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94节

辉煌的泡沫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人民币的泡沫背后一定是经济泡沫,经济泡沫中目前人民最普遍关心的是楼市泡沫。但用标准的经济术语来描述的话,应该是经济过剩的危机,以及住宅过剩的房价危机。笔者打算用鞋、电视机、住房和汽车这四件大商品的过剩危机的视觉来阐述全面的经济危机。
        我们先从企业谈起,中国一年制鞋的能力是70亿双,显然并不包括拖鞋啊甚至一次性拖鞋等这些过于简单的产品。平常时平均一双鞋大概是40元左右,这70亿双鞋主要包括皮鞋啊、布鞋啊、运动鞋啊等等。读者会说这40元平均一双的鞋是不是太便宜了,是的,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那么高档鞋呢?比如在中国贴牌生产的耐克鞋,平均可要500块钱一双啊,是的这也是现实。那么中国生产的鞋怎么就那么便宜呢?自然是在血汗工厂里通过压榨那些农民工而获得了低成本;自然是通过不惜破坏环境在皮革的加工染色过程中而获得的低成本;自然是通过一些中国式的发明把一块皮革剖成三层甚至五层而获得的低成本。
      
        但是这么便宜的鞋质量这么低劣粗糙的鞋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太贵了,许多中国人消费不起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消费。于是这70亿双制鞋能力是过剩的,过剩多少呢?差不多一半,于是我们就得出口,甚至是拼命的出口,不惜与外国人撕破脸皮的出口。我们的温总理在欧洲说了许多话,核心就是两句话,第一句话,希望欧洲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那么我们中国就可以倾销过剩产品了,欧洲人就找不到理由来一棒子把我们出口贸易打死了。第二句话,希望欧洲取消对中国军品的贸易的限制,或者说是禁令。这样我们中国人一方面可以买些洋枪洋炮,对周边的邻居进行耀武扬威的恐吓,另一方面我们就会发挥中国人特有的“山寨技能”当然同时也是按时我们中国人自己在科学技术领域里是一踏糊涂,糊涂一踏,哈哈。
      
        但中国的鞋业真过剩吗?不。笔者以为,一个人每年还是有需要有5双鞋更新的。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以笔者为例,东北是春秋夏冬季节非常明显交替,两双棉鞋,两双运动鞋,两双皮鞋,一双布鞋和一双凉鞋,差不多是必须的了。而现在鞋的平均寿命大概也只有两年啊,如果是廉价鞋寿命恐怕只有一年甚至都不到,中国特色嘛。所以笔者这样40岁的男人每年就需要更新5双鞋,而小孩子和女人恐怕更新的数量要比笔者多,所以取一个保守数字,每人每年需要5双鞋来更新。如果把这个计算扩大到全中国13亿人,显然,中国至少需要每年消耗65亿双鞋,那么相对于我们70亿双鞋的产能怎么能过剩呢?回答是典型的非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相对过剩!严重的相对过剩必然要导致经济危机。
      
        在看看电视机,中国电视机的生产走的是一个非常清晰的相对过剩路程。从1980年以前我们几乎不会生产电视机,到我们不断的重复盲目的引进韩日台淘汰下来的生产线不过10年时间,黑白电视机就彻底过剩了,大约在1990年我们大大小小的黑白电视机的产能达到了4000万台以上,严重过剩了。可是当时的背景是我们中国人70%的家庭没有电视机,所以只能说是严重的相对过剩了。后来我们开始引进了彩色电视机的生产线,当然也是重复的、盲目的、别人淘汰的生产线,到了2000年我们的电视机生产能力超过了1亿台,可是当时的中国仍然至少有40%的家庭没有自己的电视机。随后的10年里,电视机的生产技术又迅速更新了,液晶电视取代了彩色玻壳电视机,到了2009年各种电视机的生产能力中国已经达到了1.4亿台,我们实际生产了接近1亿台,其中的差不多一半0.35亿台是要出口的。显然中国的电视机生产能力是严重过剩的,这当然导致了价格的下跌,导致了电视机的生产企业利润极其微薄甚至亏损。
      
        但是这个过剩仍然是相对过剩,因为在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我们扣除的最贫困的3亿人口没有电视机,那么剩下的10亿人口相当于3.3亿个家庭至少需要5亿台电视机啊(平均每户家庭按1.5台电视机计算),而现在的电视机的平均使用寿命或者说是更新速度也就是3年,这样计算下来仅家庭电视机的正常更新就需要1.1亿台,而现在蓬勃发展起来的宾馆、饭店、KTV甚至医院学校都大量的需要电视机,所以,即使保守的估计中国每年至少需要消费1.5亿台电视机,可是,我们内需实际只有0.65亿台,非常明显的相对过剩。
      
        通过对鞋和电视机这两样商品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生产能力相对于中国的社会需求是正常的,健康的。但是,由于分配的扭曲,导致了两极分化,人为的制造出大量的贫困,人为的制造出内需的不畅,人为的制造出商品的相对过剩。相对过剩的产品为了寻找生存之路不得不出口,不得不“卖血”,不得不与进口方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不得不上升为冲突。当然,在国内过剩的商品衍生出另外两个怪物,一个怪物是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断的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并逐渐衍生出一种中国特有的生产制造业的“文化”。另一个怪物是价格的扭曲,由于过剩,导致价格反而下降,这种怪现象在中国虽然有技术进步的因素但主要是商品过剩的市场因素造成的,但长期价格扭曲可是中国特有的怪物。
      
        通过鞋我们可以把视野拓展到服装、箱包、腰带等等,在中国,这些产品都是相对过剩的,但笔者又需要强调这些商品可以容忍有大量的库存,而且这些商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必在消耗能源了。
        通过电视机我们也可以把视野拓展到冰箱、空调机、洗衣机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家电等等。在中国,这些产品同样是相对过剩的,不过笔者要强调,这些产品就不能容忍有大量的库存,同样,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消耗能源了,但是不是很多,比如,现在的液晶电视机只有40瓦的电功率,平均每天使用即使10个小时,全年的耗电量146度电,折合成原始的能耗只需要原煤大约50千克。
        下面笔者所要阐述的房子和汽车可是能耗的大户,而且前者是绝对不能出口的,后者的出口现在看来也是微乎其微,这下可出大问题了。
        中国的住房对绝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我们只有使用权,而并没有实实在在意义的拥有权,这恰恰是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真谛,因为中国从来不承认真正意义的私有制,由于土地的所有权、规划权和使用权的纠葛,中国的住房就有明显的自己特色了。
      
        楼市总量的第二种估测方法:2009年中国生产了5.678亿吨钢铁,其中大约70%都投向了基础建设领域,而住房大约要消耗基建中的一半即约1.9亿吨。
        目前多层建筑的钢材消耗为70kg/平方米,高层大约170kg/平方米左右。如果按90%用于多层住房,10%用于高层计算。那么平均80kg/平方米(不考虑中国国特色的偷工减料)。那么2009年完成的住房应该有约24亿平方米(官方数据是约16亿平方米)——大约0.30亿套(按80平方米/套计算)。
        按照这个思路,最近20年中国差不多“用掉”了约40亿吨钢铁(1995年突破1亿吨,2001年突破2亿吨)。依比例计算差不多相当于兴建了2.2亿套住房(虽然有些是商业门市房,但在中国一般都住人,可按住房考虑)。在加上20年前的老房子,估计相当于3亿套住房总量,还是可以接受的数据。
        这样,所有房子的建筑面积总数约为210亿平方米(新老房子均按70平方米/套,官方数据2005年为164.51亿平方米)。
        相对我们的近5.6亿的城镇人口再加上超过两个亿的流动人口,大约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城镇,因为这流动人口中也有很多小城镇流动到大城市的。
        现在以大城市为例,笔者武断的将住人的房子分成三类,一类是正常三口之家,一类是孤老寡居者的空巢只住一两个人,一类是混居的住宅,比如像出租屋那样,一套房子住三五个人,甚至到十人以上,我们笔者采取一个折中加权,估算出每套房子现在平均要住4个人。那就可以理解为现在大中小城市加城镇一共正在使用的住宅大约1.75亿套,干脆就近似按1.8亿套吧。相对现在城市的3亿套以上的实际住房房保有量而言,住宅过剩的很严重啊。如果在保守一点按每套住房住3个人,那也只有2.3亿套房子被使用着,总的空置率也要高达23%啊。而房子每年还要继续生产出0.3亿套,空置率每年增加10个百分点。
      
      




返回目录

[91]   [92]   [93]   94   [95]   [96]   [97]  

[首章]  [尾章] 94章/共136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c6893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