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35节

阳光明媚BO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5-01-2121:07:53
        13士宦“停战”
        劫后余生,范滂前去拜访帮助良多的霍谞,却不肯道谢。有人责备范滂,范滂回答道:“从前羊舌叔向不见祁奚,我又何必多此一谢呢?”
        晋平公在位时期,晋国大将栾盈的寡母范氏和一名名叫州宾的家臣私通,栾盈发现了母亲不守妇道的行为,这位母亲十分愤怒,便和父亲范宣子合谋(实际上栾氏和范氏的矛盾很大),诬陷栾氏家族谋反,全部驱逐出国境。羊舌叔虎是栾盈的好友之一,在一次战争中失败被捕,他的哥哥羊舌叔向也被牵连入狱。祁奚已经告老还乡,得到消息之后,连夜入朝,先见范宣子,后见晋平公,羊舌叔向和他的弟弟羊舌赤都被赦免,官复原职。二人在向晋平公谢恩之后,羊舌赤便提议向祁奚致谢,羊舌叔向说:“他是为了国家才营救我,不是为了我而救我,用不着致谢。”羊舌赤不同意,便去拜见祁奚,但是祁奚已经回乡了。羊舌赤叹息道:“祁奚是一位施恩不求回报的人,我自愧没有见识。”
      
        范滂将自己比作羊舌叔向,将霍谞比作祁奚,实际上也是赞赏霍谞的行为,称他为国家而救自己。
        在党锢之祸之时,各郡、各封国接到诏书搜捕党人,相互牵连多达数百人,只有平原国宰相史弼没有奏报一个党人。朝廷向当地下发了多道诏书,督促当地的州郡官府限期奏报;平原国的掾史等小吏甚至受到刑罚。总而言之,每个郡国都有党人,你们平原国必须捕捉党人名单。
        不过,平原国的官吏顶住了上面的压力,到底没有抓捕一个党人。
        对此,朝廷派出青州从事前往平原国调查。这位从事坐在平原国的传舍,一幅欠他钱的样子,他质问史弼:“诏书里说的话想必你也知道,皇上对党人恨之入骨,而皇上的旨意也如此诚恳。青州共有六个郡国,其中五个郡国都有党人,为何单单平原国没有党人?”
        史弼恭敬地回了礼,回答道:“先王治理天下,将天下划分为州、郡、国、县,给每一个地方划定边界。不过,各地的水土有所不同,风俗也有所差异。其他郡国有的,平原国恰恰就没有,怎么能够和其他郡国相比呢?”
      
        史弼接着说道:“如果我等仰望上司长官的旨意,诬陷善良无辜的人,甚至严刑酷罚他们,使非法的举动得逞,那么平原国的人民家家户户都是党人。我这个封国宰相,只有一死而已。我坚决不能做出这种事情。”
        青州从事见状勃然大怒,立即逮捕了史弼的所有属吏,送往监狱囚禁,然后上书弹劾史弼。不过,桓帝下令大赦,史弼用薪俸赎罪。但平原国当地的很多士大夫得以避免党锢之祸。
        不过,党锢之后不久,汉桓帝就病死了,那么桓帝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呢?
        日期:2015-01-2223:05:42
        二十五、灵帝即位
        1、窦武当政(1)
      
        永康元年(167)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驾崩于德阳前殿,年三十六。而这位拥有众多妻子的皇帝却没有一位活着的皇子。
        桓帝给继任者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羌人的叛乱尚未平息,北方的鲜卑屡次侵犯,南方的蛮族也是多次发生骚乱,农民起义也经常发生。朝廷方面,刚刚发生了党锢之祸,士大夫集团遭到打击,宦官势力抬头,暂时的停战并没有使得两方服气,双方反而在积聚力量准备再次的交锋。但再怎么说,桓帝留下的江山比灵帝留下的好多了。
        桓帝去世之后,最先爆发“战争”的是内廷,窦皇后窦妙在桓帝去世之后的第二天就成为了皇太后,窦妙当时二十岁上下,桓帝也对她并没有多大兴趣。桓帝病重之时,将田圣等九位宠幸的女子升为贵人,以此想保住他们的性命。但是窦妙想来就对田圣等人十分愤恨,桓帝的灵柩刚刚在前殿还没下葬之时,窦妙便把田圣杀死。窦妙还想把其他贵人全部杀死,中常侍苏康、管霸二人苦苦劝谏,窦妙才没有下手。
      
        桓帝一死,皇位空缺,朝廷上下都在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继任者。
        当然,窦妙现在是太后,决定者皇位归属的自然成为了窦氏最年长的窦武。窦武召集了很多大臣讨论继任者问题,这次会议最少包括八人:窦武、自己的儿子和两个侄子、袁氏家族的代表袁逢、太尉周景、宦官曹节和侍御史刘倏。
        我们已经不能复原当时会议的情况,不过,这次选举的结果是按照窦武的想法来的:首先,汉桓帝是河间孝王刘开这一支,新皇帝也应该是河间孝王的后裔,因此,窦武询问河间国的刘倏,让他提出人选,刘倏提出很多意见,包括解渎亭侯刘宏。其次,东汉时期的外戚,特别是后期,不一例外的立了年纪尚小的皇帝,以便自己控制。刘宏当时才十二岁,只是一个亭侯,在当时的汉矯hong王室一抓一大把,他也应该没有去过洛阳,并没有什么政治根基,符合窦武的要求。
      
        因此,窦武决定,立刘宏为皇帝。窦武带着会议意见进入宫中告诉了窦妙,窦妙同意。接着,朝廷决定让新任光禄大夫刘倏带上符节,率领左右羽林军来到河间国迎接刘宏。
        使臣还在路上,永康二年(168)正月初三,窦妙任命窦武为大将军,常居宫中。当月二十日,刘宏来到洛阳夏门亭,窦武前往夏门亭吃符节,用诸侯王的青盖车将刘宏迎入宫中。第二天,刘宏即皇帝位,改元建宁。
        窦武掌管大权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首先,他和士大夫集团接近,他立刻提拔陈蕃为太傅,与窦武本人和司徒胡广三人总领尚书事;其次,赏赐功臣,将各位拥有迎立之功的人员进行封赏,自己家族的很多兄弟得到了侯爵的封赏,中常侍曹节也当上了长安乡侯,窦武想要封陈蕃为高乡侯,但是陈蕃拒绝了,窦武一下子封了十一个人;另外,他将窦家子弟安插到朝中,任命儿子窦机为侍中,封渭阳侯,任命老兄的儿子窦绍为步兵校尉,任命窦绍的弟弟窦靖为侍中,监管羽林左骑,封西乡侯。窦武掌权之初,将大权拿在手中,并且考虑到了宦官和士大夫两方的利益,双方也很服气。
      
        就这样,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达成了暂时的停战。不过,也仅仅是暂时的。
        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禁锢的人成为了士大夫的榜样,他们互相标榜,将一些士大夫定出标号。下面,我们对这些人进行介绍。
        士大夫们将窦武、陈蕃和刘淑成为“三君”,君,就是一代宗师的意思。窦武我们已经说过,下面我们来讲一下陈蕃和刘淑。
      




返回目录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首章]  [尾章] 135章/共14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b724e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