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26节

晴雯撕扇2010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4-07-1018:30:21
        景延广让乔荣给耶律德光带口信,内容不多,就两条:
        第一,“儿皇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的皇帝是“普选”产生,跟过去没关系,“称孙”是不忘旧情,“称臣”就免了。
        第二,中原已是今非昔比,想必你乔荣也是亲眼所见,辽国要想玩火,咱有十万横磨剑(一种杀伤力极强的重型单兵武器),随时奉陪,但烧死人不负责。(中国士马,尔所目睹。翁怒则来战,孙有十万横磨剑,足以相待。他日为孙所败,取笑天下,毋悔也!)
        乔荣点头哈腰地听着,等景延广劈里啪啦地讲完,笑嘻嘻地回道:“辅政大爷,请恕小的愚钝,您老人家说这么多,小的记不住,怕您给传漏了,劳烦您老人家写下来如何?”
        景延广想想也是,传漏了倒没啥,万一给传岔了,整一个“称臣不称孙”的乌龙,那不是闹笑话了吗?
      
        景延广将口信变成了“备忘稿”,让乔荣随时拿出来背,乔荣却将“备忘录”变成了正式的书信。于是乎,这份措辞严厉的“严正声明”就送到了耶律德光的手中。
        对于耶律德光而言,这是晋朝送来的“绝交书”;对于几年之后的景延广而言,这叫“铁证如山”。
        耶律德光盛怒,当即单方面关闭外交渠道,所有前往辽国的中原使臣全部扣押在幽州。——甭沟通了,等着买单吧!
        战争的阴云开始在两国散布,真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头号“主和派”桑维翰坐不住了,尽管说话不管用,但他还是要做一次努力,上疏劝谏石重贵切勿图一时之快、造一国之殃。
        石重贵压根就懒得鸟他,景延广倒是很来劲:桑同学,班委开会,你一个小组长起什么哄,怎么哪儿都有你?
        “春江水暖鸭先知”,晋辽两国风云突变,最先感受到凶险气氛的,便是驻守河东的刘知远。他知道,自己无力改变石重贵的决策,唯一的办法是抓紧时间整兵备战,谋求自保。
        ——只要河东无战事,你们爱怎么玩儿怎么玩儿!
        晋辽大战,已蓄势待发!
        ※ “武装冲突”之祸起青州(上)
      
        在石敬瑭执政时期,很多藩镇都持“主战”立场,范延光、安重荣、安从进,纷纷以朝廷软弱为由发动叛乱。特别是安重荣,不仅自己派兵北征,还怂恿朝廷“入伙”。
        对于这些人,前面分析过,他们表面上高举“民族大义”、“国家尊严”的旗帜,实际上都是出于一己之私,个人野心在作祟。
        得出这个结论,绝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石敬瑭卖国求荣,天下共诛之,可以理解,但石重贵知耻而后勇,藩镇又会作何表现呢?如果藩镇真的顾及“民族大义”和“国家尊严”,那么朝廷跟辽国交恶,他们应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吧?
      
        恰恰相反!藩镇过去叛乱,现在同样会叛乱。过去可以拿懦弱的朝廷做幌子,如今朝廷“阳刚”起来,藩镇的狐狸尾巴终于藏不下去了。
        最先向“愤青”石重贵发难的,便是镇压范延光叛乱的功臣——杨光远。
        石敬瑭在世时最忌惮两个人,一个是刘知远,一个便是杨光远。
        刘知远还算老实,虽然手握重兵,但不怎么顶牛,如今又在河东自娱自乐,跟朝廷井水不犯河水。
        杨光远就不一样了,借平定范延光之机,不仅拥兵自重,还屡屡犯上。石敬瑭拿他根本没办法,索性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杨光远的儿子,跟他结亲家、套近乎。成了皇亲之后,杨光远更是飞扬跋扈、目中无人。
        石敬瑭在任期间,杨光远跟头号谋臣桑维翰闹得不可开交,最终成功地将桑维翰挤兑出核心决策层,所以后来石敬瑭托孤,根本没他什么事儿。
        一个文臣,一个武将,怎么会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呢?
        日期:2014-07-1120:46:37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杨光远当时在魏州围困范延光,前面说过,这次围困持续了整整一年。在此期间,杨光远不断接到宣徽使刘处让的作战命令,但纯属瞎指挥。杨光远大为光火,责问刘处让搞什么飞机。刘处让不敢惹他,全部推给了枢密院,说自己只是一个传话筒而已。
        拿下魏州之后,杨光远回来秋后算账了。由于宰相桑维翰、李崧都兼着枢密使之职,这笔账自然要找他们哥俩算。杨光远直接找石敬瑭讨说法,石敬瑭更不敢惹他了,只好将桑维翰、李崧的枢密使免去,分别打发到兵部和工部,算是给杨光远一个交待。
        杨光远取代范延光坐镇魏州,石敬瑭对其更加忌惮,桑维翰对应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
        其一,“分镇”,将魏博拆分成彰德(辖相州、澶州、卫州)、永清(辖贝州、博州、冀州)两个节度,魏州升为直辖市(即邺都)。
        其二,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将杨光远的心腹分散到各地,杨光远本人则调到洛阳担任西京留守兼河阳节度使。
        接到调令之后,杨光远大为光火,跟着石敬瑭有样学样,暗中与辽国来往,寻求外援。但是,有石敬瑭这么一个孝顺的“儿皇帝”,耶律德光对杨光远根本就不感冒。
        杨光远乖乖前往洛阳赴任,但并未就此消停,而是千方百计地找桑维翰的麻烦。桑维翰确实也是屁股不干净,杨光远发现他在两京大肆购置房产,与民争利。
      
        头号谋臣成了“房爷”,石敬瑭也保不了他,只得将桑维翰打发到彰德做节度使去了。
        收拾了桑维翰之后,杨光远对石敬瑭的不满情绪却日益加深。
        话说回来,石敬瑭对杨光远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先是结亲家,后来又将他调到青州,担任平卢节度使,封东平王,可以说极尽笼络之能事,但始终换不来杨光远的赤胆忠心。
        ——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而言,任何厚遇都是苍白无力的!
        说起杨光远的野心,还有一个笑话。
        杨光远身体有疾病,掉头发很厉害,是个秃顶,他老婆则是个跛子。坊间就拿两人的生理缺陷取乐,说自古哪有秃疮天子、跛脚皇后的道理!
        石敬瑭死后,“愤青”石重贵年少轻狂,不怎么压得住阵,杨光远的野心更是急剧膨胀。——秃疮可以用帽子遮住,皇后可以另立她人。总之,这个皇位,我杨光远坐定了!
        天福八年(943年)十一月,杨光远在青州起兵,公开宣布叛乱。
      
        杨光远野心毕露,背景自然是晋辽交恶,但最直接的导火索却是一张借条。
        石敬瑭在位时,杨光远曾经向朝廷借过三百匹战马,干嘛用的不知道,现在马在哪里也不清楚,但借条却在朝廷放着呢。
        辅政大臣景延广偶然发现了借条,心想朝廷都快成乞丐了,居然还是“债主”,赶紧派人拿着借条和石重贵的诏令去讨债。
        皇位新老更替,战马是军需物资,这实际上是在一个敏感的时期,追讨一份敏感的债务。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这一番追讨无异于“打草惊蛇”。
        朝廷派人拿着借条来讨债,杨光远打了一个寒噤:这么快就把我的陈年旧账翻出来了?太迫不及待了吧?
        什么叫做贼心虚?这就是!
      
        杨光远不想坐以待毙,决定起兵,但凭借自己那点家底,实在是胜算渺茫。于是,杨光远再次向辽国投怀送抱,怂恿耶律德光对中原动武,赵延寿也趁机在一旁煽风点火。
        耶律德光经不住诱惑,决定派出五万大军(相当一部分是卢龙的军队),由赵延寿统领南下。为了鼓舞斗志,耶律德光忽悠赵延寿说,拿下中原,册封他做皇帝。
        开运元年(944年)春,辽军大举南下,直抵贝州(今河北清河)。
        耶律德光对赵延寿的指挥能力毫无信心,亲自前往前线督战。石重贵大为惊骇,除了没想到辽国会动真格的以外,更惶恐于辽军居然首先选择打贝州这个要老命的地方。
        这里确实不是一般的地方,地处大运河沿岸的贝州,是漕运与陆运交汇的重要枢纽,交通便利,因此也是晋军重要的后勤基地,存储有大量的粮食,主要供应北部边境地区。贝州一旦有失,驻守北部边防的晋军将面临无粮可吃的局面,只能依靠汴梁地区紧急调运。
        贝州大量囤积军粮,是石重贵上台之后干的事情,到底是谁泄露了这个重大军事机密呢?在青州起兵策应的杨光远是最大的“卧底”,这不假,但将情报透露给辽国的,却是贝州守军中的败类邵珂。
        邵珂是时任永清节度使王令温的牙将,因违纪被免职后怀恨在心,暗中与辽国通款,做起了“卧底”。
        五万辽军兵临城下时,贝州守将早已不是王令温,而是耶律德光的“老朋友”吴峦。——贝州是北部边防的重中之重,让“愤青”吴峦驻守,“愤青”石重贵比较放心。
        吴峦属于见到辽军就牙痒痒的人,凭借坚固城防拼死抵抗,硬是将五万大军阻挡在城外。但是,狼一样的对手不可怕,猪一样的队友也不可怕,队友其实是对手,这才最可怕!
        关键时刻,“卧底”邵珂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城内兵力薄弱、将领有限,邵珂主动请缨守南门。眼看辽军的进攻愈加疯狂,军情紧急,吴峦同意了邵珂的请求,派他镇守南门,戴罪立功。
      
        吴峦虽然对邵珂当年的劣迹有所耳闻,但万万没有想到,邵珂会无耻到卖国求荣的地步。利用镇守南门的机会,邵珂打开城门,引导辽军入城,贝州城顿时乱作一团。吴峦临危不惧,率领守军继续誓死拼杀。
        在这场异常激烈的巷战中,上万军民惨遭屠戮,吴峦投井殉国,“北部粮仓”贝州失守了!
      




返回目录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首章]  [尾章] 126章/共148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03858 大小: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