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第62节

陈士陈观水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我一直认为小宝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虽然他作为家里的独子,似乎被宠坏了,总是会做出些不太讨人喜欢的事情。记得他四岁那年不但问出了问题,还说出了答案,说出了他觉得正确的答案。记得当时,小宝一边吃着梨,一边听我说完“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狠狠咬了一口手中那个比我大许多的梨,问出了那个曾困扰我许多年的问题:“孔融为什么总是愿意,把大大的梨让出去呢?”
      
        就在我清清嗓子,准备回答他,准备对小宝说上一番小朋友应该爱护兄弟,懂得谦让的道理的时候,小宝却自己说出了答案:“因为孔融是个虚伪的人,明明自己喜欢吃大梨,还要把大梨让出去,他太虚伪了。”
        于是,我震惊了。
        小宝看到我震惊的样子,很是得意,很是得意于自己的答案,很是得意自己能说出个似乎不是四岁的小孩子能说出的答案。小宝的确很聪明,我四岁的时候恐怕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虚伪”,而小宝已经知道了。
        我承认,那时我被他镇住了,好久好久,都没能回过神来。记得那一年,我十六岁。
        那一年,他十六岁。
      
        那一年,他家来了一位客人。
        有一种客人,通常被称为不速之客,他十六岁那年来他家的,就是这么一位不速之客。
        这是一位亡命天涯的不速之客。
        这位客人之所以要亡命天涯,是因为得罪了人。
        如果得罪了某人就要亡命天涯,那某人一定是个不能得罪的人。
      
        那个不能得罪的某人名叫侯览,这位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侯览的客人名叫张俭。这两人当时都是名人,他们的恩怨背景复杂,牵涉极广,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的,为此就不在这里详细说了,您在此只要知道他们的身份就可以了,张俭的身份是好人,侯览的身份是坏人,而且是坏人中段位极高的那种,俗称奸臣。简单点说,好人张俭得罪了坏人侯览,作为奸臣的侯览把持朝政,通缉了张俭。张俭于是亡命天涯,逃到了他家。
      
        这里要说明的是,张俭逃到他家那年,他虽然只有十六岁,但在那个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还没有时事政治考试的年代,十六岁的他却已经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有素质的好少年了。他完全明白张俭为什么而来,于是他决定留下张俭。
        但张俭却不愿意留下。
        张俭到他家来本不是找他的,事实上,张俭并不认识他,张俭之所以来,是因为认识他哥哥,而他哥哥当时偏偏不在家。我们刚说过,十六岁的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有素质的好少年,但素质这种东西常常并不是看得出来的,看得出来,甚至考得出来的常常不是真正的素质。而且,我们也刚说过,张俭是个好人,所以好人张俭在看不出他的素质,弄不清他是否明白留下自己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时候,决定不留下。
      
        他察觉了张俭的不信任,看出了张俭的心思,于是他说了一句话,他真诚地说了一句话。
        一切因此而改变,一切就此而不可改变,一切为此而无可挽回。但或许,那一刻,十六岁的他已下定决心,已明了一切无需挽回。
        虽然,对于他,这一切来得似乎太早了些,因为那一年,他究竟只有十六岁!
        日期:2011-11-16 19:46:32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〇二
      
        他看着张俭的眼睛,平静而坚决地说:“哥哥虽然在外,难道我就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吗?”
        够了,这一句话就够了,因为从他的话里,从他坚毅而决然的表情里,张俭明白了他已经明白了一切,看出了常常看不出来的素质,决定留下。
        历史常常是残酷的,在残酷的历史中,好人常常斗不过坏人。很不幸,这次也不例外。好人张俭的行踪最终还是被坏人侯览发现了,幸运的是,张俭再一次逃掉了,不幸的是,他没有逃掉,他的哥哥也没有逃掉,他们兄弟俩都被抓了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考验出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
        被抓后,没用上什么老虎凳、辣椒水之类的酷刑,他就招了,明明白白地招了,将事情的前前后后都清清楚楚地说了,末了讲了一句话:“人是我留下的,和我哥哥没关系,留下人,我就知道后果很严重,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杀了我,但请放了我哥哥。”
        他哥哥也招了,他哥哥的说法是,张俭那是我朋友,他来是找我的,和我弟弟没关系,留下人,我就知道后果很严重,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杀了我,但请放了我弟弟。
        他们兄弟的这种行为,史称“兄弟争死”!
        结果是,他哥哥被杀了,他被放了。
        当然,我们知道坏人之所以是坏人,就是因为他们通常是不会轻易放过好人的,他之所以被放,并不是因为奸臣突然发了善心,而是因为奸臣害怕了,奸臣害怕一下子杀了他们兄弟两人,会出现什么严重的后果,所以权衡再三,决定杀一个,放一个。奸臣害怕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家不是普通人家,他们家是圣人之家,他们的祖先就是孔子孔圣人,他们是孔子的子孙,据说是孔子第二十世孙。而且,他当时虽然只有十六岁,但也已经是个名人了,社会影响很大,因为许多人都知道他从小就很有素质,他四岁的时候就能懂得爱护兄弟,懂得谦让,许多人那时就常用他的故事教育孩子,那个故事叫做“孔融让梨”。
      
        我仔仔细细地跟小宝讲了孔融长大后的故事,告诉他一个如孔融那样会为了保护素不相识的好人,不计严重后果,为了保护哥哥,宁可牺牲自己生命的人,绝不会是个虚伪的人。
        “嗯,他不是,不过,他不聪明。”小宝边啃着梨,边说:“他也不认识人家……”
        我于是不再说话了,因为我真的无话可说,我想或许孔融真的不聪明,或许四岁的孔融和四岁的我,都不如四岁的小宝聪明,孔融和我在四岁的时候都还不知道什么是虚伪!
        其实,孔融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虚伪。
        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翻开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汉书》,看一看孔融长大成人走入社会后的事迹吧。
        日期:2011-11-17 21:19:33
        经营方程中国解——从三国与水浒中的文化密码说起(原创连载)之一〇三
        孔融长大成人后,正是曹操把持朝政,架空汉朝末代皇帝汉献帝的时代,也就是史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当时,一个个有权有势的诸侯都屈服了,都虚伪地迎合着曹操,只有孔融却依然对被架空的汉献帝忠心耿耿,一次次顶撞曹操,真诚地为汉献帝争取利益,他甚至不愿虚伪地迎合一下曹操,潜伏起来等待消灭曹操的机会,就像其他许多对汉献帝忠诚,却潜伏在曹操身边的人那样。于是,他被杀了,那一年他五十六岁。
      
        做人难,做一个真诚的人更难,做一个一辈子真诚的人是难上加难!而孔融是一个一辈子真诚的人!所以,他四岁的时候让梨,无疑是真诚的!虽然在历史上真诚常常被怀疑,但我始终真诚地相信真诚最终将被历史所理解,所赞许!
        我其实是很理解小宝的,理解他对孔融的怀疑,因为作为独生子女的小宝,虽然比不是独生子女的孔融多拥有了许多东西,但却至少,少拥有了一样东西。这东西是“义”的来源,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是以人性为基础,与差序格局互为因果的,就藏在“四海之内皆兄弟”与“结义”之中。
        这样东西在中国传统中被称为“悌”,指的是对于兄弟姐妹的自然情意。“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关键词是“兄弟”,“结义”的关键字是“义”,将这些结合起来,就是按着差序格局,四海之内的人们虽然不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兄弟姐妹,但可以在上天神圣庄严地见证下,真诚地结拜成“义”(假)兄弟姐妹,从而在心中真正拥有如同亲兄弟姐妹般的血肉情意。
      
      




返回目录

[59]   [60]   [61]   62   [63]   [64]   [65]  

[首章]  [尾章] 62章/共159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eab4a 大小: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