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法]乔治·勒费弗尔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现在人们几乎不知道欧洲大陆的通货膨胀所造成的
后果。从1793 年到1799 年汉堡的殖民地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大,但是大
量的货币似乎只是导致了投机的猖厥,而不是生产的发展。但无论如何,从
通货膨胀中获利最大的是英国。
英格兰银行是发行纸币信誉卓著的唯一银行,因而在荷兰被法国占领以
后,英国就变成最为可靠的资本避难所。1794 年,这家银行购买了价值约为
三百七十五万英镑的贵重金属,而不是以往每年平均化费的六十五万英镑。
英格兰银行钞票的流通额从1790 年的一千一百万英镑增加到1800 年的一千
五百万英镑。到1795 年止,这家银行对商业证券的贴现率一直在百分之三
以下;只是在1797 年黄金支付中止之后,贴现率才开始增加:1800 年增加
到百分之六以上。此外,英国是银行业发展到地方上的唯一国家:1792 年就
有三百五十家地方银行不受任何约束地发行纸币,这些银行为地方企业提供
了资金。这样一来,就引起了伴随着通货膨胀而来的信用膨胀。这些银行虽
然在1793 年的恐慌期间受到暂时挫折,但是后来比以往更加兴隆:1804 年,
银行的数目接近五百家。物价几乎不断地上涨。以1790 年的指数为100,则
1799 年为156。1780 年至1789 年间,每夸特②小麦平均价格为四十五先令,
但在随后的十年里却涨到五十五先令;而工资的相应增加则要少得多,这样
就增加了利润的幅度。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得货币贬值,因此一切都在激励着
投资企业的热情。
价格的上涨会造成阻碍出口的后果,但是中止支付黄金使情况缓和些。
货币充斥已能使皮特得到贷款,这样他就可只对付英格兰银行,但是皮特仍
不得不迫使英格兰银行贴现为数日增的财政部证券。1795 年,英格兰银行的
现金储备还不足五百五十万英镑,而它持有的财政部证券的总额竟接近于一
千三百万英镑。此外,由于必须用现金支付远征军的费用,支付1796 年购
买谷物的费用,以及给予外国的补助金(从1793 年至1799 年总数高达二千
八百万英镑之多),皮特还无视法律,迫使英格兰银行在1797 年初从不过
一百多万英镑的现金储备中提取一部分支付给他。于是不得不宣布英格兰银
行的纸币为不兑换纸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823 年。由于英格兰银行是
支撑经济的整个信贷机构的拱心石,因此,不兑换的后果本来会是灾难性
的。但是这样做并没有引起恐慌。不懂得约翰·劳①的方法或纸币的人民没
有意识到英镑处于危机之中。皮特也一再劝告资本家放心,用有力的财政改
革来使他们相信他完全无意采用纸币。随着和平在欧洲大陆的恢复,他在
1797 年和1798 年只化费了二百万英镑来维持在欧洲的武装部队和对外国的
补助。英镑超过了票面以上的价格,英格兰银行1799 年的现金储备达到七
百万英镑。事实上,这家银行此后接受了一批数目更大的财政部证券,虽然
存在着某种政府制造的通货膨胀,但还没有严重到象在法国那样毁坏通货的
程度,这就使得英国免于遭受曾使督政府难以应付的通货收缩的祸害。但这
只是暴风雨的暂时的平静。1799 年大陆战争重开,歉收又迫使政府购买了价
值几达三百五十万英镑的粮食。英格兰银行的储备减少了,这一次英镑兑换
率下降了。1799 年在汉堡,英镑的票面价值失掉了百分之八,在加的斯失掉
了百分之五。这场危机很快就挫伤这个国家的士气,但是英镑贬值本身却使
大资本家捞到了好处:他们出口货物换回的是硬币,却用贬值了的纸币来支
付工资。依照经验主义的方法制定的英国货币和财政政策证明运用自如,这
是其它国家当时望尘莫及的。
工业革命得以继续进展应归功于这项政策,但是进展速度之慢有时出人
意料之外。就是在发展最快的棉纺工业中,织布依然靠手工操作。埃德蒙·卡
特赖特的动力织布机于1801 年在格拉斯哥才首次被采用,只是在1804 年左
右威廉·拉德克里夫发明了上浆整理机之后,动力织布机的使用才得到推
广。毛纺工业仍处于试验阶段,还很少采用“珍妮机”,而卡特赖特的梳毛
纺纱机到1803 年才完善起来。尽管扩建了铁路和使用了蒸汽机,煤矿业仍
然处于落后状态。除了一些棉纺厂外,蒸汽机还没有在工业上使用;大多数
棉纺厂依然满足于使用水力纺织机。在交通方面,注意力仍然侧重在开凿运
河,结果是完好的道路寥寥无几。运输的迟缓和工资的不断下降使传统的制
造业能够有力地维持下去,人们的集中注意力仍然是在商业方面,而不是在
开办工厂。一些当时的工业巨头,如罗伯特·欧文的岳父达维德·戴尔和斯
托克波特的拉德克里夫都是靠把活分散发给家庭制造的方式起家的。纺棉机
虽然还没有被普遍采用,但却给予棉纺工业以巨大的推动力。针织品和机织
的花边也蓬勃发展起来。冶金业广泛地实现现代化。工程师们——其中最著
名的是水压机发明家布拉默——使工作母机的数量迅速增加。机器在各个工
业部门得到采用,确保了英国在全世界的绝对优势。
按照十七世纪末叶通行的价格计算便览作出的海关官方估价,英国本应
始终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如在1799 年,英国的贸易支付余额达五百万英
镑。人们把这归功于工业的进步;但是实际上,参考一下进出口货物的实际
价值却得出相反的结论:除去非常有限的几年(从1798 年至1815 年间只有
1802 年一年)之外,英国的贸易差额一直出现赤字:1799 年为一千零五十
万英镑,1801 年将近二千万英镑。即使工业品出口的数量增加了,工业品的
价格也是在下跌;然而,这一因素却使得英国不仅能够保持原有的市场,并
且能够获得新的市场,尽管存在着战争带来的困难。英国变得更加富有了。
英国的支付差额是靠运费、保险费、手续费,尤其是靠对海外各地的剥削:
贩卖黑人奴隶,投资于种植园的收益,东印度公司职员的薪水和养老金,私
商在殖民地的投机生意,富翁们从殖民地带回的财富以及在那里投资的赢利
等等来弥补的。
物价的上涨对农业也是有利的。当时英国已经不能再生产足够的粮食来
满足本国的消费;战争使得粮价昂贵,因此,只要小麦仍然价格昂贵,“谷
物法”就失去效用。因为种植小麦比畜牧业更为合算,结果是,小麦的种植
面积扩大了。圈地空前大规模地扩展开来,这就为地主、同时也为农民创造
了一个黄金时代。耕作方法在不断改进。1793 年,约翰·辛克莱和阿瑟·扬
格被任命为农业大臣。土地革命也影响到苏格兰。那里的部落首领就是大地
主,他们乐意把土地用来饲养牲畜,他们赶走了苏格兰高地的佃农,这些人
只好移居国外。就粮食供应而言,农业的繁荣加强了英国的力量,使得它不
再象以前那样脆弱了。这也使得一些小土地所有者能够继续生存,甚至在某
些郡里,他们的人数还有所增加。事实上,尽管留下的小土地所有者为数无
多,他们对于自己的命运还是满意的;这些人和佃农一起构成了稳定的因
素。
英国的资本主义尽管取得了进步,但还没有想到自由贸易。地主和农民
绝不是要废除“谷物法”,而是要求强化它。工厂主仍忠于重商主义,他们
甚至要求禁止机器出口。但在国内,他们越来越多地违犯限制徒工数目和准
许确立最低工资的规定。相反地,工人们则继续要求制定“劳工章程”,并
且以抵制和罢工的方式作为支持自己要求的手段。虽然这样做在原则上是非
法的,但是治安法官不愿对此判罪,因为雇主本人就已违法在先。同样值得
注意的是1799 年7 月12 日的“结社条例”。这项法案是在官方宣布废除有
利于工人的法律时制订的,它规定要惩罚各种罢工工人的结社以及旨在支持
罢工的募捐。对贫儿、女工和破产农民的雇用,以及机械化带来的进步,这
一切使得工资下降。工资的增加远远落后于物价的上涨。此外,实物工资和
任意专横的罚款更加降低了工人的工资。但是,从1795 年开始,工资由济
贫税的收入来补充,补足数额以面包价格计算。这就是劳动者阶层比较能够
安于他们处境的原因。
除法国外,几乎没有任何国家能与英国的工业竞争。欧洲大陆的资本主
义,除了几个采矿场和西里西亚巨大的冶金工业——几个由大资本家或国家
垄断的企业——使用机器以外,还没有采用机器,并且还没有超过商业资本
主义的形式。萨克森、瑞士和施瓦本的棉纺工业蓬勃发展起来,但是直到1786
年“珍妮机”才传到了克姆尼兹,而针织机在1797 年才出现。此外,战争
也损害了传统的工业,如西里西亚的亚麻工业从此一蹶不振。
创建缓存:75d53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