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10节

寒山憶雪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08-1420:32:45
        ==========更新============
        【远方的不善来客】
        灭亡满清,不仅是明帝国对清帝国的国家政权之间的较量的胜利,更是农耕民族对游牧渔猎民族之间较量的胜利,并由此开启了农耕民族全面超越游牧游猎民族的时代。从十七世纪后期开始,亚洲内陆的游牧游猎民族不管是对东亚的中原地区,还是对其他农耕地区如南亚、欧洲等,再也没能形成足够的威胁。
        但是明帝国还得继续面对北方边疆的问题。
        满清政权虽然灭亡,但还有女真余部分散在吉林、建州的林海之中,时不时派出小股部队进入辽东骚扰劫掠。虽然女真已经被明军打残,再像努尔哈赤那样崛起的可能性不大,但频繁的劫扰破坏了辽东的生产,对辽东的民生伤害很大。
        漠南漠北蒙古虽然与南明和盟,但并非臣服关系,小闹腾总是不断。西域各国虽然也派遣使臣进贡明帝国,但天山之北的准噶尔汗国日渐兴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此外,原本远在欧洲的沙皇俄国也翻越乌拉尔山,兵锋威胁到了黑龙江流域,明俄之间冲突难免。
        一句话,北方并不安定。
        针对这些问题,以堵胤锡为首的南明政府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首先是漠南蒙古的问题。
        对于漠南蒙古,明廷采取了先打后和再分化的策略。先对那些不愿意臣服的部落采取军事打击,这叫先打。在对漠南蒙古诸部取得军事上的整体优势之后,再与蒙古各部议和,明政府册封各部首领,开放边市榷场,这叫后和。册封首领,互市通商之后,明廷还学习满清控制漠南所采用的盟旗制度,将漠南蒙古部落林情况立进行制度的确立,实施羁縻统治,划分势力范围,禁止游牧,使蒙古各部实力分散,无法形成强大统一的整体。
      
        除此以外,明廷还在经济和思想两方面来弱化漠南蒙古的蛮气。经济上,明廷采用农业来同化蒙人。漠南各地靠近长城沿线,部分地区土壤层较深,降水充沛,比如阴山南麓的河套平原、原开平卫(多伦)所在的滦河中上游河谷、原大宁卫(宁城)所在的老哈河、西辽河河谷,都适宜发展种植业。思想上,则鼓励藏传佛教在漠南地区的传播,用宗教来压制游牧民族的狼性。
        日期:2013-08-1420:45:22
        ============更新============
        其次是漠北蒙古的问题。
      
        如果说凭借实力和距离的优势,南明尚能羁縻统治漠南各部的话,那么对漠北各部,则是鞭长莫及了。既然鞭长莫及,南明就干脆承认漠北各大汗国。为了防止漠北结成一个整体,防止再次上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继而横扫欧亚的惊悚剧,南明采取以夷制夷的老办法,尽力维持漠北四大汗国之间的平衡,不让一方坐大。
        再看西域的问题。
        西域在十七世纪三十年代的明末,就已经形成了天山南北的叶尔羌、准噶尔两大汗国。准噶尔汗国的实力在逐步膨胀,征服了哈萨克汗国,可能成为潜在的威胁。不过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准噶尔还没有征服叶尔羌,西域两国并立,明廷又趁机采用以夷制夷的老办法,册封两国的首领,并暗中平衡两国的实力。也许是堵胤锡预料到了什么,他派遣使臣与叶尔羌汗国通好后,获得了在叶尔羌所属的哈密城驻军的权力,实则是防备准噶尔汗国。
      
        此外,堵胤锡还重视甘肃嘉峪关以西的关西地区领土的巩固,移民戍守关西。关西在汉代是敦煌郡的旧址,一直延续到两宋西夏时期,这里的汉人人口都占据主体。但蒙古灭西夏之后,尽屠西夏国民,河西走廊变成了蒙古的牧场,关西地区尤其严重。明代的华夏文明范围,西不出嘉峪关,关西这一小片地区仍然是蒙古人的牧场,明廷只是在这里设置了几个羁縻卫所了事。清廷已经将明代的陕西行都司的卫所制改为郡县制,但仍然没出嘉峪关,堵胤锡再迈一步,将关西恢复郡县制,设置沙州府,治所敦煌,从内地招募移民前往开发。
      
        再看东北的问题。
        日期:2013-08-1519:37:20
        ============更新================
        东北是中原王朝的大患,女真人两次崛起,夺取了中原的半壁江山,险些灭亡华夏。所以在处理北方边疆的问题时,对东北最为重视,东北问题也是明廷北疆问题的重中之重。
      
        为了从根子上解决东北的忧患,明政府抛弃了以往历代所采取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的办法,改而移民实边,采用郡县制直接统治。
        杨缘启夺取辽东之后,还一举摧毁了清廷宁古塔将军巴海驻扎的基地,但巴海逃脱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宁古塔,旧址重建。但不久清廷就灭亡了,得到消息后,巴海笼络黑龙江流域的女真各部势力,在宁古塔称王建国,追溯历史上的渤海国,将国号定为渤海。巴海在关内当过官,深受汉文化影响,他仿照汉官制度设置政府机构,在牡丹江、绥汾河、乌苏里江流域设置府县。渤海国建立后还受到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的威胁,巴海也认识到明廷的实力,两面受敌,巴海决定不与明廷对抗,采取和平政策。不久后,巴海派遣使臣前往南京,请求仿朝鲜例,得到明廷册封,希望渤海国得到明廷的承认。
      
        南明经过明清之战,国力损耗,不愿意再动干戈,便册封巴海为渤海国王,改其满姓瓜尔佳为汉姓关,赐名永忠。自此明廷承认渤海国政权,类同朝鲜。
      

喜欢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请大家收藏网址:(mn8848.com) 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返回目录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首章]  [尾章] 110章/共13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40ab9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