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103节

陈士陈观水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在袁绍讨伐曹操的时候,关羽杀了一员袁绍麾下的大将,这直接导致了袁绍决定出手杀了刘备为麾下被杀的大将复仇。情况很危急,危急关头,领导就是领导,后来成为蜀汉最高领导的刘备面对危机,表现出了一名领导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忽悠。刘备忽悠袁绍说杀了袁绍麾下大将的人虽然长得很像关羽,但“天下同貌者不少”,所以这人很可能不是关羽。
      
        面对忽悠,袁绍显现出了和刘备的差距,袁绍被忽悠了。为了将忽悠进行到底,刘备更是自告奋勇跟随着袁绍再一次派出的大将,一起出征曹操。
        结果,这名袁绍再一次派出的大将也被关羽杀于两军阵前,关羽一边杀人,还一边大打广告,在队伍里树起大旗,旗上写着“汉寿亭侯关云长”七个字。刘备看到了这七个字后,据“三国演义”所说那是“暗谢天地曰:‘原来吾弟果然在曹操处!’”
        刘备的这一表现,初看似乎很不正常,前面刚因为袁绍以为关羽杀了自己麾下的大将而差点被袁绍杀了,好不容易用个“天下同貌者不少”的理由忽悠过袁绍,才权且保住了性命,现在明明白白杀人的是关羽,还“暗谢天地”,也不想想自己的脑袋为此随时可能被搬家,真是脑子里进水了不成?以后的事实证明,刘备的脑子并没有进水,当时他“暗谢天地”的反应可以确认不过是个本能反应,说得简单点,这一瞬间,在万马奔腾,喊杀震天的沙场上,刘备只听到了一个声音,只听从了一个声音,这是来自他心底深处的声音,为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的兄弟关羽还活着而庆幸欣喜的声音,这是刘备那一瞬间心底最真最诚的声音。这一瞬间,刘备只是忠于了自己的心,真诚地忠于了自己的心。
      
        这一瞬间,我们相信刘备是真诚的,正如后来关羽在华容道上放下刀,放走曹操的那一瞬间,我们相信关羽是真诚的,正如后来诸葛亮写下出师表的那一瞬间,我们相信诸葛亮是真诚的,正如姜维战斗到最后横剑自刎的那一瞬间,我们相信姜维是真诚的,正如孔融让梨的那一瞬间,我们相信孔融是真诚的,正如宋江为晁盖通风报信的那一瞬间,写下满江红决心接受招安的那一瞬间,我们相信宋江的行为虽然似乎很矛盾,但宋江是真诚的。
      
        中国文化古老传承中有一样东西是很独特的,具备了这样东西的人,往往是个真诚的人,往往是很讨中国人喜欢的。
        这究竟是什么呢?
        日期:2012-02-21 21:04:41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九九
        这样东西叫做“真性情”,所谓“真性情”的人便是忠于自己的心的人,便是听从自己心底深处声音的人,便是真诚的人。
        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少的,但也正因为少而显得分外珍贵,让人分外喜欢。这样的人其实又是很不少的,因为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时刻,这样真诚的时刻,这样真诚地忠于自己的心,听从自己心底深处声音的的时刻,虽然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样的时刻也就是生命中难得的一个瞬间或几个瞬间。
        中国文化中古老传承的“孝”“悌”“忠”“义”具有极大的力量,这是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力量能感天动地,只要这“孝”“悌”“忠”“义”是真正来源于心,真是“真诚”的。
        按俺的行文习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下面自然是要讲上一段故事的。
        讲一段什么故事呢?
        前面我们说过两段古希腊神话中的“弑父”故事,有网友看后感觉很不好,这个很正常,都是中国人嘛,对这类违背天伦的事情,当然会觉得不好。但不知道为什么,某些网友因此觉得俺心理比较阴暗,说俺总盯着西方文化的阴暗面,让俺多反省反省咱中国文化的阴暗面,好像非得也再说上个中国的“弑父”故事不可。
      
        好吧,既然有人想听,俺就说一个,说一个咱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杀父”故事。
        为什么这里说是“杀父”,而不是“弑父”呢?
        往下听,听完了,自然就明白了。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位领导,史称许悼公。许悼公后来死了,这个很正常,再大的领导也得死,不正常的是,许悼公不是自然死亡。史载许悼公是被死亡,按中国的传统,许悼公的被死亡应该被称为“弑”,
        就行为的本质而言,“弑”和“杀”没什么区别,都是被死亡,但按着中国的传统,“弑”与“杀”是不一样的,“弑”是专指子女杀害父母,臣子杀害君主。
      
        所以,从表象上看,许悼公的被死亡,的确应该用“弑”,因为导致许悼公死亡的人的身份既是儿子,许悼公的儿子,也是臣子,许悼公的臣子,此人史称许止。
        可以理解,在讲究天伦,讲究“忠孝”的中国,这个问题相当严重!
        所以,可以理解,为此组织出面了。本章前面我们说过“人类之所以需要组织,就是因为需要解决问题与矛盾。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灿烂辉煌,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善于组织,惯于依靠组织。依靠组织,就不容易犯错误,因为组织是不会犯错误的,只有人才会犯错误,组织不是人,当然就不会犯错误。”
        比较奇怪的是,组织出面后,并没有惩罚许止,甚至不认为许止是“弑”了许悼公。
        为什么呢?
      
        日期:2012-02-22 21:27:09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二〇〇
        因为许止不是故意的,根据历史记载,许悼公生了病,作为儿子与臣子的许止衣不解带,日夜照顾,端汤送药。但估计是药不对症,更或许药里添加了些什么不可食用的添加剂,总之结果是许悼公吃完药就死了。作为儿子与臣子的许止为此很痛苦,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科学不如现在发达,尤其是化学,许止真的没怎么学过,真的是不懂,不像现在的某些“砖家”,那是很懂的,一旦媒体披露哪个药品食品里添加了不可食用的添加剂,这些很懂的“砖家”马上出来告诉大家,这个添加剂虽说是不可食用,但少吃点多半没事,只要每天摄入量在某某计量以下,对人体不会造成大的危害,请大家保持情绪稳定。可许止没法保持情绪稳定,许止不懂这些,他只知道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君主吃了自己的药死了,他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要承担需要承担的一切后果,接受相应的惩罚。
      
        该接受什么惩罚呢?
        组织在对许悼公的死亡调查研究后,最终认定,许止不需要接受什么惩罚,因为许止不是故意的,最多是过失致人死亡,而且他本意是想救人。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这是个“孝”子“忠”臣在行孝尽忠时,无意引发父亲君主意外死亡的悲剧事件,所以,“孝”子“忠”臣“不当坐”,也就是不应该被惩罚,对这个结论,孔子孔圣人在《春秋》里,用独特的春秋笔法做了权威认证,《春秋》在记载了许止导致许悼公死亡之后,写道“冬,葬许悼公。”对此,古籍《公羊传》的解释是“葬许悼公,是君子之赦止也。赦止者,免止之罪辞也。”须知按中国传统,领导被“弑”,凶手一日不受惩处,领导的遗体一日不能下葬,而《春秋》里不写许止受惩罚,而直接写许悼公遗体下葬,字里行间,含蓄而确定、一定及肯定了许悼公不是被“弑”的,因此许止不用因许悼公的死亡而被惩罚。
      
      




返回目录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首章]  [尾章] 103章/共159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调用缓存:69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