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 吞噬星空 盖世神医 修罗武神 唐家三少 辰东 天蚕土豆 我吃西红柿 万相之王 剑来 叶公子
拿破仑时代(111章/239章)

第111章

[法]乔治·勒费弗尔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荷兰被法国占领以后,汉堡继起成为英
      国和德意志之间的中转站,成了欧洲大陆上最大的银行业中心;反法同盟是
      通过汉堡的帕里什银行才得到英国补助金的。美国的销售额(其中一半来自
      殖民地产品)从1790 年的二千万美元上升到1801 年的九千四百万美元。他
      们供应粮食给安的列斯群岛和西属美洲,把木材和谷物运往英国,并且在法
      国市场和汉堡都赢得了重要的地位。美国人那时正在改进他们的造船技术,
      把巴尔的摩的“飞剪式”快船视为标准式样。由于中立国贸易兴隆,它们的
      商人和金融家都成了坚定的亲英派。
      法国是否要维持大部分海上贸易关系,甚至同英国的贸易关系,现在只
      取决于法国;由于中立国无不竭力违犯英国的规定,所以情形就更加如此。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接受了这样一个办法,即,除禁运品外,中立国
      船有权保护它们的货物。这一办法使得法国能继续进行贸易,并赢得了与荷
      兰的同盟,而第一次武装中立联盟则是针对英国。后来国民公会采取了相反
      的政策,其基本原因是1786 年的条约使得法国工业受到英国竞争的打击,
      战争为法国提供了一个与英国抗衡的极好机会。纺织企业家大声疾呼要求恢
      复禁止英国货入口,鲁昂的大商人丰唐内就是他们的代言人。他们支配着国
      民公会,就象后来左右拿破仑一样。而且人们坚持认为,英国的经济以及随
      
      之而来的信贷是依赖于货物出口的,因而,对英国的沉重打击莫过于对它关
      闭法国这个最好的主顾的门户。这就是1793 年1 月布里索和凯尔圣的论断,
      后来这也成为皇帝的逻辑。5 月9 日,一项法令宣布,中立国船运载的敌货
      为合法捕获品,并于10 月9 日禁止英国商品进口。
      只要允许中立国与法国通商,这些措施就不能奏效,因为英国允许中立
      国船到法国完全是为了推销它自己的商品;此外,由于中立国来法国采购货
      物而使物价上涨,所以人民对这些国家深感不满。于是法国于8 月宣布了禁
      运令。这样,法国使这次封锁达到了连英国人都没有做到的那样严密的程
      度。没有多久,法国就感到殖民地产品和原料的缺乏,首先是棉花的不足。
      这当然不是企业家所希望的。他们认为,这次封锁应该灵活一些,就象英国
      的封锁一样,以方便贸易利益。因为急于供应军队,救国委员会又重新对中
      立国开放了港口,热月党人恢复了中立国根据条约取得的特权。于是,英国
      货很快地重新出现了。但是在签订坎波福米奥条约之后,英国仍是唯一的敌
      人,而法国陆路贸易得以恢复时,那些保护贸易主义者又重申前议。督政府
      再次禁止英国货入境,并于共和六年■月29 日(1798 年1 月18 日)采取了
      一项空前措施来对付中立国:如果发现中立国船只运载任何英国产品或者只
      是在某一个英国港口停泊过,这些船就被视为合法的捕获品。这样一来,中
      立国的船只不再出现了,而美国则与法国断绝了外交关系。但是货物走私仍
      旧猖狂地进行着,而且法国的盟国也参与了走私活动。1798 年法国合并日内
      瓦和牟罗兹的部分原因是为了限制走私活动。法国和荷兰两国在1792 年进
      口了英国出口货物的百分之十八,1800 年仍占百分之十二。督政府充分意识
      到,法国要想贯彻一项既行之有效而又可以接受的封锁政策,就需要开拓广
      阔的大陆市场。于是对别国的征服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经济斗争的需要。被
      占领各国和西班牙对英国是封闭的。人们指出,占领汉撒各城市会打开德意
      志的市场。这样便开始露出大陆封锁的苗头了。世界正在分为极不相等的两
      部分:法国及其盟国为一方,英国及所有其它各国为另一方。这两个主要交
      战国现在被迫巩固各自的阵地,以图生存。
      法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最沉重的打击就是失去了它的殖民地贸易。
      1789 年与殖民地的贸易占法国进口货物的三分之一,占出口货物的五分之
      一。欧洲大陆的一部分仍然对法国实行封闭;在其它地方,法国仍不能恢复
      其原有的地位。尽管法国的版图扩大了,但它的贸易额却从1798 年的四亿
      四千一百万法郎下降到1800 年的二亿七千二百万法郎。革命的危机已经影
      响到各个工业部门。有些工业历经困难才得以恢复。在里昂,开动的织布机
      不到一半。从1789 年以来纺织品生产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遭受了无法控
      制的通货膨胀折磨之后,法国现在又发现自己成为通货收缩的受害者,这就
      又加深了已经普通存在的不安情绪。硬币仍旧缺乏,信贷不复存在。月利率
      浮动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七之间,物价下跌造成了工业瘫痪。连年丰收本身
      应该起到一种稳定的作用,然而却招致了物价的进一步跌落,从而降低了农
      
      民的购买力。督政府除了多方鼓舞大家以希望之外无计可施。但是,这只不
      过是一个暂时的危机。假如政府恢复力量,并且在欧洲大陆上重建和平,硬
      币就将会逐渐在市场上再度出现,新的销售市场将得以重开,生产将得以恢
      复。
      法国革命已经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条件是:由于废除行
      会而获得的经济自由;通过取消内地关卡、减少通行税和采用十进位制而实
      现的全国市场的统一;在被合并的各地区开辟了新活动场所,例如,法国的
      冶金业可以使用比利时和萨尔的资源。农村仍富有大量的劳动力。如果实行
      封锁不单是为了追求战争的目的,而是相机行事的话,那么就会给初期的资
      本主义提供必要的保护,从而只会产生有益的结果。事实上在冶金业、化学
      工业,特别是在纺织工业方面,封锁的确起到了有益的影响。纺织业仍然是
      最富于创造发明的工业,是对资本家最富有吸引力的部门。“珍妮机”得到
      大量采用,1797 年奥伯坎普夫已经开动第一台花布印染机。一些工业界巨头
      出现了,并且建立了一些工厂:其中有图卢兹的布瓦耶-丰弗雷德,夏隆的
      里夏尔与勒努瓦,帕西和根特的鲍文斯。那时机器还仅仅处于幼年时期,在
      布匹织造方面还没有使用机器。一位跨过海峡来到大陆的英国机械师科克里
      尔刚刚被请到维尔维埃。丝纺仍旧采用沃康松的方法,雅卡尔还没有使他的
      织布机臻于完善。冶金术没有任何进展,除去昂赞矿之外,蒸汽机还没有被
      采用,直到1799 年根特的鲍文斯才开始使用。但是免于受到英国竞争的法
      国却有暇发展自己的机械化。
      不管怎样,法兰西共和国的人口大多数是主要保持自然经济的农民,如
      果十分必要的话,它是能够依靠自己的资源生存下去的。农业虽然已经从桎
      梏中解放出来,但是发展仍然缓慢。村社依然保留着老习惯:如保留着强制
      轮作制、无用的公用牧场和其它习惯的权利。这种对于旧习俗的依恋是如此
      强烈,以至在历届革命议会中从来没有人敢于提出强制重新调配土地的建
      议,以便根除这些习惯。大量的村社公地也还没有分配。虽然人造牧场、烟
      草、菊高苣和马铃薯的收获略有增加,但土地的排水和灌溉,以及栽树育林
      则反而倒退了;道路失修,乡间警察尚未派驻。但是乡村的社会结构还是在
      改进之中,全国抵抗外敌的力量因而大有增长。小土地所有者的数量有了相
      当大的增加,至少在某些地区是如此,如:摩泽尔郡增加了一万三千名,科
      多尔郡增加了百分之二十,诺尔郡增加了一万名。与此同时,大规模的耕作
      一般地在减少之中,从而有利于中等规模的土地占有。当然,农村中仍旧还
      有很多没有土地的、几乎沦于乞讨的零散工,而乡村人口的平衡总是要看收
      成如何而定。但是自从什一税和封建赋税取消以后,政府除了要应付一些短
      暂的骚乱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它担心害怕的事。
      英国既不能用炮舰打败法国,更不能用封锁迫使法国投降。而且,如果
      共和国能够恢复大陆的和平,它的经济地位就可能再变得令人满意。在这方
      面,要预料英国是否会面临崩溃的局面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
      
      五、英国资本主义的力量与困难。
      欧洲向全世界的扩张
      英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巨大进展中获得了利益。物价的上涨继续有利于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大约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物价上涨,经过法国革命
      和拿破仑时代,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其基本原因在于:首先,由
      于美洲金银矿生产的增长,也由于信用货币在丹麦、瑞典、俄国、奥国、法
      国、西班牙和美国等国的出现而造成通货的大量增加;并且战争又往往加速
      了纸币的发行。革命的危机造成了资本外流,从而导致外国现金储备的增
      加。大量的法国硬币流到了英国、荷兰、普鲁士和汉堡。包括伦敦的巴林,
      阿姆斯特丹的赫普和拉布谢尔,汉堡的帕里什,更不用提在英、法两国都开
      业的博伊德,以及在巴黎的一些外国银行家(其中著名的是佩雷高)在内的
      国际银行家组合对不断贬值的指券①投机而牟取暴利;拿破仑以后也要对付
      这个国际银行家的组合。




返回目录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首章]  [尾章] 111章/共239章


电脑版 返回顶部

创建缓存:892e2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