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法]乔治·勒费弗尔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像众多伟人一样,阿登纳把政治作为一种艺术,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他
总能在适当的时候避开不利处境,变被动为主动。他总是进退有度。“度”
的把握来自于他对敌方和己方情势的周密审视,也来自于他多年从政的丰富
阅历。他的政治生涯长达57 年。早在二战以前,他就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德
高望重的“科隆之王”,自1917 年起,直至1933 年希特勒把他赶下台,他
一直担任科隆市长。在宦海沉浮中阿登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漫长的政治生涯也使阿登纳谙熟以势压人的策略。在他任职期间,许多
人在背后议论他独断专行、冷酷无情,他丝毫不在意,甚至否认这一点。但
无可否认的是,他的大多数政策都是他独自作决定的,他顶多参考一下别人
的意见。阿登纳的政治艺术中还有一个绝招:即善于在紧张气氛中注入幽默
机智的调剂。1959 年赫鲁晓夫又一次挑起柏林事端。值此东西关系骤然紧张
时,美国国务卿社勒斯又患肺癌不幸去世。杜勒斯是阿登纳挚友,阿登纳前
去美国参加杜勒斯葬札。艾森豪威尔总统在白宫为前来参加葬礼的外国贵宾
举行了招待会。会上,阿登纳看见当时作为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正与苏联外
长葛罗米柯站在一起,便走了过去。葛罗米柯是刚从日内瓦飞来的,当时日
内瓦会议关于德国和柏林问题的讨论已陷入僵局。尼克松为使空气轻松些,
说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和葛罗米柯外长外貌相似。阿登纳听罢,凝神看了看他
们两人,然后莞尔一笑,道:“的确如此。不过,这倒使我有了一个打破日
内瓦僵局的主意:尼克松你搭上飞机飞回日内瓦,让葛罗米柯留在这里当副
总统。这样一来,我敢肯定日内瓦会议会迅速取得进展。”谈笑声中,微笑
爬上了阿登纳那原本崩紧的面孔。
这就是阿登纳,战后联邦德国的奠基人。他身高六英尺二英寸,身材魁
梧,精力充沛。人们很难从他那锐角形的狮身人面像似的面孔中看到他的内
心世界。只能感受到他目标明确、意志坚强,还有他超人的耐心——一旦目
标选定决不半途而废。他看起来目空一切,独断专行,自以为一贯正确,无
懈可击;他从不暴露自己的任何弱点,从不给人以可乘之机,也从不需要别
人给自己鞭策和劝告;他懂得与人交往的艺术和掌权的技巧,从不轻信他人,
但却知人善任;他喜欢简单明了,好作即兴演说,讨厌重复,却从不厌倦反
复谈论政治原则。像他的朋友丘吉尔和戴高乐一样,他热衷权力,并以一种
几乎不容争辩的地位充分地运用权力;也像丘吉尔和戴高乐一样,他从未想
过自己会离开权力顶峰。他的对手们称他为“狡猾的狐狸”,他们每每试图
反对他,可事实总是证明了这是徒劳无益。他把政治视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
药。在90 岁高龄之际,他仍出访了以色列和西班牙。在那儿,面对欢呼的人
群,他毫不知倦地作了激动人心的即席演说,以他的严密的逻辑和娴熟的演
说技巧征服了到场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阿登纳,不能想象德国没有阿登纳,就像英国没有丘吉尔、法国
没有戴高乐一样。戴高乐曾说:“非伟人成不了大业”。阿登纳无疑是戴高
乐所指的伟人。他在废墟中创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
被誉为“第四帝国”,比之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它拥有无限的“生存空间”
任其发展,并用数百万计的大众汽车、机床、机车、重型工业设备、机器、
发动机和其它出口商品,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了商业桥头堡,这远比希特勒用
几百万军队对欧洲、俄国和非洲进行的失败战争征服所建立的桥头堡更加稳
固和持久。今天,由于联邦德国优越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它已
经成为欧洲大陆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国家。饮水思源,人们把联邦德国取得的
成就归功于阿登纳,并把他称作是“联邦德国之父”。
尼克松在他所著的《领导人》里曾写到:“提出一种主张是一回事。在
合适的时机提出这种主张是另一回事。而能够成为把这种主张忖诸行动的
人,又是另一回事。恰恰是这三者构成了阿登纳的伟大之处。”
同欧洲战后的另外两位巨人——丘吉尔和戴高乐——相比,阿登纳有时
被形容得索然无味,暗淡无华。作为二战的英雄,丘吉尔和戴高乐的品格被
人们夸大:丘吉尔机智风趣,并有贵族风度;戴高乐的孤僻高做和虚饰夸张,
也符合他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缔造者和领导人的身份。但是作为战败国的
领导人,阿登纳若像他们那样表现,对战败的德国来说却危险而不合时宜。
相比之下,阿登纳的表现更现实、更精明。他有律师般善作分析的头脑,又
有等待成功的耐性。丘吉尔爱挖苦人,喜欢争论,常常精心设计一个讽刺令
对手的抨击落空;而阿登纳总是用精心研究的办法来驾驭事物,以猜透和揭
穿批评者计谋的办法驳倒对方。他的做法体现了德国人处世哲学的一切特
点:刻板、严谨、勤奋、一丝不苟和不屈不挠。阿登纳认为,西德只有全力
以赴、奋斗不已,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获得主权、安全和繁荣。他实践了
他的一切信条。毫无疑问,他和他们尽管各人特点不同,却同样伟大。戴高
乐在一生中把阿登纳作为政治上的对手和合作伙伴来尊重,而一向用词刻薄
的丘吉尔则在1953 年对下院说,阿登纳是“自俾斯麦以来最英明的德国政治
家”。
1963 年的一个秋日,阿登纳结束了在联邦议院作为联邦总理的最后一次
演讲后,毫无表情地走下了主席台。联邦议院的一位议员——阿登纳每年的
政治对头——想对即将离任的阿登纳表现得大度一些,于是站了起来,恭敬
地对阿登纳说:
“总理先生,您在1954 年筹划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的主张,现在证明
是正确的。”
阿登纳冷冰冰地盯着此人,然后作了一个尖刻的答复:
“你我的区别,就在于我善于掌握时机。”
阿登纳用寥寥数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成功之道..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第一章 流年似水
莱茵少年
1876 年的圣诞钟声敲响了,那天晚上
科隆下了大雪,清晨时,茫茫大地为积雪所掩盖,莱茵河成了白茫茫的
一片。大雪还在飞扬。
可是,在巴尔杜英街的一所房子里却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圣诞树上挂满
了幸运星、幸运球以及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孩子们正围坐在母亲身边,天真
地问:
“妈妈,圣涎老人什么时候给我们带来小弟弟呀!”
“快了,快了,等到天空又变得蓝蓝的,那时候,圣诞老人就会把小弟
弟给送来的。”
几天之后,一个新的生命在这所屋子里呱呱坠地。是个男孩,他的到来
给全家增添了一分欢喜。圣诞的钟声刚刚敲过不久,在科隆高等法院作首席
书记官的一家之主感到新生儿的到来似乎得自天赐,于是为新生儿起了一个
和自己相同的名字——康纳德·阿登纳。
这是一个标准的德意志帝国中等文官的家,并不算富裕。老康纳德并非
出身贵族豪门,他的一切都是靠他一生奋斗所得。尽管他的职位不错,可是
家里的开销也很大。在小康纳德出生之后,他又生了一个女儿,这样家里一
共有四个小孩,三子一女。那时候还没有节育这一说,阿登纳家又是虔诚信
奉天主教的,老康纳德深信孩子是上帝赐予的。
老康纳德的青年时代很艰苦,他很早就成了一个孤儿、他很小的时候,
他父亲有一次上树摘果子,结果掉下来摔死了。父亲死后,再也没有人关心
他的求学问题,也没有人愿意为他提供学费,因此他年纪轻轻就得自食其力。
适龄后他主动去当兵服役。他在军队呆了十二年,参加过1866 年的普奥战争
①,著名的克尼希格雷茨战役时他也在场。那时他作战勇敢,还负了伤。此次
战役后,为了表彰他的英勇善战,他由下级军官晋升成为军官。这种形式的
表彰在普鲁士军队里极其罕见。他是一名合格的军人。
但老康纳德却不愿再做军官了,因为他已经同一位漂亮的姑娘订了婚。
军官申请婚假需要交付一笔保证金,他没有这笔钱。好容易盼到了十二年服
役期满,他回到家乡和等待他多年的未婚妻结了婚,然后踏上了中级文官的
仕途。
他的妻子是一位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女人,老康纳德虽为了她而放弃
了在普鲁士军中的似锦前程,但却终身不悔。夫妻俩感情非常好,终生不渝。
她总说是天主赐予她这生活中美好的一切。在丈夫努力工作时,她操持家务,
教育孩子,还利用闲暇空余时间为人缝补围裙来增加家庭收入。夫妻俩一起
尽力使家庭安定、快乐。在母亲的教导下,小阿登纳和哥哥们从很小的时候
起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他们知道很多东西都来之不易。到老年了阿登纳还
能记起他儿时帮助母亲烫衣服、钉扣子、做家务的情形。
俾斯麦帝国时代的科隆还远没有它今日的繁华,那时科隆的街头只有马
① 指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于1866 年6 月开始进行的普奥战争,结果是普鲁士胜,俾斯麦
得以在小德意志范围内实现统一。
创建缓存:6d3fa 大小: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