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91节

辉煌的泡沫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如果水稻确实大量增产了,是不是应该悉数的把这个进步都归功于袁“老先生”,他搞的是二三系不孕系的水稻,按照前面的分析,袁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顶多几个百分点而已。笔者绝不相信袁的贡献能超过灌溉技术的进步和化肥的广泛使用,而且袁的贡献也从来没有覆盖到小麦、玉米甚至大豆。但怎么就把他推到那么高的风口浪尖上去呢?那么袁的贡献到底值不值1%?他索取的荣誉和金钱与他所谓的贡献对13亿中国人而言是否公平呢?如果不公平这背后隐藏什么样的逻辑,全体13亿中国人在不久的将来,要为这个不公平的逻辑付出一个什么样的可怕的代价呢?
      
      日期:2010-10-08 14:18:56
      
        调侃了点中国经济的新能源产业,又调侃了点隐含着定时炸弹的粮食问题,归根到底笔者想表述的是我们的基本逻辑是错的,笔者用无可争议的事实和数据说明这个错误。读者不应该在抱有幻想了。
        还是回到房子里面来,这几天各一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开始频繁的出招,似乎是房子价格的第二波次的调整,媒体的解读叫“具体落实的细化”。这两天也看了新闻,看了所谓的调控,笔者的解读是:今年春天的第一波次的房价调控,是中央级的各部委的联动,主要是唱红脸定调调,房价的指导思想是不要涨的太快,但绝不准跌。到了现在,也就是今年的秋天,球已经踢到了地方政府这一级别,前锋是一线城市,主要是唱白脸的,主打擦边球,笔者以前说的四个非常有力的手段看来一线城市的政府是不肯用,也不想用,因为那会把楼价杀下来。
      
      日期:2010-10-08 14:46:16
      
        一线城市这些唱白脸的是怎么操作的呢?找软蛋捏,谁是软蛋呢?外来人口来买第一套房子的,本地人口已有第一套房子想买第二套房子的,本地人口买第一套房子都很吃力的。这些人显然是调控的目标,新闻里说的非常清楚,对他们的贷款一定要从严,要很严,哈哈,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政府的政策。
        一线城市擦边球打完,“调控的球”就会踢给二三线城市了,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元旦前后也可能稍晚到春节前后,二三线城市会推出一些什么样的楼市新政呢?
      日期:2010-10-08 16:20:04
      
        接着太阳能光伏达电池的现象继续调侃。
      
        从前天那个帖子里可以清楚的看到,真正所谓的太阳能光伏达发电是精心用高科技掩盖下的谎言和骗局。用2千瓦时的传统“脏”能源换来1千瓦时的干净能源,不是骗局是什么?同样,风能发电、潮汐能发电等等,都是用相同逻辑掩盖下的欺骗,当然可能程度上有所不同,比如说,光伏达的骗局是2:1,而大规模的风能发电是1.2:1,意思是用1.2份的传统能源换来所谓的1份的干净的新能源。那问题是这样的一个骗局为什么最近能大行其道呢?
      
        就拿风能发电来说,这里面没有任何新东西,巨大的钢筋混凝土的风车、巨大的风车叶轮、风车中心的发电机组、巨大的蓄电池阵,等等,都是非常成熟甚至是非常老旧的技术,五十年前就已经有了,但五十年前怎么就没有大搞特稿这所谓的风能发电呢?哦,这里面包含着一个中国因素。
        当然了,人类的文明的脚步逐渐告诉我们矿石能源不仅不可再生,而且它造成的气候灾难正逐渐的展示给我们人类,使很不团结的人类也产生了这样的一个共识:减少对矿石能源的依赖。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开始开发所谓的新能源,现在刚刚起步,而在所谓的新能源领域,最初的步伐十分凌乱,甚至是荒谬的,问题就在这,既然是荒谬的步伐,那怎么能迈开脚步呢?没问题啊,荒谬的事都是由中国人去做啊,而且中国人热衷于那些荒谬的、不符合常识的、不符合基本逻辑的事!
      
        太阳能光伏达电池板的大规模发展,在技术上更多于依赖多晶硅制造技术的发展,可是在中国,在不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他们却要一年生产出全人类十年才能消化的产品,你说这样的中国人疯狂不疯狂?疯狂,很疯狂,疯狂到把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劳动力的迫害都留给自己,而把清洁能源让给别人。当然,还得给别人补贴,这样的疯狂事在地球上除了中国人能做出来,别人还能做出来吗?
      
        在打个比方,某种型号的发动机,它的制造过程全部能耗假设是1个单位,而这个发动机在使用的10年左右的过程中,又消耗了1个单位的矿石能源,好了,我们就认为这个发动机在全寿命成本中要消耗了2个单位的不可再生的矿石能源。现在我们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生产出了更好的可能是符合欧Ⅲ、欧Ⅳ标准的发动机了,但是费了很多牛劲,此时生产这个发动机消耗的矿石能源是1.5个单位了,当然了,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降到了0.8个单位,哈哈,使用过程是节能了,但总能耗却达到了2.3个单位,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的能源技术的进步。表面上的进步却掩盖了增加的浪费,把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劳动力的迫害都留给自己,而把清洁能源让给别人。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引入绿色GDP的概念谎言一下就会被揭穿的,但中国人干吗?
      
        所谓的新能源的调侃一语道破了中国人在基本常识和基本逻辑面前的缺欠。同样,袁隆平的神话背后也靠这种基本常识和基本逻辑的缺失来支撑着。
        袁隆平的神话创造不了粮食大丰收从天而降的神话,也创造不了中国食品安全的神话,更创造不了中国人富裕生活的神话。
        每当提起粮食的话题,在中国总是有那么多彼此不可调和的声音,但笔者觉得这些通通都是噪音,因为它不符合基本常识和基本逻辑。基本常识和基本逻辑告诉我们粮食生产的最基本要素是土地,当然也是照耀在土地上的阳光,没有这些什么都没有。当然,耕种粮食土地的增加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农民的意愿。改革开放以来,耕种的土地整体是在增加的,这才为粮食产量的增长留下了最基本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当然,接下来还有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这个技术进步又包括了种子的进步,灌溉技术的进步,化肥和农药的大量的使用。
      
        如果水稻确实大量增产了,是不应该悉数的把这个进步都归功于袁“老先生”,他搞的是二三系不孕系的水稻,按照前面的分析,袁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顶多几个百分点而已,笔者绝不相信袁的贡献能超过灌溉技术的进步和化肥的广泛使用,而且袁的贡献也从来没有覆盖到小麦、玉米甚至大豆。但怎么就把他推到那么高的风口浪尖上去呢?那么袁的贡献到底值不值1%?他索取的荣誉和金钱与他所谓的贡献对13亿中国人而言是否公平呢?如果不公平这背后隐藏什么样的逻辑,全体13亿中国人在不久的将来要为这个不公平的逻辑付出一个什么样的可怕的代价呢?
      
        调侃了点中国经济的新能源产业,又调侃了点隐含着定时炸弹的粮食问题,归根到底笔者想表述的是我们的基本逻辑是错的,笔者用无可争议的事实和数据说明这个错误。读者不应该在抱有幻想了。
        还是回到房子里面来,这几天各一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开始频繁的出招,似乎是房子价格的第二波次的调整,媒体的解读叫“具体落实的细化”。这两天也看了新闻,看了所谓的调控,笔者的解读是:今年春天的第一波次的房价调控,是中央级的各部委的联动,主要是唱红脸定调调,房价的指导思想是不要涨的太快,但绝不准跌。到了现在,也就是今年的秋天,球已经踢到了地方政府这一级别,前锋是一线城市,主要是唱白脸的,主打擦边球,笔者以前说的四个非常有力的手段看来一线城市的政府是不肯用,也不想用,因为那会把楼价杀下来。
      
        一线城市这些唱白脸的是怎么操作的呢?找软蛋捏,谁是软蛋呢?外来人口来买第一套房子的,本地人口已有第一套房子想买第二套房子的,本地人口买第一套房子都很吃力的。这些人显然是调控的目标,新闻里说的非常清楚,对他们的贷款一定要从严,要很严,哈哈,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政府的政策。
        一线城市擦边球打完,“调控的球”就会踢给二三线城市了,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元旦前后也可能稍晚到春节前后,二三线城市会推出一些什么样的楼市新政呢?
      




返回目录

[88]   [89]   [90]   91   [92]   [93]   [94]  

[首章]  [尾章] 91章/共13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c53ec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