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法]乔治·勒费弗尔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驻
扎的期限和兵力多寡是重要问题。柯克帕特里克认为就英国来说,这涉及到
它所有军队的安全,并且存在宪法上的困难;而麦克洛伊则表示,在美国历
史上,除了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承担过某些义务外,从来没有承担过这样的
义务。
弗朗索瓦—庞赛也表示,联邦政府所建议的应把盟国承担在经济上帮助
德国克服经济危机和失业的义务写进德国条约是办不到的。取消高级专员委
员会、完全结束管制在盟国眼里已是一次重大的让步。
尽管阿登纳迫切要求尽一切努力不要把盟国的协定草案公请于众,以避
免引起公众对此的过激评议,不利于谈判的展开。但在第二天,9 月25 日,
他接见社会民主党主席舒马赫和社会民主党联邦议院议会党团主席奥伦豪尔
时,仍然惊奇地发现后者已详细获悉弗朗索瓦—庞赛向他所作的说明,以及
盟国的德国条约草案内容。9 月26 日,当他向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提出有关
谈判的报告时、再次惊奇感到议员们对有关内容的了解。阿登纳获悉是高级
专员们同内阁和联邦议院成员的谈话使得消息透露,立即向高级专员们指
出,在他所传达的谈判情况和高级专员们所介绍的情况之间出现分歧,只会
引起不信任。
在德国国内,舒马赫和社会民主党正不遗余力地进行着一场反对舒曼计
划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的宣传。对于参加共同防务,舒马赫的理论是:“我
们反正样样都会弄到手的。它们(西方盟国)反正非保卫我们对付东方不可,
否则我们就会变成共产主义。”立足于此,社民党向公众宣传提高德意志民
族主义要求,说通过舒曼计划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德国的经济力量和人力
将被用来为法国的外交效力。社民党的宣传为阿登纳谈判德国条约和欧洲防
务条约制造了很大困难。
法国对德国重新崛起的忧虑在德国条约的谈判期间表现得最明显不过。9
月26 日,法国政府给苏联政府发出了一份照会。照会申明法国无意触犯俄
国,说法国十分关心维持1944 年12 月签定的《法苏条约》。很清楚,巴黎
准备奉行两种政策:其一是追求实现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寻求同德国和解;
其二则是想维持同苏联的关系,以牵制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影响的扩大。
10 月10 日,阿登纳在同高级专员们的谈判中,分别就德国在同苏联谈
判时彼此协商的问题以及由于打算设置大使委员会所引起的问题达成谅解。
作为交换条件,联邦德国也就德国尽快执行非卡特尔化向同盟国作出让步。
缔结德国条约的主要问题逐一得到澄清。在这个过程中,普利文计划会议的
工作进展得也很快。双方同意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草拟条约的具体条文。
专家们的工作进展迅速。1951 年11 月20 日,阿登纳飞抵巴黎,与美、
英、法三国外长举行会晤,这时关于德国条约的谈判已进入收尾阶段,只余
下了最后一项议程——举行签约仪式。
签约的前一天,美国驻巴黎大使布鲁斯设早宴款待阿登纳,并安排了美
国国务卿艾奇逊和阿登纳的单独会谈。
艾奇逊告诉阿登纳,未来90 天正是命运攸关的重要时期,必须拟定并缔
结关于重新规定联邦共和国和盟国关系的条约和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美国总
统大选在即,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必须抓紧时间。艾奇逊打算在1952 年初把
一大捆条约文件提交国会批准,其中将包括《对日和约》、《美澳新安全条
约》、《美菲联防条约》、关于希腊和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条约,
还有—俟埃尼希宫的谈判完成立即敲定的德国条约,等等。
阿登纳向艾奇逊表示感激和满意,同时,也急于摸清楚美国方面对法苏
照会的看法,阿登纳解释说,“公众舆论中不时担心盟国有以德国作为筹码
来同苏联达成谅解的企图。”
艾奇逊点头称是,望着阿登纳,慢慢他说道:“西方盟国之所以给人造
成‘摇摆不定’的印象,主要是因为防务方面的财政负担非常沉重。由此影
响了国内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招致选民强烈反对。”他又强调说:“尽
管情况如此,但美国政府态度坚决,决不会摇摆不定,也下会将德国拿去同
苏联作交易。”
看着神色凝重的阿登纳,艾奇逊觉得有必要再加以强调,遂道:“如果
企图与苏联搞交易,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
阿登纳稍感释然。随后阿登纳和艾奇逊还就德国条约中有关和约和重新
统一德国的第7 条条文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阿登纳提出对波德边界问题的担
心,他说,“在奥得—尼斯河以东的领土问题上,联邦政府希望盟国不要对
第三者,例如波兰,承担任何约束。并希望这一问题保留到将来的对德和约
中去解决。”参加会谈的国务秘书哈尔斯但补充说:“联邦政府迫切希望通
过援引某些原则,例如大西洋宪章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约的内容。”阿登
纳微笑着,瞧着文奇逊。
艾奇逊明白他担心美国会扔下欧洲,撇开西德,于是保证美国将继续奉
行现有政策。他说,“欧洲尽可以放心,美国会继续意识到它所承担的责任。”
艾奇逊给了阿登纳一颗定心丸。在得到美国对边界问题的保证后,阿登纳长
满皱纹的脸上笑意盎然。
11 月22 日,在法国外交部举行了一次美、英、法、德四国外长会议。
这是作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阿登纳首次和西方国家的外长
们坐在一起。四国外长草签了被称为“一般性条约”的德国条约。
阿登纳在舒曼致词后,不无兴奋地即席发言,他十分感慨地说:“我期
望今天德国第一次参加的外长会议能有效地巩固德国的政治局势。联邦共和
国可以说一向是悬空地处在东西方之间。从今天开始,联邦政府郑重声明加
入西方世界。西方外长会议的决定使联邦共和国成为欧洲安全的一种强大因
素和吸引苏占区的一个巨大力量。苏俄将认识到,它想用冷战手段阻挠德国
参加西方一体化是不会成功的。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这将是巩固欧洲局势的
一个重要步骤。”
艾奇逊、艾登也相继发言,纷纷强调这项条约的重要意义,认为它不仅
是要把痛苦的过去一笔勾销,而且还要共同建立一个武装起来抵制未来危险
的世界。欧洲一体化也许是几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事业,这个巨大的目标只
能一步一步达到。今天就意味着这样的一步。
四国外长对现有的德国条约表示原则上一致同意,认为必须建立欧洲防
务集团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间的联系。这样,颇有争议的政治性问题在“一
般性条约”中得到了解决。但是,各方在签订涉及技术性问题和财政问题的
所谓附加协定方面,尚未取得最后的一致意见。外长们决定将它留给商讨附
加协定的专家委员会,并让专家委员会及早进行讨论。
按照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所表示的明确愿望,阿登纳估计,至迟到1952
年1 月,签署附加协定的时机就会成熟。但是,由于谈判过程中的困难以及
国际形势的多变,使条约文本的最后完成与签署生效大大推迟了。
一波三折
“每当欧洲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时,萨尔问题总是一
再冒出来,我感到这是一种命运的安排。”
—1952 年1 月28 日麦克洛伊写给阿登纳的一封信
1952 年年初,当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的谈判正在进行时,法德两国之间突
然出现了紧张局势。起因是法国从中作梗,挑起了萨尔问题与德国加入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问题。
1952 年1 月25 日,法国政府任命原法国驻萨尔布吕肯的高级专员格朗
瓦尔为驻萨尔大使。此时欧洲防务集团的谈判行将结束,德国联邦议院已定
于1952 年2 月7 日和8 日辩论参加欧洲防务问题,法国的行动又使联邦政府
处境困难。
这时,国务秘书哈尔斯坦正代表阿登纳在巴黎参加一次外长会议,阿登
纳立即指示哈尔斯坦,要求法国政府就突然任命格朗瓦尔一事作出说明。
舒曼对阿登纳的询问说明如下:格朗瓦尔虽然拥有大使头衔,今后的职
务为外交使节,但其职能与此前法国驻萨尔地区高级专员的职能相同。舒曼
用了一番外交辞令加以搪塞。然而,就在哈尔斯坦从舒曼那里得到上述答复
的同一天,法国驻德国副高级专员贝拉尔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宣布萨
尔地区今后将在巴黎设立一个外交使节作为代表,而在法国驻其他国家的各
种外交代表机构中将增设萨尔地区的代表。贝拉尔讲话将舒曼的底牌和盘托
出。
法国人在萨尔问题上演出的双簧戏使阿登纳大为恼火,他指示哈尔斯坦
要求法国政府进一步就此作出澄清,并强调在没有接到进一步指示前,如果
巴黎召开有关建立欧洲防务集团的会议,就拒绝参加投票。紧接着,阿登纳
在1 月27 日发表了一份联邦政府新闻公告,宣布联邦议院目前能否按原定计
划就参加防务问题举行辩论还是个疑问,他想以此向法国施加点压力,同时
也好对国人有个交待。
创建缓存:d0530 大小: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