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
宗承灏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0-04-10 10:46:41
部分胆大的同志借着给他商定谥号之际,说他“弃长子于荒郊,嫁少女于夷貊。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请谥为缪。”“缪”这个谥号算是最低劣的谥号之一。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人,别看平时装得跟正人君子似的,实际上就是一个王八蛋。
实事求是的说,“缪”这个谥号,还真是为许敬宗同志量身打造。
这时候许敬宗同志就是有意见,也提不出来了,他只有静静地躺在棺材板上默认一切。
评论死人,是活着的人干的事。评论来评论去,总结陈词,死人许敬宗活得实在不咋地。这让武则天的面子上实在有些挂不住,毕竟谁都知道许敬宗活着的时候,是自己的人。
面子上挂不住,可她也没更好的办法。这帮活着的同志憋屈太久了,好容易逮着一个死的许敬宗,恨不得扒皮拆骨,认为“缪”这个谥号都是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赏给他的,不然阿猫阿狗都有可能。
高宗一看这样扯来扯去收不了场,五品以上的官吏全部参与,集思广益,往好的方面考虑。鼓捣半天,觉得这世界上的美好词汇,与许敬宗的光辉形象都相去甚远。
好词难找,坏词也别碰,不好不坏的词琢磨一个。
最后来了个折衷,“既过能改曰恭。请谥曰恭。”意思就是,该同志犯过错,但改造好了。
赶快下葬,不然谥号没搞臭,人躺在棺材里就发臭了。
毕竟是重臣,高宗让朝臣们都要过来参加追悼会。哭不出来可以摸辣椒粉装,鼻子灵敏闻到臭味的可以捂着不吐。
总之要达到一个音响效果——哭!男人哭吧,不是罪。不哭,才是罪。
许敬宗在猫哭耗子的悲鸣声中下葬了,一切看上去都结束了。慢着,等等,还没完!
第二年,高宗突然颁布诏令,称许敬宗修缮充实的史料很多地方就是胡扯,虽然说真理往往都是从胡扯开始,可他扯得太不圆乎,漏洞百出。
高宗只好命史官重新修改,而这次负责修史的专员正是李义府的死对头——刘仁轨。老刘当年没被李义府吓死,居然活下来了,而且活得还挺滋润。
现在的刘仁轨可不是当初那个屡遭李义府陷害,即使对方已经被贬流放,自己又立有大功,仍然不敢返回长安的胆小鬼了。
待续
日期:2010-04-10 10:47:56
刘仁轨这时候已经官拜宰相,六七十岁的老人家还屡屡奉诏出征。怪只怪老头子太有才,扛着枪出来就是将,扶着墙出去就是相。不管怎么说,老头终于混出来了,也混胆大了。
刘仁轨同志已经不哆嗦了。
武则天已经清醒地意识到,现在的情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了。李义府和许敬宗的先后闭眼,让她对朝堂失去了控制。
早知道真应该培养一些中青年干部,能够接过革命的枪,为自己站好岗。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把祖宗挨个封了个遍,然后自称天皇,武则天为天后。
武则天乐得合不拢嘴,看来老公对自己还真不错,很随便就把自己搞成天字号的人物。
武则天还没来及把露出的八颗牙笑容收回去。谁知道高宗一板砖又迎面拍过来,这是一块名牌板砖,名曰长孙无忌。
高宗皇帝在一次吃饱饭撑得打嗝的时候,想起了死去的舅舅长孙无忌。他重新翻阅了这起案子的卷宗。翻阅过后,他指出,这个案子疑点颇多。他强调,翻案!必须的!
历史里那些鸡零狗碎,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高宗开始张罗着为舅舅长孙无忌平反。
老舅啊!当年你死得有点冤。当时我政治上不成熟,做得有点绝。
他下诏恢复长孙无忌的爵位;然后迁坟,陪葬昭陵;接着找来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承袭赵国公的爵位。
这是刘仁轨封诏修史的第二年。
一环扣着一环,高宗一连串的凌厉攻势让武则天喘不过气。她打了辞职报告,高宗没批。
武则天一时陷入了手下无人可用的困境,她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醒地认识。
第一、她必须掌握政权,常委班子中(宰相中)一定要有她的人,必要时挺她,。
第二、她必须掌握军权,枪杆子出政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而现实情况是,她真的就要无路可走了。
当时的领导班子以宰相刘仁轨为首,另外几位宰相戴至德、张文瓘是太子的铁杆粉丝,郝处俊是忠诚的反武派战士。扳着手指头算算,想找个人帮帮自己都成了梦想。
会叫唤的狗好找,但做到忠诚却太不容易。
要成大事,必须要有一帮属于自己的人。如果这时候强行在宰相中安插人手,难度不小。
但她很快就为自己找到了蹊径——编纂书籍。别忘了老武当年也是一文学女青年。
那就打着文学的旗帜,培养一帮学士作为自己的忠诚粉丝,从中间发现好苗子。
这就是日后权倾朝野、号称“内相”的翰林学士的前身——北门学士。
这种做法难免不让人想起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弘文馆招揽十八学士。
武则天见心腹宰臣一个个像老树般衰老凋零,难逃自然法则。她便援用前朝故例,招揽了一帮资历较浅的文人写手来帮她编写书籍。这些人算是她找来的枪手,让他们写,自己买断版权,署上自己的名。
武媚娘,三个字就是市场,就是价值,就是发行量。
过去召集博学鸿儒写书基本上都是从州县,经过海选、初赛,最后杀入决赛,完全是一帮学术超男。
待续
日期:2010-04-10 10:49:07
但这批学士却是武后同志亲自担当评委,选拔后召入禁中,为她继续编写武则天系列丛书服务,服务才是硬道理。
武则天系列丛书的风格随着人生规矩的不断变化,也发生了不小的转变。皇后出书,根本不用考虑市场,想买还要看你级别够不够。
担任皇后期间,武则天编写的大多是《古今内范》、《孝子传》等,家庭伦理,相夫教子之类的教育读本。大谈素质教育,这是她作为出版人的实习阶段。
天后时期,她编写的是《百撩新诫》、《臣轨》等训诫臣子的书籍了,从这也可以看出一个家庭妇女是怎样成长为一个政治强人的。
这些经常从北门开过来的学士大约为武后编纂了一千多卷书籍,落名都是“大圣天后亲撰”。枪手是没有名字的。
武教授著作等身,大臣们这下放学(散朝)以后,有课外书读了。
在这些书中间,其中最著名要属《臣轨》一书,是教导臣子该如何忠诚于君主。这本书常常跟李世民写给李治看的《帝范》一书合出,称为《帝范臣轨》。
武教授又不用评职称,编书纯属玩票性质,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借学术之名,行干政之实。
可当时这些学士官没几品,名也不响,朝堂之上那有他们说话的地方,有屁都得憋着。
武则天打着编书的旗号,密令他们参决朝廷奏议和百官表书。
这些本来都是宰相干的活,是苦活累活。谁知道现在来了一帮青年志愿者,抢活干。
想学雷锋?想当劳模?都不是,抢活就是抢活,抢活就是抢权。
这帮枪手还有个很拉风的名字——北门学士。之所以是北门,不是南门或者其它门。
是因为当时大唐的公务员平时上班是从南门进入,而这些学术超男在武后特许下可以从北门,也就是玄武门进入。
由此看来,这北门是武后为他们开的后门。走后门好办事。
北门学士也就等于武后的私人内阁,肉体喇叭兼肉体炸弹。随时为老板吹喇叭,扛旗帜,必要的时候也抡大刀,当炮灰。
在武则天的全力打造之下,这帮学术超男迅速成长起来。
有的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朝廷新贵。其中知名人物有刘祎之兄弟、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等人。
这些人因为掌握武则天私密太多,在武周革命前后,被武则天借着酷吏之手一一诛杀。也算是为政治而生,为政治而亡了。
待续
创建缓存:561f6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