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节
寒山憶雪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3-10-2520:03:15
==========更新==========
第二,可能的话,我们不会在近代遭受过分的耻辱。
首先,不会有鸦片战争的惨败。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最根本的是利益的因素,因为广州和澳门的贸易,大批丝绸、茶叶、瓷器流出,英国对清贸易出于入超状态,长期赔本,而英国的货物却销售不进来,导致英国将原因归结为满清开放的港口不够多,其实是英国的货物根本没人买,因为被满洲统治者强行迫使停留在自然经济下的大清国百姓不需要。所以英国开始谋划对大清国动武,销售鸦片并不能看做是英国纯粹为贸易入超作出的补救,而有可能兼有军事和政治阴谋。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大清国迎战英军的士兵,不仅武器落后,肉搏能力也十分差劲,重要原因就是士兵抽鸦片抽的。而具体到战争过程,在两广福建,林则徐坚持抗战,发动乡勇,统筹有序,英军虽然取得很多场战斗的胜利,但是战略上无法撼动林则徐的防线,讨不到便宜,只能北上,结果北方空虚,英军一逼南京,二逼北京,清廷一软蛋,立马把不平等条约签了。其实,清廷本有足够的实力和英军耗下去,耗到鸦片战争胜利,即便不胜利,也会拖垮英军,从而有了更多谈判的资本,那时开放港口,不会再是不平等的了。但是没有,为什么?原因在于,八旗军只有一丁点儿人,又大多接近于废材,抵抗只能靠汉人,抵抗的越久,胜利的希望越大,但汉人的势力也会越来越大,出于这种看似有道理的防汉心理,清廷决定不能打持久战,软蛋得了,反正清廷实际上并不吃亏,吃亏的是平民而已。如果是南明政权,首先不会闭关锁国,英国没有足够的理由和必要发动战争,其次即便发动战争了,明不会有这种防汉心理的掣肘,该打打,能打多久打多久,反正以文制武还算成功,不用过分担心。
其次,不会有甲午战争的惨败。从当时的总体实力来看,日本对比清并不占优势,满清的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加起来胜过日本几倍,满清的北洋陆军总体实力胜于日本,加上其他省份的军队,败给日本,实在是不可理解事情,其实甲午战争原本是满清和日本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战争,满清放弃朝鲜倒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却导致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陆军整体实力还在的情况下,割让日本辽东、山东、台湾,这是绝对让人接受不了的。赔款、让利什么的也都算了,割地这种事情满清也真能干的出来?在并没有完败的情况下,甚至还可以在陆地反败为胜的情况下,满清就是不打,宁愿割地也不打,而且日本陷入战争太深的情况下,列强肯定要争夺利益,给小日本穿小鞋,为什么满清不坚持下去?原因在于,满清害怕长期的兵祸导致一次新的“太平天国”,并且崛起更多的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仍然是防汉的心理在作祟。
第三,可能的话,不会长久地陷于专制。这个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叙述过了,不再赘述。
总之,三大点,不会被奴役,不会遭遇过分的耻辱,不会长久地陷于专制。
但是,似乎这还是没能联系到今天以及实际。
日期:2013-10-2523:07:00
现在就联系了,首先,先人没有被奴役,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这不就是有意义的事情吗?
其次,没有文化断层、没有经济的破坏、没有汉服的消失、没有奴性的加强,没有科学的停滞,我们难道发展到今天不会更好吗?至少比现实要更好,不是吗?
再次,没有过分的耻辱,难道不也是好事吗。人和国家都需要耻辱,知耻而后勇,但是谁又愿意有耻辱,谁不想好好活着,活得舒坦活得惬意,过分的耻辱不但不能让这个民族后勇,反而会后瘫,彻底耻辱得麻木了,耻辱得自己完全自卑了,完全不知道什么了。
最后,不会长久地陷于专制,这不也是好事吗。可能的话,也许民主很早到来了,至少比当下要好得多,谁不希望好,而希望坏呢?
但是,如果仅仅是假设的话,那么即便有论证,即便有思考,也摆脱不了意淫的嫌疑,必须要有反思,要有自省,要寻找这一切悲剧的原因,敢于正视悲剧,假设才能有意义。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酿成近代的悲剧呢?(注:广义的近代从1644年开始)
日期:2013-10-2523:07:59
(二)
似乎我们不应该再往满清身上找原因,最早的原因,应该从汉人自身找起。如果说满清的殖民统治是导致近代走向耻辱和畸形原因之一,甚至可能是主要原因的话,那么,为什么拥有接近1亿两千万汉人的中华帝国,却被一个区区只有50万人口不到的小部族政权打败并且奴役呢?
除了最早在简述南明历史时,从具体的事件分析出来的原因以外,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为了尽可能的简约明了,笔者总结出来了四条,分别是缺乏民族意识、缺乏国家意识、缺乏宽容合作的妥协精神、缺乏自强自立的尚武精神。
创建缓存:37128 大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