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17节

晴雯撕扇2010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4-06-2318:57:41
        其实,云州打了大半年,石敬瑭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能怎么说啊?支持谁都得挨揍!
        支持吴峦,“干爹”要揍他;支持“干爹”,藩镇要揍他。两头受气的滋味不好受,石敬瑭只能装聋作哑。
        现在好了,“吴愤青”把皮球踢到朝廷,石敬瑭想装傻充愣也不行了。大臣们都等着呢,你是皇帝,得你发话,朝廷到底怎么表态?
        石敬瑭人品不咋地,但智商和情商都不低,如此犯难的局面,他分分钟搞定。先给“干爹”写封信过去,替“吴愤青”求情,说他年轻不懂事,请“干爹”高抬贵手、大人不计小人过,先把翟璋撤走,剩下的事情交给儿子办。
        骑虎难下的耶律德光顺着梯子下来了,当即撤走云州外围的部队。紧接着,石敬瑭又向“吴愤青”传谕说,契丹军已经被我糊弄走了,你抗战有功,官升一级,去武宁做节度副使。
        石敬瑭和了一通稀泥,终于将云州的怒火忽悠灭了。不过,这个窝火的“儿皇帝”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不知道还有多少火等着他去扑,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每一场火都扑灭。
        后来的事实证明,云州的“吴愤青”不过是一场“预演”。四处泛滥、**迭起的怒火,始终伴随着石敬瑭有限的“儿皇帝”生涯。
        ※ “怒火遍地”之魏州兵变
        当吴峦还在云州跟耶律德光死磕的时候,魏州也出事了。
        魏州,提起这个地名,不禁让人感到相当头疼。赵岩曾跟朱友贞说,魏博地区是唐朝的一大祸害,中原的“火药桶”,这话还真没说错。
        远的不说,就五代而言,短短三年时间,魏博地区惹了两场大祸,最终导致中原易主。朱友贞“分镇”、李存勖从魏博掏梁朝的老巢,这算一次。李存勖当政,魏州发生兵变,李嗣源借镇压之机“黄袍加身”,杀了一个回马枪,又是一次。
        这一次在魏州搞事的,是时任邺都留守的范延光。
        范延光,大家或许还有印象。当初李从荣小人得志,跟他有过节的大臣纷纷申请外调,老范就是其中之一。李从珂执政时期,范延光深受器重,基本上是跟石敬瑭平起平坐。
        后来石敬瑭在河东造反,范延光的两万魏州兵是第二拨奉命进剿的部队。要不是赵德钧从中作梗、范延光愤然回撤,石敬瑭能不能如此顺利地入主中原,还真不好说。
        原先是“惺惺相惜”的同僚,然后是未曾交战的对手,现在又成了君臣,范延光与石敬瑭之间的关系,令人眼花缭乱。
        石敬瑭抢占了先机,范延光虽然口头称臣,心中却极其不满:你以为你谁啊?别人不知道你几斤几两,我还不知道?凭什么你坐着我跪着?
        范延光嘴上不说,事情却做得绝。他管着魏博六个州,一分钱的赋税也不交,反倒伸手找朝廷要钱。特别是他手下一个叫孙锐的幕僚,比范延光还无赖,对朝廷的诏令稍有不满,当着使臣的面就扔火盆里。
        孙锐只是烧诏书,范延光连朝廷任命官员都敢杀。老范先是暗中与镇州留后秘琼联络,忽悠他一起谋反,但秘琼没鸟他,这让老范相当尴尬。不久后,秘琼调任齐州防御使,路过魏州,被范延光给剁了,巨额家产自然也归了老范。
        朝廷任命的官员稀里糊涂就没了,总得有个说法吧?范延光的“调查报告”中说,秘琼是被捕盗的士兵误杀的,认错人了,纯属意外。
        石敬瑭接到报告,心里知道范延光在搞鬼,却不敢深究,只能承认既成事实,不了了之。
      
        除了姑息以外,石敬瑭还封范延光做了临清王,千方百计笼络昔日的“小伙伴”。但是,范延光偏偏不吃这一套。
        日期:2014-06-2419:14:32
        范延光如此不知好歹,石敬瑭相当着急。桑维翰琢磨出了一个办法:迁都,从洛阳迁到汴梁!
        桑维翰提议迁都的理由有三条:
        其一,洛阳经历几次战乱,已是破败不堪,而汴梁城市繁荣、物产丰饶。
        其二,汴梁交通便利,北控燕赵、南通江淮,是水陆都会。
      
        其三,汴梁离魏州近,范延光那里有什么风吹草动,咱们朝发夕至,立马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石敬瑭深以为然,随即以洛阳漕运损坏为由,东巡汴梁,为迁都做准备。
        朝廷的新动作,让心怀不轨的范延光感到浑身不自在。天福二年(937年)六月,范延光在幕僚孙锐、澶州刺史冯晖的怂恿下,正式从魏州起兵,宣布反叛。
        范延光手下的两万魏州兵,战斗力是相当强悍的,否则魏博也成不了“火药桶”。前线的战报不断传到汴梁,没一份是打胜仗的,石敬瑭意识到问题严重,迅速调兵遣将镇压叛乱。
        这一次调兵进剿,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原本是进剿主力之一的东都巡检使张从宾,经不住范延光的忽悠,竟然倒戈了!
        张从宾一倒戈,官军尚未成形的防线便成了摆设。由于距离都城很近,张从宾叛军的破坏力和杀伤力都远甚于范延光。不出一个月,张从宾便率数千叛军攻入洛阳,转而向汜水关进发,直逼汴梁。
        令石敬瑭痛心疾首的,不是数千官军的倒戈,而是这支叛军把自己的两个儿子给干掉了,一个是河阳节度使石重信,一个是东都留守石重乂。
      
        两位皇子先后殒命,石敬瑭气得直撞墙,好在范延光那边总算传来了一点好消息。
        张从宾倒戈之后,主要活动在洛阳一带的西线,范延光则派孙锐率军进攻黎阳,准备对汴梁两面夹击。
        张从宾那边打得风生水起,孙锐的东线却掉了链子。
        孙锐这个人,忽悠范延光可以,就是打仗太不靠谱。此次出征,孙锐带着十多名娼妓,走一路玩一路,终日暴饮暴食暴睡。这哪儿是打仗啊,逛窑子呢?结果,孙锐的两万大军被另一支官军主力杨光远揍得满地找牙。
        由于东线不给力,官军得以集中兵力对付西线的张从宾。张从宾是真能打,一场恶战之后,官军在汜水关精心布置的防线被突破,叛军直奔汴梁而来。
      
        石敬瑭急了,打算卷起铺盖回晋阳老家,却被桑维翰给拦了下来。桑维翰告诉他:“贼锋虽盛,势不能久,请少待之,不可轻动。”
        桑维翰信誓旦旦,石敬瑭虽然将信将疑,但考虑到脸面问题,勉为其难地同意待几天看看。
        接下来的事情,让石敬瑭相当失望。捷报还没等到呢,官军内讧的消息却来了。
        发生内讧的是昭信节度使白奉进和义成节度使符彦饶,两人都在滑州驻防,白奉进有天晚上抓军纪,逮住五个当街抢劫的士兵,三个是自己手下的,另外两个是符彦饶的人。
        白奉进的脾气比较暴躁,甭管谁的人,犯了事儿就应该收拾,五个人全被拖出去剁了。
        符彦饶闻讯之后大为光火:好你个白奉进,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杀我的人!你是怕我护短,还是没把我放在眼里?
        次日一大早,回过劲的白奉进专程跑来跟符彦饶解释。符彦饶还在气头上,结果一张口就呛上了。白奉进也不是吃素的,心想老符这是给脸不要脸,毫不示弱。
        哥俩你一句我一句,骂得昏天黑地,白奉进情急之下开始上纲上线,说符彦饶是想借机跟着范延光谋反。
        此言一出,矛盾迅速升级,局面愈发不可收拾。符彦饶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喝令将白奉进绑起来,一刀就给砍了。
        主将“串门”有去无回,白奉军的军队陷入一片混乱,右军指挥使卢顺密临危不惧,迅速稳定了军心,然后带着人逮符彦饶去了。符彦饶没准备,正好撞卢顺密的枪口上,最后被送到汴梁斩首。
        两支军队的主将不战而亡,还打什么仗啊?石敬瑭又想卷起铺盖走人,这次被刘知远给摁住了。他告诉石敬瑭:只要守住汴梁,主动权就在官军的手中。有我刘知远在,汴梁固若金汤。
        刘知远是石敬瑭手下的“第一悍将”,他发了话,石敬瑭多少得给点面子,那就耐心等几天再说。
      




返回目录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首章]  [尾章] 117章/共14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d0bde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