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
阳光明媚BO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5-02-0812:49:00
10汉宫惊变(3)
到了八月,太白金星侵犯房宿四星中的第一星(上将星),深入太微星座。侍中刘瑜一向精于天文,他认为这个星象十分不祥,便上书皇太后窦妙:“太白星犯房星左骖,上将星入太微星,占卜的结果:应当关闭宫门,对将相不利,奸人在人主的旁边。请赶快防避。”刘瑜又向窦武、陈蕃写信,认为星辰错位,不利大臣,应该赶快决定大计。
古人认为天人感应,窦武、陈蕃自然也很迷信这个,接到刘瑜的信后,二人决定提前下手,诛杀宦官。于是窦武任命朱寓(下为禹字)为司隶校尉,刘祐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令。窦武奏请太后免去魏彪的黄门令,用他所亲信的小黄门山冰代替。然后让山冰出面,弹劾长乐尚书(皇太后临朝主政特设的官职,负责传递奏章文书)郑飒,把他送到北寺监狱。一切都很顺利。(虞祁、郑飒二人的事迹不详。)
不过,窦武和陈蕃二人在如何处理郑飒这一问题上发生了分歧。陈蕃对窦武说:“向郑飒这样的家伙抓住了就应当立即杀掉,还要审讯干啥?!”窦武怎么不知道要杀死他们,但是假如没有凭据杀死皇太后的人,自己难免要受到女儿的非议,窦武认为只要郑飒说出他的同谋是曹节、王甫等人,那么他就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向皇太后请命,诛杀曹节、王甫等人,这样就算名正言顺。最后把他一起收拾了就行。
窦武没有同意陈蕃的意见,命令山冰与尹勋、侍御史祝瑨共同审问郑飒,面对严厉的审判人员,郑飒果然说出了和曹节、王甫等人勾结的供词。尹勋、山冰等人一看目的达到了,便联名上奏请求抓捕曹节等人,让侍中刘瑜呈递给皇太后。
九月初七,窦武休假出宫回到家中(太巧了吧?)。负责主管奏章事务的宦官,得到了郑飒被抓的消息(其实这只能怪窦武保密工作做得不好),立刻通知长乐五官史(也是皇太后身边的官员)朱瑀。朱瑀便秘密地拆开了窦武的奏书,看完之后,朱瑀大声骂道:“放纵非法的宦官当然该杀!我们这些无辜的人有什么罪呢?竟然全都要遭到灭族?!”
在刚开始看窦武密谋诛杀宦官,特别是朱瑀这一段悲愤地语句的时候,我非常疑惑,难道窦武这样的人不懂得团结中立的宦官吗?为什么要杀死所有的宦官使得所有的宦官倒向一边呢?不过,在多看几遍《后汉书》之后,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窦武此次诛杀宦官的行动并非像二十一年之后那样全部杀尽,因为就算自己想要这么干,自己的女儿不同意,窦武就只能干瞪眼。那么窦武的目标或者说打击面是什么呢?我想,仅仅是那些与他为敌的宦官而已,比如曹节和王甫等人(这可以由宦官山冰代替魏彪可以看出来)。二十一年后袁绍诛杀宦官,那才真的是全部杀绝,因为何进已经死了,何进就算有几个宦官朋友,对于袁绍来说,这些宦官不是自己的人,也自然没有作用了。
那么,既然窦武的打击对象是曹节和王甫等人,那么为什么朱瑀说窦武要杀死他们还要灭了他们的族呢?我猜测,问题全在朱瑀身上,换句话说,朱瑀本来就和曹节王甫等人有联系,他只是曲解了窦武的原意,使得中立的宦官倒向了曹节王甫一边。
有人可能会问了,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朱瑀就是曹节王甫一边的呢?哈哈,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就是窦武失败之后的封赏情况,曹节增加三千封邑,王甫成为中常侍之一,而发现奏章的朱瑀封为都乡侯,一千五百户,其他的同谋只不过封赏了三百户或者关内侯(批发侯爷,基本不值钱)。朱瑀只不过发现了窦武的信件,并且煽动中立宦官一起商量而已,而接下来我们将多次看到曹节王甫二人的行动,假如是朱瑀一个人煽动宦官反抗窦武,那么曹节王甫二人屡屡出现又是怎么回事?假如曹节王甫二人如此重要,而朱瑀说白了只不过发现了一份奏章,那他为什么可以受封一千五百户?显然说不通。
其次,在《后汉书?曹节传》有这么一段奇怪的记载,光和二年(公元179年),梁国人审忠等人认为朱瑀罪大恶极,便上书朝廷,请求处罚,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考其党与,志清朝政。华容侯朱瑀知事觉露,祸及其身,遂兴造逆谋,作乱王室,撞蹋省闼。执夺玺绶,迫胁陛下,聚会群臣,离闲骨肉母子之恩,遂诛蕃、武及尹勋等。”为了让灵帝能够相信自己,审忠还说了一句:“臣为郎十五年(按照他所说,他应该在165-179年为郎),皆耳目闻见,瑀之所为,诚皇天所不复赦。”
那么问题来了,朱瑀“知事觉露”,请问这件事是什么?“祸及其身”,请问窦武根本就没说要杀死全部宦官,那么“祸及自身”又是什么道理?假如朱瑀和王甫曹节等人没有关系,难道会祸及自身?因此,事情只有一种可能,朱瑀在看到窦武的奏章之后,发现郑飒已经把自己供出来了,一想到自己就要露馅,成为窦武等人的打击目标,无路可退的朱瑀只能说假话,以博得中立宦官的支持。
朱瑀是曹节还是王甫一党没有什么确凿证据,但史书上特意把曹节和朱瑀密谋诛杀窦武而没提其他人的名字,另外在曹节传看到朱瑀的记载这两点来看,朱瑀应该是曹节一党!
创建缓存:52cf8 大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