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法]乔治·勒费弗尔 |
小说下载 |
返回目录
米高扬
说,是这本书启迪了他,他开始改变信仰。
阿登纳非常惊讶地看着米高扬,说:我也曾经读过《资本论》,但我简
直不能理解它。
米高扬进一步解释:我也是读了两遍之后才理解这本书的。
接着,阿登纳又饶有兴致地问米高扬,苏联是否对中国有所顾忌。米高
扬说,苏联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好,除了西部边界外,苏联没有在中国驻军。
阿登纳摇了摇头,进一步说:您把我的问题搞错了,我注意的并不是目
前苏联同中国的关系,而是以后十年至二十年中的事态发展。中国每年人口
增长一千二百万,它的人口在十至十五年之后几乎可以达到十亿,它又没有
足够的土地。苏联那时最多有二亿五千万人口。倘若我是俄国人的话,我不
希望有一个人口如此众多而又没有足够土地的邻居。
米高扬沉默了,开始沉思..
米高扬是在4 月28 日回国的。这次访问后,德苏有关德国统一问题的谈
判被冻结起来,德苏关系也因此而僵住。准确他说,是1955 年以后国际形势
的变化失去了解决德国问题的时机,而阿登纳又坚持原有立场,这才使德苏
关系不能打开局面。阿登纳给斯米尔诺夫3 月19 日的提议是他试图打开僵局
的一种尝试,之后, 1959 年,阿登纳又授意制定了一项关于解决德国问题
的“格洛勃克”计划,主张在十年过渡期内缓和两个德国的紧张关系,然后
就德国统一问题在两德和东西柏林举行公民投票。这些迹象表明,阿登纳已
经开始准备改变哈尔斯坦主义不建交不承认的立场,探索新的东方政策,以
尽量协调同苏联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分歧。但是,情势所限又使阿登纳不可
能走得太远,达到苏联人谋求的使东德合法化的要求。苏联对阿登纳的这些
表态保持了缄默。在阿登纳看来,承认东德等于放弃了过去的一切原则,这
也等于是断送了他的政治前途。美国的国际分析专家卡尔·多伊其曾说,政
治家和领导人“往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为保持其世界形象的一贯性和一
致性的习性与需要的俘虏”。阿登纳正是如此。已经树立的“冷战骑士”的
形象是很难再作出变更的,迈出任何一步都要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
第九章
德法关系的新纪元
“..我现在要讲几句话,也许使诸位感到惊奇:在重建欧
洲家庭方面,第一步必须是法德两国之间的携手并进..没有一
个精神上强大的法国和一个精神上强大的德国,欧洲是不会复活
的。”
——1948 年5 月邱吉尔在海牙欧洲联盟
成立大会上的演讲
萨尔回归
政治是一种艺术,它要把在道德基础上被认为是正确的东西
变为现实。
——《阿登纳回忆录》(三)
1954 年10 月,为使法国签署巴黎协定,阿登纳作了执政中最具冒险性
的一次决定:与法国总理盂戴斯一弗朗斯签订了萨尔协定。
萨尔问题自阿登纳上台就令联邦政府困扰不已,是法德关系一个解不开
的节。法国和德国都想争夺对萨尔的主权,由于德国战败,法国利用占领的
机会成功地在萨尔扶植了亲法的自治主义地方政府,法国力图先使萨尔从德
国分离出来,使这个政权得到国际承认后,再逐步将其归并到法国。自1950
年起,萨尔问题经常使法德关系发生混乱。在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时,法
国政府坚持要让萨尔作为第七国参加联营条约,阿登纳不得不以退出联营为
威胁,迫使法国放弃了这个打算,但法国最终以法国——萨尔经济联盟的名
义在煤钢联营条约上签了字。后来,阿登纳和法国领导人都同意应该在欧洲
范围内解决萨尔问题。萨尔自治政府总理约翰内斯·霍夫曼提出使萨尔“欧
洲化”并保持与法国经济联系的建议,阿登纳从欧洲联合的角度考虑,与法
国一起采纳了这个建议。但是,究竟该以何种方式实现萨尔欧洲化,法德两
国从未有过共识,阿登纳对解决这个问题心里也没底。
1952 年11 月,萨尔举行了议会选举,在法国的干涉下,亲德政党被排
除在选举之外。结果,自治主义政党获得胜利。阿登纳强烈反对法国这种做
法。选举后,法国根据事先许下的扩大萨尔自治的诺言,于1953 年5 月20
日与萨尔政府签定了有关萨尔问题的总协定。同时,欧洲部长理事会指定了
一个委员会起草了一份关于萨尔欧洲化的章程。很快,范·纳泰尔斯计划出
台。该计划将萨尔划归欧洲共管,设计了欧洲机构和地方政府,规定在经济
和货币方面,萨尔仍属法国——萨尔经济联盟,保持同法国的密切联系,同
时,由欧洲部长理事会派遣一位向理事会负责的欧洲专员负责掌管萨尔的外
交和防务,代替原来的法国代表。法国和萨尔政府都接受了范·纳泰尔斯计
划,但阿登纳认为一旦贯彻这个计划,将会进一步割断萨尔与德国之间的有
机联系。阿登纳倾全力反对并威胁说,他将向欧洲理事会提出控诉,因为它
损害了萨尔的民主自由权利。法国坚持以这个计划作为批准欧洲防务集团条
约的先决条件之一,德法为此争吵不休。
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失败以后,联邦德国寻求重新武装恢复德国主权的替
代方案,法国也寻求解决萨尔欧洲化问题的可行办法。于是在巴黎协定签署
时,法国总理孟戴斯一弗朗斯提出,要使法国承认德国平等权利的条件是必
须签定一份法德萨尔协定。巴黎会议上,阿登纳和盂戴斯一弗朗斯就萨尔协
定的内容进行了艰苦的谈判,直到巴黎协定签署的头一夜,在英国外交大臣
艾登举行的晚宴上,阿登纳和孟戴斯一弗朗斯还在英国大使的图书室里就萨
尔协定的内容争论不已。接近午夜,双方才各作一些妥协。阿登纳的妥协非
常大,他基本上承认了将范·纳泰尔斯计划作为法德萨尔协定的主要内容,
唯一争得的让步是孟戴斯一弗朗斯没有将萨尔最终脱离德国写进协议中。按
规定,萨尔协定须经萨尔公民投票表决后方可生效,阿登纳要求进行两次表
决。如果在第一次公民投票中萨尔协定获得通过,那么在缔结对德和约时,
将把萨尔协定再次提交给萨尔居民进行表决。阿登纳寄望于通过欧洲统一的
推进、以及联邦德国地位的巩固,会在萨尔居民重新决定归属时产生有效影
响。
可以说从签定萨尔协定的那一刻起,阿登纳就面临着有萨尔脱离德国的
危险,他把萨尔的命运交给了萨尔人自己去做决定。这对他来说当然是一种
无可奈何的选择。签字那天下半夜,在同孟戴斯一弗朗斯分手之后,阿登纳
避开了新闻记者,也避开了在宴会上等待的艾登等许多人,独自悄然回到饭
店。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形与他一生的坚定、果断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阿登
纳自己说,当他同意这样措词的萨尔协定时,他“就背上了一个沉重的政治
包袱”。如果说有希望的话,那也是未卜的。他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难渡过
的一夜。
从那以后,阿登纳以极其忐忑不安的心情注视着1955 年7 月开始进行的
萨尔选举。这次选举也牵动了每一个德国人的心。在西欧联盟部长理事会的
监督下,萨尔所有的政党都参加了竞选。1955 年西德经济情况已经好转,国
际地位也开始在西方树立,这一切为亲德派提供了最有力的竞选说明,他们
在竞选中取得了绝对胜利。萨尔选举的结果扭转了法德对萨尔的关系。同时,
由于德国经济复兴,洛林地区具有竞争能力的强大工业的逐步兴建,萨尔与
西德的自然的经济联系恢复并加强了,越来越多的萨尔居民出于对德国的民
族感憎和经济利益的考虑,日益倾向于要求与联邦德国直接合并。10 月23
日,萨尔就萨尔法规举行了全民公决。当公民投票结果显示出萨尔居民以
423,344 票对201.973 票否决了有利于法国与萨尔关系的萨尔协定时,阿
登纳因为紧张而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法德关系由于这次表决而骤然轻松。从理论上说,对萨尔协定的否决意
味着萨尔地位维持现状,但在实际上,萨尔人要求萨尔与德国归并的呼声却
越来越高。自治主义的霍夫曼政府辞职,法国政府不得不顺应形势,声明准
备就萨尔回归德国问题进行谈判。法国人这次主动的慷慨大方令阿登纳十分
满意,他以前所未有的愉快而平静的心情接受了法国人的善意。随后,法德
就萨尔回归德国的谈判展开。法国既然不能使萨尔脱离德国,也就把目标转
向密切法国与西德同萨尔的关系上,以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法德间的友好
合作本就是阿登纳的奋斗目标,萨尔回归又解决了两国关系的最大障碍,因
而,阿登纳也愿意尽量考虑法国的要求,作出些让步。最后,1956 年10 月,
阿登纳和法国政府达成了一项协议。法国同意萨尔和德国自1957 年1 月1
日起,实行政治联盟,并在三年过渡时期以后,实行经济联盟;作为交换条
件,阿登纳也保证每年向法国交付大量的萨尔产煤,并特别保证疏通摩泽尔
河,以使法国和萨尔的各种工业得以向德国西南部各地扩张。
创建缓存:ccd5c 大小:7K