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06节

姜狼豺尽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0-02-08 20:35:35
      
        三十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三国的神童们
          中 (诸葛恪)
        讲完了中原的神童孔融,再来讲一讲东吴的神童诸葛恪。
        诸葛恪和孔融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孔融出身显赫,诸葛恪也是名门之后,诸葛恪的父亲是东吴名臣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叔父更是名声震破天——千古名相诸葛亮。要论政治地位,诸葛恪还高于孔融,孔融只是个清闲的散官,诸葛恪后来成为东吴第一权臣,官拜太傅、大将军,盛极一时。
        做为当时的著名神童,孔融的代表作是十岁时喷倒了瞧不起他的太中大夫陈韪,而诸葛恪的代表作是为父亲诸葛瑾赢得了一头小毛驴。就历史知名度而言,诸葛恪的这则小故事甚至要在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之上,当然比孔融让梨的知名度还要差一些。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有一次吴主孙权大会群臣,诸葛瑾做为重臣自然有资格参加。不知道是孙权的意思,还是诸葛瑾想让儿子见见世面,诸葛瑾带上了诸葛恪参加宴会。孙权这个人“性滑稽”,就是喜欢恶作剧,大到偷荆州,小到放火烧张昭的宅子,只要孙权愿意,世界上就没孙权不敢干的事情。
      
        因为诸葛瑾的脸长的比较长,“面长似驴”,已经有醉意的孙权决定捉弄一下诸葛瑾。孙权让内侍从外面牵来一头驴,还没等众人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孙权就东摇西晃的窜到了驴的跟前。孙权忍着笑,装模作样的围着驴转了几圈,众人都直盯着孙权,想看看这位猴子性格的大王能耍出什么活宝来。
        果然孙权没安好心,他皮笑肉不笑的让侍从上场,强行按住驴头,孙权拿着一枝笔,在驴脸上写了四个大字:“诸葛子瑜(诸葛瑾的字)”。然后将笔丢在地上,仰天大笑。众人一看吴王原来是在捉弄诸葛瑾的大驴脸,无不笑的前仰后合,两旁的内侍宫女们都掩口葫芦,整个大殿上笑声不绝。
        诸葛瑾万没想到孙权会拿他的驴脸开涮,脸“腾”的一下就红了,如坐针毡。虽然他也知道孙权并无恶意,可在公开场合出重臣的丑,也确实有些不雅观,但诸葛瑾又不敢顶撞孙权,只好强忍着不快,低头不语。
        坐在诸葛瑾旁边的诸葛恪看到吴王在出父亲的洋相,立刻就坐不住了,大人护犊子,小孩子也会护父母,这是人的天性。诸葛恪站了起来,走到孙权面前,跪曰:“至尊好笔法,只是少了两个字,请至尊允许我添上。”孙权一愣,这小人精子要搞什么?他倒要看看诸葛元逊能耍出什么妖蛾子来。
      
        孙权让人把笔交给诸葛恪,诸葛恪稳步走到这头名叫“诸葛子瑜”的驴跟前,在孙权题写的“诸葛子瑜”四个字之后添上了“之驴”两个字。这两个字完全改变了整个事件的性质,“诸葛子瑜”是说这头驴的名字叫诸葛瑾,而“诸葛子瑜之驴”是说这头驴是诸葛瑾的。
        孙权没想到诸葛恪会这么聪明,一下子就替父亲解了围,在座众人也无不鼓掌喝彩,这孩子果然聪明!孙权大笑,顺手就把这头驴赏给了诸葛恪。诸葛瑾也非常开心,幸亏儿子出色的打了一个翻身仗,不然以后自己就永远是一头被别人嘲笑的驴。
        此役过后,诸葛恪在东吴官场名声鹊起,孙权也特别喜欢这个孩子,经常让诸葛恪参加各种宴会,甚至还让诸葛恪充当他的恶作剧打手。有一次孙权设宴招待群臣,诸葛恪照例来蹭饭吃。孙权很喜欢诸葛恪,就让他扮作酒童,在席间给各位老大人敬酒。
        其他人都还买诸葛瑾的面子,不让诸葛恪为难。唯独老臣张昭不睬诸葛恪,推托已经喝醉了,不能再喝了。而且张昭对诸葛恪死皮赖脸劝酒的方式非常反感,说了句:“元逊,你逼我喝酒,我年迈苍苍,体力不支,你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尊重老年人了?我凭什么要喝你敬的酒?”
        当着众人的面,诸葛恪被张昭驳了面子,心里非常恼火:你这个老棺材瓤子,敬酒不吃吃罚酒,别怪小爷使招了。诸葛恪当场向张昭发难:“当年姜子牙年过九十,尚且亲临战阵,没听说姜子牙倚老卖老。老大人从来没上过战场,而每次宴会,老大人却从不缺席。您总不见得比姜子牙还老吧?”张昭被诸葛恪的话问的哑口无言,只好强忍不快,喝下了诸葛恪的敬酒。
      
        诸葛恪的优点在于他的急智应变能力非常强,无论是什么样的场合,诸葛恪几乎就没有输过。但如果说“诸葛子瑜”之驴是诸葛恪智慧的体现,那之后诸葛恪在酒场上的辩难越来越朝着滑稽派发展,最后纯粹变成磨嘴皮子了,少了分童真,却多了几分油滑。
        比如有次诸葛恪不知道因为何事得罪了皇太子孙登,孙登在宴会上公然出诸葛恪的丑:“诸葛元逊是个笨蛋,应该去吃马粪。”孙登哪里是诸葛恪的对手?孙登话音刚落,诸葛恪就顶了上去:“恪愿意去吃马粪,但请太子殿下去吃鸡蛋。”
        诸葛恪这没头没尾的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吃鸡蛋是什么意思?孙权也没想明白诸葛恪要干什么,反正不是什么好话,孙权就问诸葛恪:“太子让你吃马粪,你怎么让太子吃鸡蛋?何解?”诸葛恪笑道:“马粪是马憋出来的,鸡蛋是鸡憋出来的,性格都是一样的。”孙权仰天大笑。
        还有诸葛恪讽刺张昭是白头翁(鸟),张昭不服气,说世上根本就没这种鸟,诸葛恪要有本事就找来一头白头母,张昭才承认白头翁的存在。诸葛恪早就修炼成精了,这点小意思难不倒他。
      
        诸葛恪立刻还击张昭:“谁规定有白头翁,就一定要有白头母的。如果按张老大人的逻辑,这世上有鹦母(即鹦鹉),老大人能否给俺找来一头鹦父,让俺开开眼界?”张昭哑口无言,上哪找鹦父去。在座众人见诸葛恪又一次扳倒了张昭,笑倒一片。
        随着诸葛恪年龄渐长,孙权开始有意在政界栽培诸葛恪,以诸葛恪的聪明才智,做一个弄臣太可惜了。诸葛恪做为东吴第二代政界精英,很快就在官场打出了局面,尤其是治理民情复杂的丹杨郡,更让诸葛恪在东吴政界一炮走红,奠定了诸葛恪如花似锦的前程。
        东吴第二代的政治精英有很多,比如陆抗(陆逊子)、陆凯(陆逊侄)、张承、张休(张昭子)、顾劭(顾雍子)等,他们因为出身好,加上有才学,都挤进了官场一线。不过要论孙权最欣赏的,还得说是诸葛恪。孙权喜欢诸葛恪,这是官场中人都知道的,至少他们的外向性格很相似,难道孙权喜欢他。
        此时的孙权已经年近古稀,没几天蹦头了,所以孙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帝国找一个可靠的管家,孙权看上了诸葛恪。公元245年,陆逊被孙权给气死了,孙权并不伤心,至少不为荆州的事务伤心,因为他已经物色到了一个更加优秀的荆州牧人选,就是诸葛恪。
        荆州是东吴的二号朝廷,能当上荆州刺史的人,将来是免不了要出将入相的。果然,在七年后(公元252年),孙权弥留之际,他下诏征诸葛恪入朝。孙权拜诸葛恪为大将军,辅佐幼主孙亮,确定了诸葛恪“内阁首辅”的地位,这一年诸葛恪整整五十岁。
        由于孙亮年幼不能理政,东吴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就是诸葛恪,诸葛恪大展鸿图的机会终于来了。诸葛恪和他的叔父诸葛亮一样,都有强烈的北伐瘾,诸葛恪执政不久,就大举北伐。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报刘备三顾之恩,而诸葛恪北伐,主要还是为自己挣军功,在乱世官场上,没有军功是难以服人的。
        诸葛亮北伐时,已经在蜀汉官场确定了绝对威望,没人不服诸葛亮。诸葛恪在官场上威望尚浅,他急巴巴的想立军功,可惜北伐屡败,吴军死伤惨重,诸葛恪的威望还没树立起来,就彻底栽了下去。东吴“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
        在官场上缺少能镇住人的威望是非常致命的,首先大家都不服你,你的命令不再有权威性,离倒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因为诸葛恪在官场上威望太浅,由他来做首辅,大多数人是不服气的。
        最雪上加霜的是,诸葛恪北伐失败后,依然在官场上耀武扬威,今天踢这个,明天踹那个,整个东吴官场无不对诸葛恪恨的咬牙切齿。孙峻之所以敢发动意在除掉诸葛恪的政变,就是因为诸葛恪“民之多怨,众之所嫌。”
        诸葛恪本事通天,仅仅当了一年的首辅,就把东吴上至权贵、下至百姓全都得罪了,甚至连皇帝孙亮都受不了诸葛恪。诸葛恪在官场上存在的社会基础彻底丢掉了,等待诸葛恪的只能是无情的毁灭。
        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一场残酷的政变如期上演,孙亮下诏请太傅诸葛恪入宫饮酒,孙峻伏兵于殿中,还没等诸葛恪闻出酒的味道时,伏兵就一拥而上,将诸葛恪等人就地斩首。诸葛恪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干掉了,陪诸葛恪下地狱的是他的整个家族!
      
        诸葛恪和孔融的失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恃才狂傲,目中无人。在官场上混,最忌讳的就是得罪人,诸葛恪出事,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北伐失败导致的威望丧失,诸葛恪的叔父诸葛亮五次北伐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但诸葛亮在蜀汉官场上的威望却几近于神,诸葛恪和诸葛亮的差距就在这里。
        诸葛亮在官场上未必没有敌人,但诸葛亮的做法是团结大多数人,孤立少数人,让政敌陷入自己的人脉大海中。而诸葛恪恰恰相反,他自视才高八斗,谁都瞧不起,以为靠自己的聪明才力可以镇服所有人。可根本没有人吃诸葛恪这一套,你有才又如何,再有才也不能骑在我的头上拉屎撒尿,没人受得了。
        诸葛恪的失败,其实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就有许多人看了出来,包括他的父亲诸葛瑾。诸葛恪聪明外露,是诸葛瑾非常担心的,官场上的水非常深,没有诸葛恪想的那么简单。
        诸葛恪以为他踩的只是一尺深的水,实际上在这一尺深的水不远处,就是万丈深渊。
        诸葛恪的悲剧告诉我们,做人,还是低调些好。
      
      




返回目录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首章]  [尾章] 106章/共140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a8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