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晴雯撕扇2010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日期:2014-01-1522:02:19
※ 李存勖的新麻烦
正所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敢在“第一军阀”李存勖屁股后面点火的,是日渐强大的契丹。
契丹,不是被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玩得没了脾气吗?不错!刘仁恭盘踞幽州,确实让契丹屡次骚扰皆败北而归。
不过,刘仁恭、刘守光也帮了契丹的大忙。前面说过,刘仁恭在幽州实行异常残暴的统治,而刘守光称帝,建立“大燕”政权之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幽州多年战乱,先是被朱温打,接着爷俩自己打,后来被李存勖打,围观群众看得过瘾,当地的百姓可就惨了。
一个平头百姓,只盼望过安稳日子,该种地种地,该交粮交粮,哪怕挨官府的秤砣(只要不致命),也不愿意打仗。结果呢,刘仁恭父子的“秤砣”足以一击毙命,“大燕”又是遍地狼烟,百姓根本没有活路,只能举家往契丹那边逃难。
现在我们看国际新闻,哪个国家爆发内战,邻国赶紧封锁边境,生怕难民大规模涌入,跟防贼似的。那时候可不一样,契丹巴不得“大燕”子民都往东北跑。契丹所在的辽河流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可契丹人只会放牧,或者说只愿意放牧,牛羊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像种地这种需要定居的工作,契丹人不太习惯。关内百姓的到来,有效地缓解了契丹农村劳动力稀缺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百姓跑来开荒种地,粮食、赋税就会越来越多。定居的人多了,乡村逐渐成形,带动了城市(雏形是粮食集散交易地)的发展,手工业、商业也纷纷繁荣起来。有了像模像样的城市和乡村,契丹便从一个游牧部落,逐渐走上了建设国家的道路。
贞明二年(916年),阿保机正式称帝,建立了契丹国,也就是后来的辽国。
就在这一年,阿保机率三十万之众(号称)入寇蔚州(今河北蔚县),俘获振武节度使李嗣本。
契丹此行,并不是跟李存勖抢地盘,而是来“打秋风”的。拿下蔚州后,阿保机派使者去找驻守在云州的河东大将李存璋,想弄点财货。
李存璋懒得跟这些“北蛮子”闲扯淡,一刀就把使者给剁了。阿保机又带着队伍打云州,李存璋一面据城固守,一面向李存勖求援。
此时的李存勖正在魏博前线,将梁军揍得只剩下一口气。但是,云州毕竟是河东地区的北面门户,一旦有失,契丹军便能一马平川,挥师直指晋阳。李存勖不敢耽搁,率大军回撤驰援。
河东军主力刚刚抵达代州(今山西代县),阿保机知道李存勖不好惹,赶紧撤了兵,一场爆发于后院的危机得以化解。
日期:2014-01-1619:24:53
契丹军撤了,但李存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云州一带有李存璋守着,目前问题还不大,真正有麻烦的是幽州。
幽州是老将周德威驻防,他可比李存璋厉害多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原因很简单:周德威太自信!
这就跟开车一样,最容易出大事儿的往往不是胆小的新手,而是自认为相当熟练的老司机。
幽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北面和西面是燕山,南面和东面是平原。这样的地形,十分利于对付来自北面的契丹。
在幽州东面,也就是秦皇岛那一带,有一处隘口叫渝关(今河北抚宁东榆关),山下有条渝水,一直流到海里。关口北面的道路通往东北地区,狭长而险要,最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两侧都是乱石绝壁,高不可攀。
利用天然的地形优势,刘仁恭父子盘踞幽州时,曾在这里设置了八支防御军,招募当地的土兵进行防守。这些土兵半兵半民,带有“屯兵”性质,平时自己种地,自给自足,也不用向地方官府缴税,幽州还不定期提供衣物、日常用品等给养。
每年秋收之后,这里便开始坚壁清野。契丹军南下抢粮,土兵闭垒不出。等契丹军一撤,土兵便据险抗击,作战有功者都会得到相应的晋升和赏赐。
刘仁恭父子在幽州北面搞的这一手,一直让契丹人望关兴叹、束手无策。但是,自从周德威驻镇在此,情况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周德威觉得,有自己这尊“门神”镇守在幽州,还搞什么“屯兵”?裁掉!
还有幽州这些旧将,他们熟悉地形,熟悉契丹的战法,但周德威对他们一万个不信任,不该抓的抓了,不该杀的也杀了,所剩无几。
这可帮了契丹的大忙了!阿保机伺机而动,进占幽州外围,除了控制渝关天险以外,营州(今河北昌黎)、平州(今河北卢龙)一带也成了契丹的游牧地。
创建缓存:c38c4 大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