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节
阳光明媚BO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5-02-1113:57:19
二十六、宦官的春天
1、清理朝堂(1)
宦官的春天来了。
如前所述,曹节升任长乐卫尉,封育阳侯。王甫升任中常侍,仍为宦官总管。朱瑀、共普、张亮等六人都封为侯爵。另外十一人被封为关内侯。
在通过政变干掉窦武陈蕃之后,宦官们并没有闲着,他们开始大肆清洗朝堂,消灭所有的反对者。
虎贲中郎将刘淑和前任尚书魏朗二人被宦官指证与窦武同谋,刘淑被投入监狱,刘淑自杀;魏朗正赋闲在家,也被征召,他在走到牛渚之时自杀。
另外,三公及部长级以下,凡是陈蕃、窦武所推荐的官员以及学生门徒跟过去的旧有部属被全部免职,剥夺政治权利(禁锢)。
“八顾”之一的议郎巴肃,开始的时候曾经参与窦武的密谋,曹节等人并不知道,只不过禁锢了他。直到后来,曹节等人才知道,于是他们命人逮捕巴肃。巴肃便到县衙投案自首。县长早就对他有所听闻,并且十分崇拜巴肃,巴肃前来投案的时候,县长便把巴肃迎到后堂,解下县长印信,打算和巴肃一起逃亡。巴肃婉拒了他:“做人家的部属,有谋略不敢隐藏,有罪过不敢逃避。我既没有隐藏谋略,又怎么敢逃避惩罚?”总而言之,巴肃打算一人做事一人当。自从张俭案件发生之后,士大夫都以逃跑坑人为耻,巴肃自然不能免俗。最后,巴肃被杀。
陈蕃被杀之后,尸体暴露在外,没人敢去收尸。他的朋友陈留人朱震,当时担任銍县县长,听到陈蕃被杀的消息,他抛弃官位,连夜来到洛阳,收埋陈蕃的尸体,把陈蕃的儿子陈逸,秘密藏匿。事件泄露之后,朱震全家被捕入狱,全家人因此被关押起来。朱震在牢中受到严刑拷打,但是他始终没有没吐露陈逸的去向。陈逸也因此逃脱。黄巾起义之时,朝廷大赦党人,陈逸才出来做官,官至鲁相。
窦武被杀之后,他的头颅被挂在都亭上,死状比陈蕃还要惨,也没人给他收尸。窦武的掾属胡腾年轻之时便和窦武学习,老师被杀,胡腾也没管很多前去收尸,他也被宦官记上了“黑名单”,从此被禁锢,不得为官。窦武的孙子窦辅当时才两岁,不知为何没有被宦官发现,胡腾找到了他。宦官们得到消息,自然想要赶尽杀绝,胡腾便声称这个小孩是他的儿子,躲过了宦官鹰犬的搜捕,但是胡腾也知道这句话不靠谱,便命令令史张敞带着窦辅逃入零陵。宦官鹰犬再来之时,胡腾便说窦辅已经死了。
胡腾把这个小孩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抚养,给他改姓胡,为他娶妻生子,后来窦辅被桂阳郡推荐为孝廉。不过,等到窦辅长大之时,杀爷仇人——宦官们——早就灰飞烟灭,董卓都死了好几年。
建安中期,荆州牧刘表将其征召为从事,让他恢复窦姓,同为党人之一的刘表在得知了窦辅的事迹之后,便把他的事情上报朝廷。不久,刘表去世,曹操平定荆州,窦辅便和族人迁居邺城,被征召入丞相曹操的府中。窦辅在曹操平定马超的战役之中被流矢所杀,年四十五。
宦官们大肆清理朝堂,打击异己,刺痛了士大夫的神经,很多士大夫灰心丧气,忧虑不安。
建宁二年(169)四月二十一日,在金銮宝殿的御座上发现一条青蛇。四月二十二日,洛阳大风,天降冰雹、霹雳,拔起大树一百多棵。刘宏自然也被吓了一跳,赶紧命令自三公和部长以下的官员,各自呈上封事。
张奂在消灭窦武的战争中也有大功,因此升任大司农,被封为侯爵。但是他在明了真相之后,后悔中了曹节等人的圈套,他拒不接受封爵。
可以说,张奂助纣为虐,帮助宦官集团杀死窦武陈蕃,就让他在舆论上失分不少。原来便是党人的他决定趁着天降怪异之时上书朝廷,为窦武等人鸣冤,希望灵帝平反,召回窦氏家族,废除党锢,回报窦妙的迎立之恩。
灵帝刘宏觉得张奂所说有理,便去询问宦官们(由此可知他们是灵帝所亲近的人)的意见,宦官们自然不会同意,汉灵帝不能自作决定。张奂见自己的上书没有效果,便和尚书刘猛、卫良等人联名推荐李膺、王畅等人担任三公。宦官们更讨厌张奂多嘴,由刘宏下诏申饬张奂,张奂等人便学习安帝时期的名将虞诩到廷尉那里自首,数日之后才被释放,但仍被扣发三个月的工资。
日期:2015-02-1316:02:30
2.清理朝堂(2)
一个叫做王寓的司隶校尉,他是宦官出身,为了更进一步,想要朝廷的大员推举他做大官,朝廷里的官员都不敢说不,只有张奂一个人激烈反对,王寓便以结党的罪过将其发配原籍弘农,送归乡里。
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在弘农安居准备终老的张奂却得到新任司隶校尉段颎将他逐出弘农的消息。原来,张奂在当度辽将军的时候,与段颎在征羌方略上出现分歧,二人于是水火不容。段颎也是一名战功赫赫的战将,但是他依附宦官,因此获得了荣华富贵。张奂害怕段颎公报私仇,便写信给段颎,求他饶过自己。段颎最终还是被他的信所感染,放弃了将其驱赶到敦煌的想法。
张奂经历过了这些大风大浪之后,对朝政漠不关心,当时很多被禁锢的士大夫一点也不老实,因此被杀的被流放的有很多很多。张奂却闭门不出,将他的精力放在教书育人的方面,他写作了《尚书记难》这本书。
光和四年(181),张奂逝世,年七十八。他的遗嘱写到了他曾经有过的辉煌和迫于现实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他嘱咐他的孩子要薄葬,不要铺张浪费,仅此而已。
纵观他的一生,年轻时,他胸有大志,很有英雄气概,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在边疆为朝廷建立功业。”后来,张奂果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将军,颇有功名,就连赳赳武夫董卓也得客客气。不过,当时的政治情况已经不是老将军所想的那样,被宦官当枪使玷污了自己的名誉,被宦官所抛弃差点死于段颎之手,一辈子起起伏伏,最后却凄凄惨惨的死于家中,可悲啊。
当然,不是所有上书为窦武喊冤的人能够像张奂那样全身而退。郎中谢弼也上了一道“亲启密奏”(封事),其中提到了窦妙和朝廷官员。在封事中,他希望灵帝能够迎回在南宫幽居的窦妙,请求为窦武陈蕃平凡,罢黜无所作为的官员,提拔王畅和李膺等人。
刘宏左右的宦官因此十分讨厌谢弼,将其贬出京城到广陵郡当一个政府主任秘书(丞)。谢弼便辞职回家(东郡),后来曹节堂侄曹绍担任东郡太守,谢弼被诬陷下狱,最后被严刑拷打致死。
创建缓存:08d97 大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