大蒜师,在过去的一两年中,这几个先锋的师曾经遭到了敌人的CPI集团军的猛烈进攻,一段时间他们节节败退,但最高统帅部派出了大量的援军,比如说特别能生育的母猪补贴旅,绿豆师节节败退时最高统帅部很快就在绿豆师里找到了奸细——好像叫张悟本的养生师。但最高统帅部真正有实力的是两个巨大的集团军群——其中一个叫股市集团军,另一个叫房市集团军。在这个房市集团军里拥有大量的军师旅团,也当然有大量的军师和参谋,现在看来都是低能儿,因为从战略上讲最高统帅部早把这100个师当然也包括房市集团军——一笔勾销了!
      
        与前面笔者讲的三个战略故事一样,最高统帅部会赢得最后的胜利——时间!只要管理好通货膨胀的预期,战胜“时间”险阻就是最大的胜利,当然在军事上会全军覆没!只不过大通胀的结局要留给后面的最高统帅部了。
      

喜欢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返回目录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首章]  [尾章] 100章/共13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678c9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