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新宋-十字(24章/150章)

第24章

阿越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听说那个学院,先生不称先生,而称教授。每学年结束,由教授出问答题二十道,答对十五道方能通过。」
      「这也平常。」一个书生不以为然地笑道。
      「这还没完呢,这二十道只是普通的问答,通过之后,教授便会出五道更难的题目,当面对答,答对三道,称为『及格』。这算是第二关过了。
      「第三关则是由同窗出题,考试之前,每个学生都必须出三道题,由教授核准,如果某人出的题目太容易,则罚他劳作一周,责令重出─几位想想,都是心高气傲的读书公子,哪个能丢得起这个脸,因此出的题目必是难的。
      「而后,便于这些题目中,每个人随便出挑二十道作答,答对十五道,便算通过第三关。」
      那茶博士口沫横飞,引得一众客人都倾耳相听,石越见他说得如此明白,心里也觉得挺有意思。
      旁边不免有人搭话,「茶博士,你说得也太繁琐了吧?听说过四道考试、三道考试,无非是诗赋文章,哪有这样的?」
      茶博士不屑地看了那人一眼,说道:「这不难能显出白水潭的水平来?这并非小的胡吹,他们山规上写得明白的。若是不信,可自己去看。」
      「依我的看法,这是石山长故意如此,众位想想,他学院考试方法如此困难,那些能够卒业的学生,能有多大的声誉呀?便是比太学也要强许多。」
      「那不能比,太学的那是直接可以做官的。」
      「你知道个屁,太学做官好?还是考进士做官好?这白水潭学院出来的学生,考个进士还不容易?」
      「非也……」
      ……
      一众旁观的食客,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侍剑是小孩脾气,几乎想去搭话,石越赶忙给挡住了,桑五只是一边听着,一边憨笑。
      三个人正埋头喝酒吃饭,忽听有人在旁边说道:「这位公子请了。」
      石越愕然抬头,却见一个人正抱拳朝自己说话,此人三十来岁,中等身材,白衣长袍,面容清臞,只是眼帘低垂,好似没有睡醒的样子。
      「这位兄台是叫我吗?」
      「正是。」那人嘴角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不知道怎的,石越一看这笑容,心里就下意识地想一个词─「奸笑」,手不自觉地摸了摸钱包,一面笑道:「不知有何赐教?」
      「在下潘照临,草字潜光,真定府人。因见公子气度不凡,故此冒昧打扰。」
      「原来是潘兄,在下便是开封府人,石越,草字子明。」石越连忙起身抱拳还礼。
      潘照临似乎并不太意外,眼角有意无意地瞟了石越的金鱼袋一眼,笑道:「原来是名动天下的石公子,在下真是失礼了。
      「我从杭州游历至此,本想明日去白水潭拜会,不料今晚在此邂逅。」
      「不敢。」石越一面说,侍剑已让人给潘照临置了座,请他坐下。
      因听到潘照临刚从杭州过来,石越便笑道:「潘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风物想是极好的。」他却没注意,当时尚无这句民谚。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人柔荑,才士风流,如此而已。」潘照临似乎永远是没有睡醒的模样。
      「哦,如此而已?那么不知天下何处,可当潘兄一赞呢?这汴京城如何?」石越给他满了一杯酒,一面笑道。
      「汴京城外表繁华似锦,却是一只大蛀虫,举国税入全聚于此,就为了繁华似锦四字。
      「燕云已为敌有,所幸者,契丹无雄主,大宋无大灾,一朝有变,此地必为他人所有。」潘照临冷笑一声,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石越听得暗暗惊心,却不知这个人是何来历,有何用意?便试探着问道:「若真如此,以潘兄之见,可有何良策?」
      潘照临见石越并不反驳自己,心中暗暗点头,口里叹道:「自古书生空议论,食肉良臣少奇谋。便有御敌之策,又能如何?」
      「当今明主在上,布衣上书,一朝便可为天子近臣,何忧报国无门?」石越越发不知道他的来意了,二人相交未深,此人说话却句句带着禁忌,让石越摸不着头脑。「庆州大败,数名大将以身死国,韩大人亲赴陕西,皇上亦亲自主持武举,此国家用人之际,足下大有为之时也。」
      「潘某非有韩信之材,在下所学,是张良、陈平一路,不遇其人,终是无用。」潘照临听石越劝他赴军前效力,不由得哑然失笑。
      「那?」
      潘照临略一迟疑,他见石越言语之中小心谨慎,也知道此时二人交浅言深,多有不便,便说道:「此处非说话之处,潘某今夜就此告辞,改日必当登门拜访,再谈今日之事。」说完长揖到地,告辞而去。
      潘照临数语之中,就说出大宋几处关键的弱点,几乎道出了宋朝的未来,给石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石越内心也非常盼望,能与他再次相会。
      不料此后几天,潘照临却似乎就此消失了。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地就到了立冬。
      石越回到宋代,也有足足一年了。这段时间里,白水潭学院又多了沈括、范镇等几个老师。
      沈括对于石越的「石学」,早有研习,与石越相见甚为投机,兼之又是奉旨讲学,且白水潭学院客座教授的薪酬颇为丰厚,因此,对于到白水潭学院上课非常积极。
      石越有了这个好助手,压力顿时大减。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短短几天之内,沈括又向石越推荐了如苏颂〈注十二〉等一大批科学素养非常深的人前来兼课,白水潭学院已渐渐称得上人文荟萃了。
      这一日,因为皇帝下诏要大宴群臣,因此石越一大早就赶到尚书省,在宰相的带领下,和文官们一起给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上寿,然后一起去大相国寺祈福。
      石越对这些礼仪繁多的活动毫无兴趣,只是循规蹈矩地跟着众人一起参加而已。
      此时,朝中局势风云变幻。
      九月十三日,推荐王安石的宰相曾公亮辞职,十月分,另一位宰相陈升之的母亲,也因病去逝。
      眼见宰相职位全部空缺,一方面是王安石踌躇满志地等待着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正的宰相,名正言顺地推行政策主张。
      一方面,却是朝中大臣对王安石的专断越发不满,许多原来支持王安石的大臣,一步步走向新党的对立面,紧张气氛与日俱增。
      在这样的情况下,石越非常不愿意参加朝廷的任何活动,生怕不小心被卷入新、旧党的政治斗争之中。
      从大相国寺回来后,石越正准备去尚书省都厅赴宴,不料立时便有中使来传,说皇帝召他相见。
      疲惫不堪的石越,也只得强打精神去见皇帝,一面在心里暗暗感叹:「真的是官身不自由。」
      他跟着宦官从右掖门进宫,不料刚走到右长庆门,便碰上王安石和曾布,此外,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官员,和王安石边说边笑,看样子也是去见驾的。
      石越暗叫一声「倒楣」,却也只好恭恭敬敬地向王安石行礼参拜。
      王安石对他却格外客气,热情地把他扶起来笑道:「子明不必多礼,是皇上召见吧?」
      「下官正是奉诏见驾。」石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答道。
      那个四十多岁的官员却走到石越跟前,行了一礼,笑道:「原来,这位就是名满天下的石子明石大人,下官宁州通判邓绾,这里有礼了。」
      石越却不知这是何人,只得虚伪地应承道:「久仰。」
      曾布知石越必然不知邓绾此人,便在旁边笑道:「邓大人言时政十多条,很受皇上嘉纳的。」
      却不防旁边杀出一个程咬金来,有人冷笑道:「不知是皇上嘉纳,还是参政嘉纳?」
      石越不料有人竟敢当面讽刺王安石,循声望去,认得是开封府知府刘庠,他与王安石一向不和。
      在刘庠后面,还跟着苏轼等几个开封府官员。
      王安石青着脸向他望去,刘庠随随便便地给王安石行了一礼,说道:「今日佳节,参政不必如此作态。
      「刘某比不得邓大人,一心只想做馆阁,下官大不了不当官,有话却是要直说的。」
      「刘大人,你辱人太甚了。」邓绾脸上也挂不住了,禁不住发作道。
      「是吗?我有什么辱人的?邓大人不是说『笑骂随人,好官我当』吗?在下不过笑骂而已,不会妨碍邓大人做好官的。」刘庠夹枪带棍地骂了回去。
      邓绾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身子气得发抖。
      王安石勃然大怒,「刘庠,你面辱大臣,太放肆了。待会我要参劾你。」
      刘庠满不在乎地一笑,昂首抱拳说道:「悉听尊便。」说罢便扬长而去。
      石越第一次亲身体会这些大臣水火不容的感觉,心里不由得佩服刘庠这份胆识,但表面上却只能不动声色。
      他故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跟着怒气冲冲的王安石,向集英殿走去。
      进到集英殿中,见皇帝坐在龙椅之上,正笑呵呵地和几位大臣说话;石越又用目光寻找刘庠,却发现他一脸从容地站在文官行列之中。
      众人给皇帝行礼完毕,王安石便厉声奏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赵顼见他脸色不豫,不由得怔道:「参政有何事?」
      「陛下,臣要弹劾权知开封府刘庠无礼,面辱大臣。」王安石声色俱厉。
      赵顼未及答话,刘庠已出列说道:「陛下,臣也有本上奏,臣要弹劾宁州通判邓绾谀事执政,参知政事王安石青苗法扰民不便!」声气高亢,毫不退让。
      眼见一个欢欢喜喜的宴会,就要变成大臣相互攻伐的廷辩,年轻的皇帝心里不痛快到了极点。
      他沉下脸说道:「刘庠,你不是御史,邓绾是不是谀事执政,不必你来说。」转过来又对王安石说道:「王卿,卿先说吧,刘庠怎么个无礼法?




返回目录

[21]   [22]   [23]   24   [25]   [26]   [27]  

[首章]  [尾章] 24章/共150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2a356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